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阿里與港交所“複合”兩者能否雙贏?

“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還會回來”,今天,馬雲的這句話終於得以實現。

時隔七年,阿里又殺回了港交所。相比較12年前的那一次上市,巧合的是,阿里又選擇了星期二作為全新的開始。只是,這一次阿里準備的更充分,盤子更大,帶來的機遇也更多。無論是對於阿里來說,還是對於馬雲、蔡崇信這些元老來說,阿里的這一次回來,都有著更多的意義。

另一方面,對於港交所,多年的等待,終於重新迎來了騰訊之後阿里這一全球都關注的科技股,也給整個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出走”7年 阿里與港交所心心掛念





12年一個輪迴,阿里巴巴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港交所這個最初的起點。

2007年,同樣是11月,同樣是一個週二,阿里以B2B業務作為主體,在香港掛牌上市。而在上市之前的5天公開發售時間裡,阿里的股票超額認購逾258倍。上市之後,阿里股價更是一度漲幅近300%。只是,好景不長,金融危機的到來,導致阿里的股價大幅下跌,還不到發行價的30%。最終,5年後,馬雲宣佈阿里私有化,退出港股。

七年前,阿里與港交所的“分道揚鑣”,不是永久的離開,而是為了更好的再次相遇。在退市後,阿里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也在一年後決定重返港交所,那次的準備也更充足。但是,由於港交所的“向後看”,因為“同股不同權”的問題,導致其錯過了阿里黃金髮展的七年。

那一次,是港交所拒絕了完美大結局,最終阿里在2014年9月赴美IPO,並創下了美股史上最高IPO融資記錄。相比較當時的68美元的發行價,阿里在5年時間裡,股價最高時翻了三倍多。不過,相比較阿里的節節攀升,港交所作為旁觀者,有的只是後悔。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二次赴港上市沒能如願後,馬雲就發出吶喊,稱“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還會回來”。對於馬雲來說,對香港也有著某種情懷,1999年成立後總部就曾設在香港,阿里健康和阿里影業等業務也都在香港上市。而在這幾年時間裡,港交所和馬雲都紛紛向對方示好。

兩年前,對於“痛失”阿里,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前幾年沒有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很重大的錯誤”。馬雲這邊也表示,“希望能夠在香港上市。”同時,馬雲還稱,“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這個市場,而且希望參與香港金融市場打造,把它真正打造成為世界繼紐約後第二大金融中心”。

日前,針對阿里迴歸港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表態稱,“我們非常歡迎阿里回香港上市,遠走的人總有一天回家,我覺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今天,這一靴子終於落了地。

從起點回到起點,阿里和港交所都為對方付出了很多。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發佈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而這,也被認為是阿里迴歸的前兆。事實證明,港交所的這一變革,不僅迎回了阿里,還擁抱了小米、美團這樣的新經濟公司,嚐到了很多甜頭。而阿里這邊的“雪中送炭”,也給港交所和整個香港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如果不是當初港交所的固執,早些為阿里破例,那麼享受三倍增長紅利的就不會是美國投資者了。

阿里與港交所“複合” 絕不僅僅是情懷

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的20週年,也是阿里新老交替的一年。這一年,馬雲卸任董事局主席,張勇接過這攤“生意”;這一年,阿里再度加大投資,拓展和鞏固自己新零售帝國;這一年,阿里和港交所“複合”。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上市的意義都不言而喻,除了名之外,還會收穫利。而對於阿里來說,這一次在香港的上市,則是有著更多的感情。或許,有很多人會問,阿里是缺錢了嘛,需要來港融資?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自由現金流超過1000億元,並不缺錢。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阿里龐大的業務在未來需要更多的現金來支持其發展。況且,從來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錢多。

阿里與港交所“複合”兩者能否雙贏?

