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八卦生两仪


林散之云: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境界就是书卷的流露,书读多了就有了。

书法与旧文学是分不开的。

所谓书卷气,就是书读多了,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的。

书法要写得不俗就不简单,一般人写到形式美就不简单了。

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俗”,千百万人脱不掉。

不读书,越工越俗。不读书,再写总是个“书匠”。

俗字讲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

古人说不俗、仙骨,真是难如登天,可叹。

字有百病,唯俗病难医,多读书方能医俗。

以上是林散之先生对书法之“俗”的精彩论述。

林先生认为字俗的主要原因是写字的人文化底蕴太差,于是也给出了脱俗的办法,就是多读书。

以下结合本人学术体验,说说书法的“俗”:

一、内容俗。

一下笔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载物”、“诚信”。

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好,是被人写烂了。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优秀的内容不胜枚举。

光佛经中的经典词句就有很多,先秦诸子百家,史学,乐府诗歌,古典小说,到处都是精彩绝伦的词章,不一定非要写被人写烂的内容。

二、心态俗。

能把字写出点样子的,都急于卖钱。

这下好了,一说到要卖钱了,就开始有了表演的性质,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

人世间最上乘的美在哪里?

在自然界。

自然为什么那么美?

因为自然的美不是美给谁看的,是处于天然,处于天性。

所以我说,老老实写字,别急着卖钱。

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笔,表达你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就够了。

别人爱你的字,给几个钱,那是另外一回事。

一句话,准备用书法发家致富的人,都是耍不要脸。

三、认知俗

有些书家写字,非要把“马”字写的像一匹奔马,非要把“龙”字写的像一条龙,非要把“佛”字写成一个人在拜佛。

这是创造吗?

这不是创造,汉字最早就是从象形脱出来的,象形是人类最低级的认知,原始人看见一匹马,没办法,只能照着马的样子画下来。

这高尚吗?

不高尚,小孩子学文字阶段多半都是看图识字的。


水滴国学


中国书法有十二种审美意象:

1、秀逸多姿

二王派系的行草书,兰亭序为代表。

2、刚劲威严

如魏碑张猛龙、唐楷柳公权。

3、灵动跳跃

经典类草书孙过庭《书谱》

4、遒劲缠转

如张旭怀素的狂草。

5、书香文雅

文人尺牍信笺。

6、浩然雄浑

对联匾额,如颜体,魏楷。

7、高古浑拙

篆、隶、章草、魏碑等字体,有高古意象,以拙为美。

8、浩浩荡荡,一泄千里

如毛体,笔墨在宣纸上畅快淋漓的展现。

9、水墨华滋

笔、墨、纸完美结合互相滋养。

10、粗犷恣意

以画法入书,侧锋揉皴,生老辣枯劲之意,很多现代派书法作品中多见。

11、构图之美

以现代美术概念入书,重线条,重构图,而舍弃点画结体。接近抽象画的范畴。

12、水墨印象

把涨墨、泼墨、溅墨等写意画的方法,用于书法创作,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现代抽象派书法用的多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十二种审美意象呢?这都是几千年来多少代无数书家学者沿着历史长河一步步积累沉淀出来的书法之大美。也是我们学书人应该尊崇和临摹一生的功课。

那些不尊崇古法任笔涂鸦的字肯定难逃俗气,不踏实临帖入帖不学古人之法就很难免俗,即使功力再深也枉然!如好多我们所说的“老干部体”书法,熟练有功底,但就是“俗”;当然江湖杂耍也有雅和“俗”之分,遵循古法有符合以上十二种审美意象的杂耍也是不“俗”的。

当然,我们在学书过程中也会出现“俗”的时候,因为我们刚开始我们都有自己的书写习惯,如入笔起笔雷同、相同笔画缺少变化等等的俗,但只要认真临帖,慢慢改掉自己的不规范书写和毛病,常加训练就会逐渐摆脱俗气,达到我们中国书法的审美意象,就会“雅”起来。



私人定制古道风


我们首先看一下“俗”的含义!

