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陈果因“耋耄”读错被喷,难道不认识几个字就是错吗?有谁敢说他认识所有中国汉字?

入世世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知道为什么?陈果女士读错别字这件事,让我想到另一则新闻:一位高中校长被人问及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他答不上来,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对不起,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不懂英文单词。”

我觉得:这位高中校长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诚实,是比有知识更可贵的品质!英文单词虽然简单,但毕竟不是他的专长,与其打肿脸充胖子,冒险去说出有可能是错误的答案,还不如诚实地面对现实,说自己是语文老师,不懂简单的英文单词,即使答不上来,也并不丢人。

毕竟高中校长的职责是管理好一所中学,而不是成为一本什么都懂的“百科全书”,高中校长说不出简单的英文单词也并不丢人。相比而言,“耋耄”二字的写法和读音都非常生僻,陈果女士不认识,也在情理之中,但她偏要不认识装认识,这就闹笑话了。

说到底,才疏识浅并不丢人,不懂装懂才是真正的丢人。



临时客


读错字,被吐槽,或者说被喷,换言之,受到众网民批评,这理所应当的!陈果做为名人,不应该出現此事儿啊!

记得我也有此事。在部队上,有一次和西安战友去甘肃农业大学学习栏目看报纸,其中有某某人在别墅如何,我出声念别野,则遭到战友张雨的严厉批评,他沉下脸,郑重其实的说,把字都念错了,太丢人了。哼,不会还不问人,堂堂大学学府里面,净亏就咱俩人,否则,脸丢大了!

至今我没齿难忘。永记心里!还有我最近和一名年轻的中文大学生正读研究生的饱读书的年轻人谈话,我不由说一曝十寒,读了暴音,他不由纠正布音,唉,一字只差十万斤大米全完了。所以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矣。孔子之言,应当谨记教诲!

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悔人不倦。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乎?

所以说嘛,陈果和我犯了同样口误,相似乃尔,不尽相同,真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虚心接受方为是。这就应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到老话到老,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老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夯实基础,以厉再战。这样做学问,才无愧于心,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秦岭土豆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瀚如烟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都不敢说认识所有的中国字,因此,我们读错汉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上课的时候,我也会出错。“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话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在讲的时候直接说出了“坐观钓鱼者,徒有羡鱼情”,学生先是一愣,而后说,老师您读错了。我赶忙拿起书一看,果然,是我背错了。但是感觉挺尴尬的,我连忙道歉,但是,学生却没有显示出过多的责备,已然津津有味的听我讲课,这时候,我才发现,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不是因为你不会出错,而是因为你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勇于承认错误。

一位老师,出错了并不可怕,别人喜欢你,欣赏你,是因为你讲课时的魅力,以及你的学识积淀。用我们都熟悉的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要苛责别人,毕竟,我们都不是圣人,都有知识盲点。


澜清老师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她是一名大学老师,但是我觉得人生自古谁无错,只要肯改过。别说读错字,我偶尔在工作中可能有时候也会提笔忘字,甚至写错字。因为我们现在受很多电子产品的影响,比如说手机的语音智能输入,还有电脑的拼音输入等等,会把很多汉字的字形或者是字音忘掉,我觉得很正常。因为上千甚至上万的汉字,不可能把每一个都读得那么准确,而且过去在师范学校的时候,对于普通话的考核也仅限于3500常用字。所以我觉得,不因为他是大学老师,哲学博士,把这个小错误来无限放大。


玥玥老师小课堂


陈果是网上最火的大学讲师了,她的心灵鸡汤让很多人都醍醐灌顶。风华正茂,妙语连珠,枯燥的知识也能被她演绎的很生动。过硬的专业本领加上傲人的身高,姣好的面容,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个词——女神,说到“女神”又很容易想到另一个词——完美。

问题来了,完美的女神怎么能够念错字?比起她传授的各种知识来说,两个字的读音对比起来简直太简单?这都能念错?

但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觉得她完美上。宽慰自己的时候知道“人无完人”,怎么放到别人身上就行不通了呢?也许她学生时代听到有谁是这么读的所以她就一直这么读过来了,没有怀疑?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原因让她念错了这个词,为什么就招致了全网喷?


说回我自己的行业。我是做葡萄酒培训讲师的,产自新世界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的葡萄酒相关知识包括产区名、酒标、等级都是英文,读出来都没有问题。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旧世界的酒例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等,这些国家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读,难道这些小语种都要求葡萄酒讲师熟练掌握吗?

答案是学员并不会这么要求讲师,更不会因为讲师读不出来而喷他/她。因为学员也觉得难,也不会,所以讲师会被更宽容的对待。术业有专攻,当讲师的葡萄酒专业知识无可挑剔时,外语发音不标准一定不会是业务不精的证明。


有人会说,但陈果不认识的是中文。中文又怎么了?《生僻字》歌词谁能保证人人都认识?她的授课、演讲、专业知识能力有谁能说一个不好吗?

