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从华泽钴镍严重违规看建立赔偿制度的紧迫

从华泽钴镍严重违规看建立赔偿制度的紧迫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面对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赔偿制度,才有可能逐步转变这样的不平衡,建立更加稳定、有序、平等的关系。

那么,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就不该胡作非为。

从华泽钴镍严重违规看建立赔偿制度的紧迫

2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2018〕1号市场禁入决定书,对华泽钴镍董事长王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副董事长王应虎和财务总监郭立红分别采取10年、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除三名高管之外,还有10多名责任人受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

从1997年上市到现在,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在中国股市,有这份“资历”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很多。也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股市的发展。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老牌上市公司,竟然可以沦落到账上只有178元。也正因为如此,华泽钴镍也被称作是中国最穷的上市公司。

那么,华泽钴镍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潦倒的地步呢?按照媒体报道的情况,2016年,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ST华泽2015年度财务报告出具过一份“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财报显示,在公司18.64亿元的其他应收款中,有14.97亿元为违规占款。

到底是什么样的违规占款,曝光信息显示,是实际控制方、关联企业陕西星王集团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巨额占用,且承担了许多与企业没有关联的对外担保,引发许多担保纠纷。同时,还存在着股权过度质押的现象。这也意味着,华泽钴镍并不是真穷,而是被大股东掏空了。有这样的大股东,再好的上市公司也不可能有好结果,不可能不出现问题。

随着证监会对华泽钴镍及其责任人的处理,特别是董事长王涛的比特币禁入,按理,案件已经处理完毕,也该告一段落了。但是,问题可能并没有结束。要知道,大股东的违规行为,对投资者的是非常大的。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投资者,不仅要遭受大股东违规时股价不振、交易不旺、下跌动力很强的伤害。还要遭受企业及其责任受到严肃处理后股价进一步下跌带来的伤害。而且,华泽钴镍已停牌两年时间,被套的都是两年前的股东,黑幕揭开后,被套的投资者肯定都是灰头土脸的,亏得认不了家门了。

从华泽钴镍严重违规看建立赔偿制度的紧迫

很显然,对违规者的处理,尚不能解投资者的受损之痛。如果仅仅是因为投资者自己选股不慎,风险当然由投资者来承担。而对华泽钴镍来说,灾难完全是由大股东一手造成的,仅仅受到行政处罚显然也是无法让投资者解气的,是不足以平民愤的。该不该启动赔偿程序,是化泽钴镍处罚案件能否产生震慑作用的关键。

事实也是,这些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并不少。尤其是近两年来,处罚的力度更大。但是,为什么违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呢?特别是华泽钴镍,很多违规行为都是在2015年股灾以后发生的。而股灾之后的这段时间,是监管不断加强、处罚力度越来越大的阶段,为什么企业仍然敢顶风作案呢?显然,这是更应当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说,对违规公司的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企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特别是已经存在违规现象的企业,应当就此收手。从华泽钴镍的违规案例来看,无疑是我行我素、不把监管当回事的。否则,在监管不断从严的情况下,是不敢再严重违规的。而处罚偏松、尤其没有对违规者实施严厉的经济处罚、经济赔偿,是导致企业敢冒违规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业内有句行话,叫做罚它个倾家荡产。如果只对违规者施之以行政处罚,而不把经济手段用起来,是很难产生震慑作用的。就象王涛一样,就算终身禁入了,遥控指挥一样可以让其对上市公司权力不减、地位不降、利益不少。前些年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老总蹲进大牢了,不照样遥控指挥。对这些违规者来说,真正有用的手段,就是经济手段,就是罚款加赔偿。尤其是赔偿,不仅可以让违规者记住教训,对投资者来说也能够不因为违规者的行为而遭受严重损失。至少,可以损失少一些、伤害低一点。

所以,面对华泽钴镍及其高管受罚的案例,一方面,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据此完善制度,尽快制定相应的对违规问题的处罚和赔偿办法,以便于能够更具威力地对违规者实施监管和约束;另一方面,建议管理层能够对上市公司、特别是经常有问题发生的公司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和评估,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以便于早预防、早处理、早解决,避免出现严重问题后再“亡羊补牢”。“牢”补得再好,也会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

从华泽钴镍严重违规看建立赔偿制度的紧迫

面对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赔偿制度,才有可能逐步转变这样的不平衡,建立更加稳定、有序、平等的关系。那么,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就不该胡作非为,就会时常想一想违规后的后果。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