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家族族譜裡排字輩的依據

家族族譜裡排字輩的依據

家族族譜裡排字輩的依據

隨著中國獨生子女的出現與增多,男女比例失調,在不遠的將來,許多姓氏不但要成為歷史,很多字輩也將消亡。自五、六十年代以後,世人對字輩譜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是明顯。但其實字輩對一個人來說如同姓名一樣重要,按字輩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這在古時候各個名門望族都是有著無數個字輩,每個字都有特殊的含義。

字輩都是祖輩定下來,一代代傳承的,每個姓氏可能都點不一樣。以前起名字字輩一般就是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可是後來人們不願意把字輩放名字裡了。久而久之,字輩就被人們淡忘了。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輩可以翻翻自己的家譜族譜。 家譜有利於人們尋根溯源。家譜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記載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緣發展過程,因此家譜的世系內容也成為人們尋根的主要依據。記下了每個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個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多為名字中間的字),俗稱派。其意蘊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

關於字輩的起源,現已難以考證,不過一般認為最正式的字輩應該是起源於唐朝。比如韓氏字輩是唐朝韓愈譜寫的。

字輩的形式很豐富,其中以類詩體和對聯最為常見。比如賀龍元帥家族的字輩,賀氏宗族即“大廷良土,文學興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輩。譬如山東日照丁氏,他們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時,從第十三代開始將字輩定為:“惟我家譜,履歷備詳,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相宅河北,天啟開科,崇禎任職,鄉賢名宦,德言事功,顯揚令緒,繁育興隆,聿願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綿長,丕承祖澤”這套字輩以四言的形式,敘述了日照丁氏的來歷、遷徙、發展以及對子孫後世的祝福與期望。

用對聯作字輩也很多,最早的就是趙匡胤為其後代擬定的字輩加上自己的匡字組成一副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山東蓬萊井灣周家周氏輩分,自十六世開始由前清秀才瀛泉擬定“敬紹成勳,林田自雲可樂;廣啟善道,本宗永得其昌”。

下面以孔氏字輩為例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在明代以前,孔氏後裔沒有固定的行輩。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後賜給孔氏十字作為行輩字,從五十六代起排,此後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明崇禎年間,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報請皇帝,又立十字十輩。清同治年間,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經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輩。1919年,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由中華民國內務部備案續立二十字二十輩。以上幾次訂定的行輩字計五十字五十輩,這算得上是最奢華、最高貴的字輩來歷了,代代都是由皇帝和政府親自擬定。舉幾個孔家名人的字輩吧。比如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孔令輝就是令字輩。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四大家族的孔祥熙是祥字輩。著名援藏幹部孔繁森是繁字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是慶字輩。

再說一個明朝皇室的字輩。明太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20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還有一個規定,從子輩起,每五個字輩的命名,以五行順序,在同輩之內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順序是:木——火——土——金——水,輪迴旋轉。如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其名諱偏旁部首分別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

家族族譜由族中某位或某幾位有威望者討論,或者很正式的召開修族譜大會決定。排行形式或取之經書中某句,或現寫的對聯,或類詩體,可以循環用,但經常是用完之後在續族譜時再寫。一般說來,每代男丁姓名中間那個字就是排行詩中的,女子不能用。 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歷史的書,一般來說,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譜,只是這些家譜並不是每個人都感興趣,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歷史上,孔子的家譜是最全的,他的後人中相當一部分人能倒推到孔子,這完全得益於中國人對孔子的敬仰。除此之外的家譜,能倒推到元末明初的就很不錯,再往前的就不一定有說服力了。

作為一個族譜,通常可以分為五大部分。

一、序

序就類似於現在書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寫,也可以由外人寫。主要是通過另一個或另幾個人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族譜。通常情況下,新序在前面,舊的序也要包含在內並排在新序後面。

二、簡介

即使是對於自己的家族,能全面瞭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簡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內容有:刻譜凡例、本族譜本次創修(修訂)參與人員、時間、為什麼要修訂;此次編碼的依據是什麼;家族的整體情況、歷史、遷移史、當前分佈、人數;本族宗派、字輩,即記錄每一代人起名規則;祖墳所在地、祖墳中各代分佈圖;對祖先事考查、考證。

總之,這裡不具體到某一個人,只是對整個家族進行整體描述。

三、人物誌

其實一本家譜本身就是人物記錄,但通常情況下,家譜中會記錄某一個或多個優秀的典型人物或團體。而記錄這些優秀人物時,常常格式多樣,有該人的傳記、他寫的文章書稿、獲得過的功名、官名、圖片、畫像、碑記等。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同姓歷史名人強編入本族譜,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為後人續譜時,常常會因為這一次信以為真,而以訛傳訛。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最簡單的家譜,有時只有一個世系表。世系表是記錄家族中每個人的關係,用計算機中的術語,這種一對多的結構是“樹”狀結構,但實際中的往往會比較複雜。當一個家族很大、人數很多時。會出現嗣出嗣入(通過過繼、領養、送人)、遷入遷出的現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況下,僅有世系表的家譜其實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面對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這幾個字,你還能知道什麼呢?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記錄世系表中每一個族人簡歷的表。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為一,也可以單列。我認為單列更好,因為合二為一,常常導致世系表過肥過大,查找一個成員的時候非常麻煩。

很多家譜中,世略只寫到父名、娶妻、生子數及名字數,這樣寫雖然整體看上去挺規範,實際上也沒多大意義,因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這種信息。我認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個人都有完整的簡歷,但至少應該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職務、職稱、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簡歷、主要成績、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親的名、妻子簡歷、子女名、女兒出嫁地、所嫁人姓名。這樣不僅妻方家譜可以通過家譜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過自己家族查到。

天津敦睦堂劉承群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