我甚至可以推测,那些会喷陈果的人,大部分都是认识“耄耋”却过得没她好的人,突然找到比她强的点,就High了。


首彩葡萄酒学院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哲学博士,知识应该是丰富的,教学应该是严谨的,如果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她的学生,面对网络就上课时就应该一丝不苟的备课,这不但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我的妻子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常常备课到深夜,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材料一定会反复推敲,寻找确切的答案,以免误人子弟。

当然一个大学教师教的科目又不是文学方面的课,可以原谅,盼望她以此为戒,加强自身修养,把自己的文字弄明白,查漏补缺。

广大朋友也不用抓住“小辫子”不放,陈果现在的精神压力应该是巨大的,也不要有太大包袱,基础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基础补起,把自己的文化,特别是文字,文学方面的文化补起。

只要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就不怕“出丑”,前几年的于丹就是在北大上课被赶下讲台的,不过她不是读错别字,是因为讲的鸡汤出了问题,又太注重个人得失,没有一点作为老师应有的态度,被学生们赶下台,赶下了百家讲坛的“神坛”。

这个社会需要一批有能力,有能量的学者、大师 ;有正知、正见的专家、教授。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发扬光大,带给我们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理解和剖析,让我们得到更多的营养。

我们反对经过包装,滥竽充数的伪学者,也不喜欢“卖萌”的假“卫士”。

希望我们的大学校园健康,希望我们的社会环境健康,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心灵。


用户4496285841096从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她读成什么了?“老至”之年?因为本人不知道此事所以只能瞎猜了。

个人第一反正是她在炒作。首先这个词语并非是十分生僻,绝对不属于除了“嫖娼”什么都不会那一类的生僻字,哈哈。这样的词语连中学生都不应该读错,何况是享有巨大声誉的大学语文老师!?不知道是不是最近陈老师觉得自己热度有点下降,故意炒作?!

还有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真不认识,真读错了,本人的评价是:不可原谅!刚才已经说了,并不是特别冷的词,专门干文学工作的,连这个多不认识说的过去吗?这还不像是北大校长读错鸿鹄之志,张国立读“身陷囹圄”读成身陷“圂囵”(吞枣),毕竟人家是研究化学的,研究表演的,术业有专攻啊,你搞语文的读错别字就是不能原谅。

还有一种可能,平时故意卖弄读顺口了,其实认识,故意整成错的读,比如有人把海淀区故意读成海定区,把电饼铛读成电饼档等,一到了关键时刻改不过来了。

中国人读错别字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经常让正确读音败下阵来,既然大家都这么读,索性从俗吧,于是乎原来错误读音变成了正确读音,原来正确读音变成了错误读音,比如证据确凿(zuo)要读成确凿(zao),供给(ji)读成供给(gei)。不久的将来,掣肘的掣(che)就会以读成“制肘”为标准音了,因为十个人里有七个人读成“制”,那么“掣”无形中成了多音字,因为还没听人说“风驰电掣(che)”变成“风驰电制”。

回来再说,陈老师不管是炒作还是真不认识耄耋老人,都不能原谅。



磨史作镜


谢谢你的提问。这几天对复旦大学思政讲师陈果因为读错了“耄耋”二字被网络炒的沸沸扬扬的。

其实,读错字的现象真的非常普遍。不允许读错字最严格的中央电视台,也是屡屡频发,防不胜防,何况我们我们日常生活中。

思政课堂,主要的任务是把三观问题讲好。

教师需要讲好普通话,但是没有严格要求不准读错字。


徐悲鸿大师的《耄耋图》。

为什么教师有一定的读错字免责?这里的原因,大体上是因为,教师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南腔北调仍然存在,不同的课程,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语言,相对就不允许读错。

比如,南方人读“春”就是“葱”,湖南人读“飞”就是“灰”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们看看我们生活工作的周围,发音不一样的词是不是很多?

但是,这不影响我们正常的交流。

汉字容易读错音,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字认半边,往往是会读错的。

比如,战国时代法家人物李悝(kui)如果我们认半边,就读成李里了!再比如说“小浣熊”,如果认半边字,那就成“小完熊”了!


老祖先给我们造的字就是一个局,这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读半边就读对了。

所以,不熟悉的字,往往我们会冒险去读,结果就是,一不小心,居然能读对,但是,一不小心读错了呢?

陈果就是一不小心,读半边字给读错了!

当然,耄耋这个词,有人说是一个生僻词,有人说,不是生僻词。

实事求是的说,耄耋一词,真不是生僻词。


徐悲鸿大师的《耄耋图》。

我们大家都知道,给老人祝寿不是什么冷门事吧?

那么,给老人祝寿是很容易用到这个词的。

比如说,给老人画画祝寿写寿字祝寿,往往容易用到这个词。

我们画画的朋友基本都知道,给老人画祝寿的画,最常见的基本三种。一种是寿桃,一种是仙鹤,还有一种就是“猫蝶图”。


齐白石大师的《耄耋图》。


为什么画猫蝶?就是画家利用汉字谐音寓意“耄耋之年”的意思。

而且,形容老人,就有耄耋之年这个词,凭什么说“耄耋”是一个生僻词呢?