20年時間裡,阿里已經從當初的那個湖畔創業的小作坊,成長為一家涉及零售、文娛、批發、物流、金融科技以及雲計算等業務為一體的帝國集團。招股書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的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了8.6億人。與此同時,需要看到的是,除了核心電商以外,阿里雲、大文娛以及創新業務板塊依舊處於虧損狀態。

而另一邊,阿里對內對外都在加大投入。比如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此前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對Lazada20億美元的增資,以及近期的33億美元增資菜鳥網絡,這些都需要錢。

並且,隨著拼多多等新興電商平臺的崛起,阿里除了對內升級之後,對外還要抵禦更多後起之秀的崛起。此前,張勇曾經就說過一句話,“在晴天時修屋頂,在順境中做規劃。”

另外,作為美股上市公司,當前某種政策上的不穩定,以及帶來的各種風險,可能會對阿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帶來不利。除了給新競爭補充糧草之外,阿里此次二次赴港上市,也是為了給自己分散風險。

認購倍數約42.44倍 暗盤交易上漲近5%

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受到全世界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中國投資者,雖然體量較小,但是也給了更多人參與權。根據阿里巴巴發佈的最新公告內容顯示,本次阿里巴巴的股份代碼為9988,全球發售股份數目為5億股,香港發售股份數目為500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數目為4.5億股。阿里巴巴預計將向國際包銷商授出超額配股權,可要求集團額外發行最多合計7500萬股股份。

阿里與港交所“複合”兩者能否雙贏?

阿里指出,倘超配額股權悉數行使,阿里巴巴就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後,將予發行7500萬股股份獲得額外募集資金淨額約131.66億港元。同時,阿里披露稱,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的香港發售股份獲超額認購,共接到215598份有效申請,認購共5.3億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於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1250萬股的約42.44倍。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即便這次是二次上市,不像第一次在香港和美國上市那樣暴漲的可能性那麼大,但是依然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有一點全球投資者達成認同的是,阿里巴巴是一家有價值的科技公司,大部分人對其未來也都持看好的態度。

不僅如此,阿里此次兩地上市,也將會帶動香港科技股的發展,包括騰訊等新經濟股票都會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阿里赴港上市最終定價每股176港元,計算“1拆8”因素摺合相當於以美股180美元定價,較上週四美股收市價184.86美元,約有2.6%的折讓。這樣的折讓並沒有此前預期的多,因此也讓很多人猶豫。而且,雖然港美股表面上看是互不影響,但是一方的股價表現對另一方還是有很大的參考意義,一定時期裡,兩者的股價基本走勢大致還是會相同的。

因此,此次阿里二次赴港上市,我們會看到很多一日遊的散戶投資者,上市首日或者在暗盤交易中,參考美股的股價,覺得合適,小賺一筆就會退出。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此次參與阿里巴巴打新的散戶投資者超過21萬人。昨天在暗盤交易階段,富途證券開報185港元,最終收報184.7港元,較招股價漲4.94%,每手賺870港元。暗盤交易中,阿里最高漲幅超6%,其他主流券商最高漲幅約為5%,截至收盤,富途暗盤成交額達1.21億港元,市場份額佔比約26.14%。

阿里與港交所“複合”兩者能否雙贏?

從昨天的暗盤交易規模來看,交易算不上活躍,賣出的大部分都是賺了就跑的散戶投資者。對於機構和部分投資者來看,持有阿里股票,更多的是看好未來的長期發展,而不是做短線。而阿里這邊,也通過招股書披露的各項業務數據來告訴市場自己的長期價值。

截至美股週一收盤,阿里股價報收於190.45美元,漲幅為1.96%,ADR換算價為186.284港元,相比較港股發行價漲幅約為5.84%。作為阿里回港的首個交易日,不知今天的表現能否好於此。

阿里與港交所“複合”兩者能否雙贏?

“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還會回來”,今天,馬雲的這句話終於得以實現。只是,馬雲沒能在卸任之前見證這一刻,略顯美中不足。從初戀到複合,阿里終回港交所的懷抱。今天,無論是對阿里還是港交所來說,都是歷史性的一天。未來,阿里的表現如何,就看兩者接下來的磨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