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祕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關於“三線”

它絕不僅僅是一段塵封的歷史,那是一段無數人的拼搏歲月,是默默奉獻的家國情懷,是我們現在所有安穩、和平和幸福的基礎。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三線”也稱為“三線建設”,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我國中西部地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中心,以國防科技和工業交通為主的大規模基礎建設。

在邊疆的荒山僻野中拔地而起,包括西南、西北13個省區。

共投入2052億元資金,歷時15年之久。

新修8000多公里鐵路線;建設近2000個大中型工廠、基礎設施、科研院所。

超過400萬人遷移到了三線,涉及了數百萬家庭。

建設起如攀枝花、六盤水、十堰、西昌等一批新興工業城市。

三線建設”在當時是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字眼,直到80年代建設結束才公開見諸報端,讓更多人知曉。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三線建設因何而起?

三線建設的出爐,源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波譎雲詭的國際政治環境。

在北方邊境,中蘇關係完全破裂;

在南方,隨著越南戰爭的加劇以及美國向臺灣海峽增兵

當時的中國政府對可能發生與兩個超級大國的戰爭十分憂慮。

彼時,中國的軍工產業普遍分佈於東三省及東部沿海地區,一旦開戰,敵方可以在戰爭初期就癱瘓中國的軍工生產線。

因此“三線建設”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什麼是“三線”?

所謂三線,是指遠離可能的戰爭區域,即“國土防禦第三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邊疆沿海的前線地區;

“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

“三線”地區指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區。

三線又有大、小之分,中部及沿海各省的偏遠腹地稱為“小三線”

西南、西北地區的川、貴、雲、陝、甘、寧、青稱為

“大三線”。

大三線集中於中國的中西部深山中,三線地區的地形坡度和海拔高度決定了在當時的條件下,比較符合戰場防禦的要求。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深色區域為“三線地區”覆蓋省市區







三線建設的重心:重慶

“三線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分散,隱蔽,靠山,必要時進洞”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不僅主城區是典型的山城,下轄地區也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天然地對應了三線建設原則。

重慶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大後方、陪都,遷入了大量企業,在兵器工業具有相當基礎。

當時有兩條鐵路和長江水道。

從1964年到1966年,涉及中央15個部的大量企事業單位從北京、上海、遼寧、廣東等12個省市內遷到重慶地區,內遷職工達4萬多人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冶金部:重鋼四廠、第一冶金建設公司、第六冶金建設公司;

煤炭部:煤炭工業科學院重慶研究所、中梁山煤礦洗選廠;

一機部:四川汽車發動機廠、重型機械廠、華中機械廠、重慶儀表廠、楊家坪機器廠、江北機器廠、汽車工業公司、北碚儀表公司、四川汽車製造廠、花石儀表材料研究所

五機部:陵川機器廠、平山機器廠、雙溪機器廠、晉林機械廠、明光儀器廠、華光儀器廠、金光儀器廠、紅光儀器廠、益民儀器廠、寧江機器廠、川南工業學校;

六機部:新樂機械廠、清平機械廠、江雲機械廠、長平機械廠、永平機械廠、武江機械廠;

八機部:紅巖機器廠、浦陵機器廠、海陵配件一廠、海陵配件二廠、第三設計院;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石油部:一坪化工廠;

化工部:長江橡膠廠、西南製藥二廠、重慶油漆廠、四川染料廠、西南合成製藥廠共5個單位;

地質部:地質儀器廠、探礦機械廠、第二地質勘探大隊;

交通部:交通科學院重慶分院、第二服務工程處;

紡織工業部:閬中綢廠、重慶合成纖維廠;

建材部:嘉陵玻璃廠;

建工部:土石方公司、江蘇三公司、華北直屬處、第一工業設備安裝公司、中南三公司、渤海工程局;

鐵道部:第一大橋工程處;

郵電部:上海郵電器材廠一部分併入重慶郵電器材廠

在這個長長的名單中,一定有些重慶人找到了自己的家!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內遷職工

“三線建設”讓大量重要企業千里迢迢地從上海、北京和東北等沿海沿邊地區搬遷到大山深處;

大量三線建設所需的工人和技術人員背井離鄉,深入到西部腹地。

“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口號下,在遠離故土的中西部深山中紮根下來。

依照“先生產後生活”原則,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奮鬥出了大量“三線廠”,生產出了國家急需的大量物資。

這些“三線廠”的職工被稱為“內遷職工”,在一段時間內也享受了國家給予的“三線補貼”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不少“內遷職工”的三線子女乃至三代,是被奉獻的子孫,年少時期生活在偏遠深山的廠區裡,與當地居民生活基本隔離。

形成了在外操著本地方言,回到成長的廠區或與同伴相聚時說著普通話的略有些特殊群體。

王小帥的“三線建設”電影三部曲:《青紅》,《我11》,《闖入者》

賈樟柯導演的電影《二十四城記》

就表現的三線廠的生活場景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一段無數人的拼搏歲月

關於“三線”,它絕不僅僅是一段塵封的歷史,那是一段無數人的拼搏歲月,是默默奉獻的家國情懷,是我們現在所有安穩、和平和幸福的基礎。

三線建設對於國家戰略的巨大意義,可以引用敵對的原中華民國財政部長王建煊,1982年在《中國人應該如何想,如何做》文章中的評價:

“對岸搞戰備,搞三線,搞核武,是不是勞民傷財?你可以說是,並延伸到抨擊赤色邪惡,然後你可以領取反攻津貼了。事實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遺惠100年的。對岸是大國,是無論如何不會符合強權們心意的大國,是無論如何要被罵被恨被仇視的大國,是無論如何要挑戰舊秩序的大國,也是無論如何要與兩超硬碰硬的大國。大國要就要搞戰備,就要搞三線,就要搞核武。一時不搞,苟安一時;一世不搞,遺禍萬代。對岸的民生差,我們要批判,都是中國人,我們感同身受;對岸建軍工、實國防,我們要支持,都是中國人,我們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們光復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國,對岸的建設,我們也是要用的嘛!”

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三線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