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文|大河奔流

因為喜歡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我找出了霍建起導演的另一部影片《暖》。這部片子根據莫言的短篇小說《白狗千秋架》改編。

“暖”是一個農村女人的名字。井河與暖是兒時夥伴,井河暗戀暖,而暖對井河僅僅是在漫長友誼中萌發的好感;同村的啞巴也喜歡暖,卻自知配不上,而暖對啞巴既害怕又厭惡。村裡來了省城的京劇團,暖傾心於英俊的小武生,並將全部夢想寄託在小武生的許諾上,等待著命運的改變。小武生離開後無聲無息,暖嘗受著痛苦,並在一次盪鞦韆時跌落,意外摔斷了腿。井河考上了大學,但依然鍾情暖,答應去城裡唸完大學後回來娶暖;暖開始了新的等待,但整整十年,三封信後井河便杳無音訊。暖被啞巴的細微關心感動,也難堪於殘缺之身,最終嫁給了啞巴。十年後,井河回到家鄉,看到暖已經從當初的美麗活潑變成邋遢粗俗,心裡充滿了難以言表的情感。

這就是《暖》的故事梗概。觀眾可以把影片的主題解讀為暖的“美麗與哀愁”,也可以看成是井河的“違諾與懺悔”,但我更傾向於認為影片講述的是“命運與人性”的故事。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暖在年輕的時候是方圓百里又漂亮又能歌善舞的姑娘,對未來充滿理想。也正因為此,她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加嚮往外面的世界,就像盪鞦韆的時候,井河看到的是稻草堆的尖、啞巴在幹活,而暖看到的卻是北京,是天安門。走出村子,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是她的嚮往。同樣,漂亮的暖對愛情也充滿了少女玫瑰色的夢想與渴望,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託在愛情上。但是,她與三個男人之間的三段感情結局,卻不得不使我們感嘆命運的殘酷與無情。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暖與小武生:等待命運的青睞

暖第一次對愛情、對理想充滿期待是在省劇團到來的時候。能歌善舞的暖,最大夢想是有朝一日能去縣城參加演出,展露才藝,然後幸運地被選進縣表演隊。在戶籍制度管理嚴苛的年代,人員社會流動性差,機會匱乏,如果沒有人引薦,暖只能埋沒在鄉間。看似幸運的是,省劇團出現在村裡,暖對劇團裡的一個英俊武生一見傾心。可能是這個武生渾身散發著與暖的夢想一樣的光芒,也可能是暖真的被他的英俊相貌所吸引,總之,小武生的到來令暖情竇初開,她用自己的方式瘋狂地愛戀著。暖的主動接近,讓他們甜蜜地相擁在清風拂過的蘆葦叢裡,得到了武生“我去和團長說說”的承諾,暖也將自己的未來託付給了不期而至的小武生。電影中,有一段小武生給暖上妝的戲,十分動人。對暖而言,這個妝是對自己命運的一次演習,一次仿真的涅槃。只要跟著小武生進了省劇團,自己的夢想就會實現,命運就會得到改變。於是,小武生走後,暖開始了痴痴的等待,甚至拒絕了縣劇團的報考機會。暖對小武生的等待,說到底是對實現人生理想的等待。在這裡,暖是理想的等待者,也是命運的被動接受者;小武生是村裡人對外部世界想象的化身,是村民心中所認為的“城裡人”。他們以崇敬、景仰的心態看待小武生,內心其實有一種自卑,這種自卑最終通過井河口中說出:“別想了,他能看上咱們?”這種城鄉差別,心理上身份認同的差別,都預示著暖的等待的失敗。確實也是如此,小武生黃鶴一去無蹤影,留給暖的是遙遙無期的等待。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暖與井河:認識命運的無常