俗:su,从人从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习俗。俗谓土地所生习也,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汉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

“俗“有名词,有动词,我们这里取形容词来理解,因为形容词的“俗”可以通用到书法中去!

1,平凡;普通;一般!

2,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3,世俗!

4,通俗,流行!

详解书法之“俗”如下:

1,平凡;普通;一般!自古以来,书法这东西就不是老百姓可以玩的,古人玩书法者,需要笔、墨、纸、砚等材料。那个时候的笔、墨、纸、砚是稀有的珍贵的东西。不像现在工业发达后的低廉。更古一点,还没有纸,只有绢、竹简等载体……更高贵了!一句话,古代能学习得了书法的非富即贵,这些人的性格就导致古来书法杜绝平凡、普通、一般。我们看二王的手札,看怀素的自叙帖,都有士大夫狂逸的自信!他们绝对把书法与写字分得清楚!

2,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有了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很好理解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大家去看看吧……

3,世俗!我们了解一下自古有名的书法家,都是淡薄功名的高雅文人。二王这些人,连官都不想好好当,清谈玄学的心境!苏东坡,一再被贬,但依然高雅脱俗……

4,通俗,流行!他们的书法在当时被士大夫阶层高度认可,但绝对不是流行,即便是流行,也局限于非常有限的圈子!当代的流行书风,虽然取“流行”二字,其实非流行,一般的书法爱好者绝对欣赏不了。

综上所述,不是说“脱俗”是多么好的事,而是说,在书法这一门艺术上,不脱俗绝对成不了大气候……你可以附会一般人的审美,但是你的书法绝对上不了层次!








陈天哲


很肯定的认为,书法原本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因为书法的实用性和汉字一样就是用作记录的工具,当书法摆脱了实用性的束缚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之后,书法就有高雅和低俗之分了,因为书法开始接受人们和时代的审美,


那么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呢?正所谓“思想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那些喷墨、射书等等奇形怪状的书写行为下的书法都可以认定为“俗”,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书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自然有属于传统的创作工具和书写姿势,什么叫文雅呢?你站没站的样子,坐又没坐的样子,难道还不俗气吗?对吧,

言行举止都俗气了,创作出来的书法就必然“俗气”;脱离了“用笔、结体、章法”的书法也必定就是“俗”,书法的三大要素“用笔、结体、章法”这都是古代书家精心研制保留下来的,“篆、隶、草、行、楷”五体的书法格式都是有严格的讲究的,字里行间、落款……





然而如今有些所谓的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就像“挤公交车”或者“蚂蚁搬家”一样,这还有章法布局吗?看一眼就让人审美疲劳了,你说俗不俗呢?简直俗的彻底了,书法艺术同样是视觉艺术,是否气韵生动先暂且不说,让人有舒适的视觉效果,这是重中之中;还有就是用价钱来衡量书法的高雅与低俗,这样的行为也是“俗”的彻底了。


诗夜城主


俗在书法评论中有两个含义:一、低俗,即实用书写。二、庸俗,即搔首弄姿,做作。

古人论书法,认为百病可医,惟俗不可。主要指的是后者,因为毛笔实用书写,在古代是人人会的,所以古人把书写称为俗书、俗笔、俗体。这些俗称包括官方实用书写如院体、台阁体、馆阁体,皆为书界所不齒。

所以古代学书法是在俗书(即实用书写)的基础上再来学笔法的,如果学书法而仍不脫俗书或学得做作(庸俗),便会被识者耻笑,认为是俗,即不懂笔法,难医难改。所以民国时沈尹默的书法被陈独秀说是:其俗在骨,即未脱实用书写,又惹做作之习。沈氏用了一辈子苦功才勉强改掉。

现在学书法的人大多思想解放,学了西方文化民俗学说,以俗为贵,大多不喜芭蕾,爱蹦街舞。又争功近利,自以为是,不思深入,視书写为书法,轻艺术图实用。所以孙过庭《书谱》在唐代就说过:彼不知也,曷足怪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俗书问题,将多年难解!欲学书法,好自为之!



