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丨红古区建立“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

“周边环境好了很多,尤其是环境卫生,看不见垃圾了,果皮箱也擦的很干净,住在这里很舒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丨红古区建立“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

近日,在海石湾街头,常常听到类似于上面的这种话,这是因为......

连日来,红古区城管局立足本职,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精致兰州、精品红古”工作为主线,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扎实苦干,在市容环境方面提档升级,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区一级马路实行全天候保洁

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凝聚着环卫工人辛勤的汗水。11月21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红古区环卫,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始终将加强道路清扫保洁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卫作业质量考核,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对环卫工人作业路段检查监督,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城区一级马路实行全天候保洁,主次道路实行人机结合全日清扫模式,背街小巷实行人工保洁模式。对主要路段、超市、医院、人流量大的地方延长保洁时间,确保垃圾的日产日清,达到天天干净、处处干净的目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丨红古区建立“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

“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尽量在早晨六点半之前努力做好环卫保洁工作,针对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适时增派人手,延长保洁和清运时间。在相对繁华、人流量大的路段,在实行全天候保洁的前提下,安排片区负责人定岗、定时值班值守,确保环境卫生督查无盲区、无死角。”该区环卫中心负责人介绍。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丨红古区建立“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

据介绍,该区环卫服务中心部署,各区域负责人,结合“全域无垃圾”工作,针对窑街、海石湾、川区不同情况,明确责任,细致分工,实行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的督查考核,力争使城乡所有路段保持清洁干净,使各死角卫生得到彻底解决。

由于环卫路面作业安全隐患大,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为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环卫中心多次通过会议抓好安全生产教育、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号召全体工人长鸣安全警钟,牢记安全生产,切实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职尽责。

营造红古“秀美山川蓝天蓝”

我市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红古区城管局全体干部职工按照文明办“创文”工作要求,在辖区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治理。该局持续开展了户外广告、“天际线”清理入地、占道经营“归零”、二次扬尘查处、流浪犬捕捉等专项行动20余次,累计清理户外广告4800余平方米,治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280余起,查处扬尘工地12起、查处运输扬尘240余起,捕捉流浪犬只60余条,城区市容环境明显好转。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丨红古区建立“全域无垃圾”长效机制

11月份,红古半程马拉松开赛,红古区安排执法中队人员和环境人员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辖区各类市容乱象进行彻底治理,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人行道进行全面冲洗,对护栏全面擦洗,要求柏油路面“见本色”、人行道花岗岩“见原色”、道路护栏蓝白相间,营造属于红古的“秀美山川蓝天蓝”。

据介绍,该区做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不松懈,下一步,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谋实事、抓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市容环境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的氛围,提升全民环卫意识,促进城管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令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