09.30 江蘇發現一枚金印,為漢代諸侯劉荊印章,卻為何引起日本震動?

1980年,在江蘇揚州邗江甘泉公社,考古專家挖出一座漢墓。由於古墓曾經被盜,內部堆滿了碎磚、雜土和陶瓦片,於是考古專家就將這些“雜物”堆在考古工地四周。

1981年,村民陶秀華在取土鋪路時,在這些“雜物”堆中,無意之中發現了一枚黃金印章。由於陶秀華丈夫在考古隊做過民工,覺得此物不凡,於是就來到南京博物館鑑定,結果這麼一鑑定卻鑑定出一枚罕見的國寶。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枚金印公佈之後,在日本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國內,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江蘇發現一枚金印,為漢代諸侯劉荊印章,卻為何引起日本震動?

在甘泉二號漢墓中,出土了一件雁足銅燈,底盤周緣鑄有“山陽邸銅雁足長鐙建武廿八年造比十二”的銘文。

根據史書記載,東漢劉秀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劉荊被封為山陽公;建武十七年,進爵為山陽王。因此,專家確認甘泉二號漢墓的主人是劉荊,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第九子,母親是女神陰麗華。

光武帝去世之後,漢明帝劉莊繼位。令人無語的是,劉荊卻很不安分,一直策劃造反,計謀低劣的讓人想笑,而哥哥劉莊一直赦免他。

劉荊先是冒充大鴻臚郭況,寫信給廢太子東海王劉疆,勸其舉兵以取天下。結果,劉疆將送信之人押到京城,交給了漢明帝。很快,劉荊陰謀就真相大白,但劉莊考慮劉荊是親弟弟,於是就赦免了他,打發他回到河南的王宮。

公元58年,西羌叛亂,劉荊又想趁機謀反,不料消息又走漏了,於是漢明帝就將他改封為廣陵王,封地就在江蘇揚州一帶。後來,劉荊又三番五次策劃謀反,每次都洩露消息,最終因為安排巫師運用巫術詛咒漢明帝,深知罪不容赦,於是以廣陵王的身份畏罪自殺。

江蘇發現一枚金印,為漢代諸侯劉荊印章,卻為何引起日本震動?

由於村民陶秀華髮現的金印上,印面陰刻篆書就是“廣陵王璽”四字,因此專家確認,這一枚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就是遺失自甘泉二號漢墓,主人就是劉荊。

廣陵王璽是由高純度黃金澆鑄而成,精巧玲瓏,陰刻篆書“廣陵王璽”四字的印面只有2.3釐米見方,印臺上趴著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烏龜,“身高”2釐米,身上鏨著六角形的龜背紋和圈形的魚子紋。

那麼,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一,這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枚漢代劉姓諸侯王的印璽。漢朝劉姓諸侯王雖多,但發現的印璽卻僅此一枚。

二,通過印璽材料、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體等,為研究漢朝王室印璽,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尤其通過這一印璽,可以驗證日本一件國寶的真偽。

江蘇發現一枚金印,為漢代諸侯劉荊印章,卻為何引起日本震動?

1784年,在日本福岡東郊志賀島,一個農民修整水田溝渠時,發現一枚方形金印,上面是綴雕蛇鈕,印面陰刻篆文“漢委奴國王”五字。

然而,對於這一枚金印的真偽,日本一直爭論不休:一是公元57年,倭奴國遣使從朝鮮來華,《漢書》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拜見光武帝劉秀,光武帝賜予印綬,金印可能就是其中一件物品;二是私印之說,認為是委奴國王私自鑄造的金印,甚至可能是1600年之後私刻的。

從1784年到1981年,將近200年時間內,日本為此爭論不休,然而東漢廣陵王璽金印的出現,解開了這一歷史懸案。

原因很簡單,“廣陵王璽”與“漢委奴國王”只相隔1年,且兩者之間的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體上高度一致,因此可以確認“漢委奴國王”印是真的。

另外,委奴國只是當時日本北九州地區政權林立中的一個邦,另外還有狗奴國等。由於漢朝強大,委奴國有了這顆金印,就等於得到漢朝的承認,“委奴國王”就可以號令或討伐其他部落,稱霸九州。

江蘇發現一枚金印,為漢代諸侯劉荊印章,卻為何引起日本震動?

然而,確認“漢委奴國王”是真的,但對日本而言並非光宗耀祖之事,比如“漢委奴”這三個字就不是褒義,那麼為何會在日本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國內?其實,不能用今天眼光來看,1981年時中日關係比較融洽,日本看重中國這個大市場,所以“漢委奴國王”之印的存在,說明中日友好歷史源遠流長,非常利於兩國經貿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