王乃栋说书画


书法之俗莫过于肥如猪状,亦为墨猪,此为病俗一。书法之俗软媚无力,此为病俗二。书法之俗终身习人不知其理变,此为病俗三。书法之俗不知阴阳、顿挫、使转、提按,此为病俗四。书法之俗知写不知变,此为病俗五。书法之俗知力不知气、知气不知力,此为病俗六。书法之俗浮力书之,此为病俗七。书法之俗无清雅、书卷之气,此为病俗八。书法之俗浮滑、无涩之感,此为病俗九。书法之俗锯齿牙边,此为病俗十。书法之俗娇柔做作、装腔作势,此为病俗十一。书法之俗不知锋者生熟修饰适中者、点线生熟适中,此为病俗十二。

书之存法乎?无也!书之病俗乎?存法于正之!书法岂不存法?!休也!

凡得书法沉之内力、阴阳、顿挫、涩感者,上上之作也!可流芳千秋耶。

凡一笔为书、千幅一面之状、取一观之,二、三流之作乎。

凡斗、大、小之笔书者,手性存异之者,下之品也。书、画、印者,大者难为,是吾国绝妙之艺种也!

上之病俗,据古余臆,得此病俗十二法。

号.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楚石道人.

2019.2.9. 于泠思斋.《楊第力简论书法十二病俗之气》。


石千石519


俗,一般理解,为习俗。古时候,民间自创的流行草书称之为“俗草”,也许这个缘故,后来引申为流行于民间的文字称为俗字,有别与于正字。

书法的俗,因时因人而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王羲之在这里强调了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书法要先会八分,再把章草融入正书,这样才能避免俗字,才能抒发作者的意趣和表现笔墨神韵。

米芾在评唐书时:“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規;公权丑怪恶札祖,从茲古法荡无遗。张颠与柳颇同罪,鼓吹俗子起乱离;怀素獦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此外论颜真卿楷书“便入俗品”等。 以上论书,不免有失偏颇,然反映出米芾对俗字有其自己的见解。

近代沈尹默先生早年学二王,功夫了得 ,却遭到陈独秀的批评:“字太俗气”,让他学魏碑去俗,沈尹默苦练魏碑,终于得二王笔法,自成一体,成为一代宗师。

可见,书法之俗,没有统一标准,但他一定存在。我以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凡俗字,源自哪里不够清晰,即看不出书法的传承关系,一是笔法与古法格格不入。自以为是创新,实乃俗字范畴;二是结体不具生气,不是笔法、笔势生结体,而是“搭积木”;三是缺少意境、神韵,无笔墨情趣,像塑料花。

二、凡俗字,到哪里去不清楚,书法的核心是笔墨的精气神,讲究修炼和修行,体现在点画线条的内敛和含蓄,体现在结体的法度和张力并存,许多书法家都是到了晚年才功到自然成,而俗字永远都只能停留在一个点上。

三、凡俗字,虽然表象上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实际缺少个性风格,没有艺术生命力,终究要被时间淘汰出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同道批评指正。






如石书艺


书法的雅和俗是欣赏者对书法的形体线条展现出来的感受。

怎样欣赏书法有人提出六项标准:

1-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

2-魄力,从笔力用墨看;

3-意态,要飞动,灵动;

4-流派,不拘泥于碑帖,不以碑标准看帖;

5-才学,书法以外关系;

6-气象,浑朴安详.

1-3是形体,流派是书学,才学、气象是学问。

欣赏者从书法形体线条的变化看见了书写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基于对艺术的认识,而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毛主席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艺术的产生是思想、生活、技巧三者的高度结合。

思想是灵魂,生活是材料,技巧是熟练程度和创造性。

写字离开了思想、生活、实践,而谈艺术是不可想象的。

雅和俗的简单区别

  • 雅:

辩证地学古人,部分和整体统一,刚柔相济,醇中有肆,合乎雅正,富有时代精神,突破前人。

  • 俗:

没有思想,没有生活,也难说有技法,“五官端正”,没有精神,东施效颦,装腔作势,不能统一。


雅和俗也就自然的知了。

Don't measure a women's worth by her clothes!