比如,大家炒的红红火火的杨振宁与翁帆,形容杨振宁的年龄,经常用“耄耋之年”。

什么叫生僻词?就是极少用到的一些词,大家各行各业都没有人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垤”这个字,就很少用,如果一不小心,也会读成“至”的,其实读“蝶”。

如果生活中,还在用就不属于冷僻词。

那么,陈果老师读错这个常用词,有可以原谅的地方吗?

当然没有!汉字的读音必须按照字典规定的读音去读。否则,你喜欢这样读,他喜欢那样读,岂不是没有汉字的标准了?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一,就是统一的文字,几千年来,我们共同维护和支持这个传统,道理很简单。中国东西南北,语音差异比较多,如果没有统一的共同读音,就会影响我们的互相交流。

徐悲鸿大师的《耄耋图》。

那么,为什么网络对陈果老师读错“耄耋”一词穷追不舍,议论纷纷呢?

我看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对高校治学不够严谨的不满。

这种不满包括的方面太多了,恕我不一一列举了。而种种不满,在陈果读错一个词的把柄上,找到了发泄点,所以,让陈果背上了大学问题的黑锅。

第二个方面是,野蛮的媒体消费需要爱。

如果不炒作这样的问题,媒体就没有什么热闹了。

所以,媒体喜欢炒作这样的话题。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文明友好的气氛非常缺失。


本来就这么一点事。不是媒体不能谈,但是,无限上纲上线,好像陈果的学问一文不值似的。

这就属于大众的野蛮、粗暴和愚昧了。

最近,我的一篇文章下面有一个评论,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村八九岁的老人,有几个孩子呢,都没有人管他。

这句话里明显是一个字没有打上。但是,也引来不少网友的嘲笑。

但是,也有很多网友,知道是打字错了。他要表达是思想是清楚的。还是正常与他交流了。

这说明,我们对一些小小失误,完全没有必要纠缠,浪费时间。

陈果读错字,也就是一个小小的低级错误而已。

如果大家能够理解她要表达的是“耄耋老人”的意思,不就行了吗?

难道因为湖南人把“飞了”说成“灰达”就觉得人家是傻子,自己聪明的不得了了?

我想,议论和批评这不是我们的错,也不应该禁止,但是,我们宽容一些,友好一些,这种社会才会更好一些。

总是拿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取乐造热点,这才是最低级的聪明!也是对社会时间的浪费。

我们喋喋不休议论的,不过就是很多人都了解的一个词“耄耋”,你觉得真的有意义吗?

至于陈果老师演讲的内容,有人说她将会是第二个于丹式的“心灵鸡汤”大师,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一些必要议论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喝“心灵鸡汤”麻醉自己吗?怎样才能让心灵喝上真正的“鸡汤”而不是“鸡精”,我们关心一下吧,不要在低级的错误上纠缠不休了。


千千千里马


关于这个问题,新姐认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但是为什么陈果老师读错“耋耄”两个字就要受到网络暴力?


网络上的人的确都充满了戾气,通过网络的保护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跟风嘲笑,这是不是正常现象?

关于陈果老师,随着网络的走红,我们知道她是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主要讲述的课程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这门课作为大学生必须课程,陈果老师赋予了枯燥的课程内容以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她走红的原因之一。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不必如此。


新通教育edu


因为陈果的“耄耋”读错,不管是无意还是不认识,总而言之,还是读错了。一般而论,孰能无过,不就是读错一个字嘛,为何在网上能引起轩然大波,我觉得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人们对公众人物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是像陈果这样的大学老师,在人们的印象中,自带光环。应该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是这样一个固有的标签下,竟然犯了不该犯的,可以说是一个很低级幼稚的错误。

此前有北大校长将“鸿鹄之志”念错,清华校长将“瓠”读错,厦门大学校长将“黉宫”念错,云南省的省领导将“滇池”念为“镇池”等等。

前一段时间,“拾荒大师”沈魏为什么短短时间能为全国人民所知,因为在人们固有的有色眼镜下,一个流浪汉是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文学修养的,而他却偏偏落落大方,腹有诗书,颠覆了传统的和现实的观念,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人们对所谓专家,教授这些能代表知识分子阶层的不信任。

其二,说明网民对公众人物的要求提高。

据说,文言文的许多通假字就是当时的编纂者因为错别字为大位者,大名者,故为上者避讳,导致后世学生大伤脑袋。

社会在进步,民智已开明,所以以前的哪些为尊者,为上者,为贤者的虚伪的掩饰已经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贤能的人其行为如同月亮,不改的话人能看得见,改的话人也能看得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其三,做学问任何时候都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作为一个老师,不懂可以查,可以问,但是她想当然,从这个层面来讲,她没有备好课,稍微有一点不认真的态度。这次“耄耋”算是大惩小戒了,我相信以后她绝对不会将这两个字再次念错。而且在遇到生僻字或不懂得地方时,绝对会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