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群裡看”不如“現場幹”

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也是必然趨勢。譬如,建立工作微信群,不僅方便交流溝通,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於是,各式各樣的工作微信群“橫空出世”“粉墨登場”。但如果過分依賴此“群”,或以此“群”來替代其他工作方式方法,則可能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如今,一些單位和工作人員熱衷於“群裡看一看,工作新氣象”。於是乎,通知在群裡發佈,任務在群裡下達,檢查落實在群裡完成,“群上安排、群上指導、群上培訓、群上落實”成了工作“新”常態。

然而,這卻苦了基層幹部。據《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報道,不少基層幹部不得不加入各種各樣的工作微信群、裝上五花八門的手機APP。有的鄉鎮幹部手機上裝了七八個工作APP和20多個工作類微信公眾號,中部某縣一名大學生村官甚至“被加”了120多個微信工作群,這位大學生村官每天主要任務就是看微信群的聊天記錄。更有甚者,有的微信群要求每天報到,有的要求24小時保持在線……

可見,“群裡看”不僅造成基層幹部疲於應付,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緊盯微信工作群上,而且導致幹部遠離群眾、遠離現場一線、脫離基層實際。譬如,有的工作人員養成了微信群辦公的習慣,一些本該深入現場進行的檢查調研,轉而以拍照發到群裡來代替,原本十分嚴肅的現場督查被一“拍”了之;有的即使到了現場,但心思全放在拍照“曬”照上。更有甚者,個別地方的工作人員為方便微信匯報,“創造性”地發明了“一次現場巡查、多次易裝拍照”;有的地方要求基層幹部每天上午9點通過微信群“發送位置”功能報告位置,以證明自己在村裡,但有的人即使沒到村裡,也能把位置調整到村裡……如此“真留痕、假落實”,不僅背離了安排工作、推進工作這一建微信工作群的初衷,而且滋生和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我們知道,上級部門可以通過微信群指揮工作,但基層幹部無法通過微信群落實工作。要把工作有效落實好,還得靠深入現場、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正瞭解情況,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永州市林業局駐江華瑤族自治縣新慶社區扶貧工作隊隊長蔡建武到村不久意外摔傷,醫生要求他臥床治療兩個月,但他要求醫生給他打上石膏,摔傷當天就回到大瑤山。此後三個月,蔡建武每天拄著柺杖,風雨無阻地行走在田間地頭、村民房前屋後、項目建設現場,鄉親們親切地稱呼他“柺杖隊長”。顯而易見,蔡建武的“現場幹”遠遠勝過了各式各樣的“群裡看”。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指出:“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同樣的道理:真正的工作業績不是“群裡看”能“看”出來的,而是靠“現場幹”幹出來、拼出來的。我們必須始終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打成一片,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帶領人民群眾奮力拼搏,建設美麗幸福新永州的願景才能早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