清扬有仪


俗,并非都是贬意,如民俗、通俗、雅俗、俗语等。指的是流传的且有约定俗成内涵的大众化的东西,比如中国年是一种习俗,家家户户贴大红春联,内容是福禄寿喜财,偶见一家用白纸联则知有过丧事。反之若将红纸写上毛笔字送到展厅则被指为俗气,白宣纸上的毛笔字才够艺术雅作。可见雅俗之别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换,不信你去亲戚家拜年进门前先指着红春联大谈特谈其俗气、再到友人家对着白对联高谈阔论其高雅,估计是轻则白眼重则被赶,还被指为神经病。世人习书皆以二王为宗师,有人写的字比二王还漂亮,如赵、董曾被皇帝推崇为我朝王羲之,谁敢说其俗气?但是后人皆习之则有人讥笑为媚俗无骨了。这又可以看作千篇一律、一条道走到黑、不思创变者为俗。林散之的草字乃为当代“草圣”,是无可厚非的雅,可有谁知林体字写成门牌则被指为“不好看",甚至被强行取下用不见经传的书手的字。此又该属于雅和俗在不同受众的眼里有天壤之别,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君不见名家大师们也用雅和俗互相贬低的吗:王羲之无丈夫气有女郎才,颜真卿柳公权为恶札丑怪之祖,赵孟頫无骨甜媚,苏东坡蛤蟆体,黄山谷春蚓秋绾,徐渭野狐禅,等等。真可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名家也有失语时。我等草根俗人不必在意口水仗,可用“风格各异”协调之。面对汗牛充栋的精品佳作来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合口味就取,不必在意别人说的雅和俗。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打基础刚入门的学馆格体、干禄字又何妨?用旭、素、米的狂野来调和呆板还是一剂良药?守住用毛笔写汉字这个底线,只要不是有手不用去用口用脚用鼻用头发写,或者写字时手舞足蹈搞杂耍似表演即可。也奉劝名家大师们金口慎言,盲人摸象,误导后学。


用户8465168196279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说这个“俗”的问题。首先,我认为“俗”者,熟也。啥意思呢?就是任何一样东西出现的太多了,看的太多了就会让人感觉“俗”了。古人学书法追求一种境界或者想让自己的书法升华一下的时候,都会向上溯源。大家可以去我的头条号里看看我之前的一些介绍古代书法名家的文章,特别是宋代往下的书家,往往会上追魏晋,特别是都愿意推崇“二王”。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书法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习的,都是当时的士大夫级别的人才能学习的。

因为士大夫级别的人基本衣食无忧,不愁吃不愁喝的。再一个那时的书法范本的获取很难,特别是古代名家的法帖更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就算是北宋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是中年以后才得以看到“二王”法帖,何况一般人呢!那时“二王”法帖经唐太宗的推崇之后,市面上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物依稀为贵,古人取法不易,往往学时人的书法,学写的人多了就俗了。就跟有些朋友之前跟我交流过,说启功先生的字为何有人说“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大家喜欢启功先生的字,写的人多了,看的多了好像就给人“俗”的感觉了。同样有人说现在的“二田”两位老师的字,说太“俗”,也是这个道理。两位“田老师”在书法普及方面的作了很多的工作,很多人跟着他们学习“田氏欧楷”,所以会出现“俗”的问题。跟上面我说过的古人学时人书法就容易流于“俗”是一个道理。

流行的东西往往容易流于“俗”,就是这个道理,相信这点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点“俗”,是格调不高所致,这个格调跟个人的学识和文化素质有关。宋代大文学家、大文豪欧阳修,虽然不以善书名世,但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就很高。为什么呢?就是他的学识造就的。他曾经自己编著了《集古录》,见识到众多名家的法书作品,再加上本身的文学修养,使得他写出的字给人一种格调高雅的感觉。

欧阳修《灼艾帖》

古人论书,绝不会就书说书,往往是跟这个人的人品,学识等多方面挂钩的。所以这是为何现代人书法一直难以赶超古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问太差。

以上仅一家之言,不对之处,还望指正,希望与各位朋友能互相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