井河考上大學之後,成為暖再次等待的對象。在此之前,暖從鞦韆架上跌下落了殘疾,就好像理想的繩索出其不意地被剪斷,這也使暖對井河的等待既有內心的盼望又有清醒後的理智。暖告訴井河:“要是你連著給我寫三封信我都沒回,你就別再想著我了”。井河連續給暖寫信,但暖撕碎了來信,扔掉了井河寄來的皮鞋,不知道這是自尊的表現還是自卑的反應;而對井河來說,當他走向城市走進大學時,他的文化身份已經被改寫,雖然仍帶有濃重的鄉村傳統文化背景,但現實的環境改變了他,他發現暖對他而言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了,他找到了自認為“更重要的東西”,以至於在潛意識裡不希望暖再來信。他讓暖再一次經歷了沒有結果的等待。我相信當初井河對暖的承諾是真誠的,因而,當他離家十年後再次回鄉,聽到暖和啞巴成家的消息時感到吃驚,內心經受著人性的拷問,並以一個懺悔者的身份上門看望暖。而十年之後的暖,已變成一個會說髒話的令井河感到陌生的農村婦人。時間改變了人,他們都已找不到當初的感覺,兩人的溝通不再靠話語只能通過眼神的對視來實現。井河看到如今的暖,想要彌補卻又無處著手,話語與表情體現出來的都是傷感與無奈。這不能不令人對世事的無常和命運的安排發出一聲嘆息 !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暖與啞巴:屈從命運的安排

啞巴與暖的追求相去甚遠,而且是暖討厭的人,這不僅僅是他不會說話,也是因為他經常對暖做一些類似惡作劇的動作,但這種惡作劇恰恰是啞巴喜歡暖的一種表達。小武生和井河的相繼背信棄義,使啞巴追求暖有了可能。當暖的父親載著暖治療腿傷歸來時,啞巴一路小心地託著自行車的後座,只怕顛簸會讓暖有一丁點兒難受;當暖放牛歸來瘸著腿在雨中艱難行走的時候,啞巴挺身衝進雨中相助,使暖有了一個可以依傍的肩膀。暖的多次不幸使她注意到了啞巴;啞巴的不離不棄也讓她感到是自己最能依靠的男人。暖就這樣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有一場戲耐人尋味。那是十年後,暖看到啞巴與井河斗酒,她對井河說:“你不要這麼拼命,你不是他的對手,讓他佔上風就是了”。這既是暖在對井河說,也是暖在對自己說,其中就包含了她曾經滄桑後的人生哲學:放棄與服輸!暖輸了,輸給了命運,她的眉宇間有了一種豁朗與聽天由命的態度。她說:“什麼是過得好?什麼是過得不好?有飯吃,有房住。”暖用最平淡的口吻敘述苦難,彷彿事不關己,但聽來卻令人唏噓不已。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電影結尾,井河在離開村子的時候,再次對暖的女兒丫承諾,一定會來接丫去城裡讀書,這給了丫一個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這時,帶著淡淡幽怨的音樂響起,同時響起的是井河的內心獨白:“我的承諾就是我的懺悔,人都會做錯事,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彌補過失,如此說來,我是幸運的。我的忘卻就是我的懷念,一個人即便永不還鄉,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戀,如此說來,啞巴是幸運的。我的憂慮就是我的安慰,啞巴給予暖的我並不具備,如此說來,暖是幸運的。”我不知道,這時的井河是因為覺得完成了自我救贖而如釋重負,還是看到暖和啞巴遠去的背影而更加惆悵。蘆葦飛絮,飄飄揚揚,井河沿著蘆葦叢中的小路再次離開家鄉,命運似乎又開始了新的輪迴。

電影《暖》:一個女人的三段感情,演繹了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電影《暖》與莫言的原著相比,在保留故事內核的同時作了修改。在原著中,暖被跌落的鞦韆刺瞎了一隻眼,成了“個眼暖”;嫁給啞巴後生的三個孩子全是啞巴。電影在改編過程中緩和了這種殘酷性,讓暖變成了一個瘸子,三個小啞巴也改成了一個可愛美麗身體健康的小女孩。同時,電影將故事的發生地從山東高密轉移到江西婺源,江南獨有的潮溼氣候,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青石路,木板橋,雨中的小巷,風中的蘆葦,營造了一種憂鬱氣氛,更便於體現霍建起唯美、舒緩的電影美學,也給殘酷的故事平添了一分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