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缙云农村公路形成“多元绿化”新格局

“你看,缙云农村公路两旁一年更比一年绿了……” ,近日,永嘉县界坑乡的斜翘君,到缙云县大洋镇黄寮自然村探望外婆,一路心情特好。她说,如今缙云农村公路沿线黄茶、绿茶等基地越来越多,路旁的绿色覆盖率也越来越高,简直成为一条绿色“生态走廊”。

该县农村公路共有16条、234公里,如果按“四好农村公路”绿化美的要求实施,显然投资高、工作量大。近年来,缙云积极创新“四好农村公路”绿化做法,通过乡镇联动、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与交通部门共建“多赢”生态走廊,形成产业美、风景美、增收美的“交响曲”,效果十分明显。

目前,该县除交通部门投入170多万元,对相关公路进行绿化外,还引导农民联动绿化农村公路150多公里,形成“多元绿化”新格局,节省资金100多万元。

“‘多元绿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县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一种是“替代”绿化。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发动村民在公路沿线发展杨梅、茶叶、油茶等常年绿色产业,替代了花草花木绿化。如舒洪镇仁岸村4个自然村处公路沿线,沿溪沿公路发展杨梅、茶叶6000多亩,与胡源乡公路沿线1500亩茶叶等形成绿色对接,催生50里生态走廊;还有大源镇龙坑村成为全县的“千亩黄茶第一村”,在10多公里山村公路边形成“茶叶走廊”……另一种是“随意”绿化。相关乡镇根据路旁自然生长的竹子及其它树种,责任到村、到人保护植被,开展山林无火灾、未批无砍伐、砍伐无超伐的“三无”属地管理,保障绿色覆盖。还有一种是“搭车”绿化。各乡镇(街道)在村庄整治、小城镇建设中,将近村公路两旁“扮”得更绿更靓。

“在交通便捷地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有施肥管理、采摘销售便利等多方面优势,相应效益就更高些。”大源镇龙坑村茶叶产销大户余金林说,他在公路沿线发展黄茶40多亩,去年产销高山云雾茶收入有六位数,今年收入更好。

“路美与产业美是相得益彰的。”龙坑村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扬表示,抓住建设“四好农村公路”机遇,发动村民在公路沿线发展黄茶1400多亩,2018年-2019年茶叶产值分别达300多万元;一年下来产销同样数量的茶叶,每户雇车要少开支上千元,全村全年节省交通费用10多万元。

路美了,产业效益借东风乘势而起,激发农村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农民自觉行动,为路增绿。大洋镇铁箱自然村地处海拔915米高山,过去交通闭塞,阻碍该村产业发展,农户收入很难提高。如今,有了“四好农村公路”,全自然村71户农家,户户把公路沿线的水田种上茭白,每亩产值达到1-1.2万元,每户每年单项收入4-6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