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攝影人用鏡頭講述你未見過的貧窮和精準脫貧的故事


這是一家已異地搬遷的農家,破舊的窗臺和廢棄的電視接收器似乎在講述著主人以前的生活。

主人不在,老狗依然忠誠的守護著。主人去哪了?打工?串門?下地?還是已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去了?

破舊的老屋、井臺,還有城裡人早已遺忘的搓板。這種景象你似乎很熟悉吧。

留守兒童在農村很普遍。老奶奶佝僂的身軀、滿臉的皺紋。孩子陽光搬的笑臉,朝氣蓬勃。可這裡缺了一代人,他們也愛自己的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可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遠走他鄉,出外務工。

這樣的房子在以前的農村是不少的。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中央精準脫貧政策如春風吹綠大地。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博,各具特色的脫貧故事精彩上演。這不嗎?以前的貧困戶當上了景區的工人,不僅有固定的的收入,還和城裡人一樣,上下班。這是一起下班的鏡頭。

一對夫妻趁著太陽下山時,去到地裡除草。

通過產業扶貧政策,很多能人回鄉辦起來各種特色農業,帶活了一大批貧困戶。這是一企業建設的連片大棚,種植蘑菇,專門銷往武漢各個大小超市。

這是一個家庭承包戶,以大棚種植紅薯葉。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20多本村的貧困戶奔小康。

這是水產養殖。此時未到成熟的季節,據說養的小龍蝦今年可以賣10多萬元呢。

水果種植園的桃子熟了!現在都講究科學種植,園內有早熟、晚熟及水蜜桃、蟠桃、黃桃等不同品種。這不,城裡人開車過來採摘。既豐富了市民的遊玩,自己的銷售價格也不菲呢!

政府為精準扶貧採取了很多辦法,異地搬遷脫貧就是一種。這家就是從資源極度匱乏的地方搬到離縣城不遠的新農村。門庭上的對聯就很能說明問題。

生活好起來的農戶,把自家的小院裝扮得象花園一樣。

聯排的新房迎來了新的主人。

條件好的建起了別墅式住房。

一處處新農村的建設,既是精準脫貧的有效辦法,也成為中華大地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