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減不下來到底是什麼原因,你真的想過嗎?想清楚了嗎?

張藝黃岡


只要大家還想讓孩子上所謂的“好學校”,那麼負擔永遠不可能減下來。如果你對孩子的未來考試無所謂,那麼負擔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有了好壞的分別,就必然需要通過競爭才能獲得好學校的入學資格。而這種資格是需要通過競爭才能得到的。選拔性的考試,只要你有標準,就必然需要根據標準來加強練習。想要在競爭中勝出從來都是需要努力的,這在什麼地方都是一樣。

實際上,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減負。你可以看看周邊的家長,很多都是給孩子報了N多的課外興趣班。孩子的課外時間都是塞得滿滿的,這些活動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嗎?

到了後期需要看成績的階段,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會被家長要求去上輔導班。成績好的叫“培優”,成績差的叫“補差”,總有一款是你想要的。

這些課外輔導班都是自願選擇,而且還是“高價”上課的地方。試想一下,有些孩子在校免費的課不願意聽,還非得去聽高價的課,這不都是因為家長希望孩子有個好的未來嗎?


同樣,老師也不能讓孩子太閒著。學生的成績也是評價老師能力的一個指標,如果大家都沒有沒有考試成績的時候,估計也沒有幾個老師再給孩子很多的作業。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績,也相當於是老師勞動的一個反饋。如果一個老師帶的班級成績很差,相信有點責任感的老師都會覺得很不痛快。

現實中,光靠老師上課講,學生不可能完全學得很好,沒有課後的鞏固,很多孩子會很快把知識忘記。

我女兒現在在學跳舞,每次上課練基本功都是非常辛苦的。很多孩子都忍不住哭出來,每天回家還得練習。但是,這些練習都是有成效的。

我一直認為,課後作業是必須的,孩子必須要通過獨立寫作業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

但是同時,我也反對老師佈置的無效作業。太過簡單、太過複雜的作業實際上都孩子都沒有太大好處。從這角度來說,佈置作業又是一門非常考驗老師的工作。

下面給大家看一個二年級孩子的作業,很多孩子做到想哭,內心極度恐懼。而家長也做不出來,即便是做出來,也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像這種作業,就是太難了,超過孩子的能力太多。

我不要求孩子一定能完成所有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是我告訴孩子,學習一定需要付出努力。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註定需要付出汗水,途中會有艱辛,但是能夠克服的人才會變得強大。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社會的發展、競爭的殘酷、就業的艱難、窮富的不均等原因導致家長們不得不從小嚴格要求孩子,讓他們學深、學透各種知識,從而達到上名牌大學、考研、考博出人投地,因為現實的就業的確讓那些因身體等原因沒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就業十分艱難,由於只有大專文憑導致招考報名受阻,儘管學到一門繪製建樓施工圖的技術,但給私營老闆打工整忙一年,結果給人家老闆掙了不少錢,而自己連養家餬口無法達到,工作的原因不得已來到大城市,但靠給人家打工的微薄的收入很難立足。殘酷的現實告訴人們只有考上名牌才能有盼頭,因此讓孩子們從小苦讀書、多讀書,什麼減負?學校的負擔減輕了,孩子們負擔和家長的負擔更重了,為了達到目的上各種補習班沒明沒夜學,而家裡還得出大筆錢,這樣一來鬧得家長和老師關係敵人似得,這也造就了教師行業的個別人採取手段斂財敗壞教師名聲。現在又嚴禁在職教師補課,其實越嚴禁越補得多,且辦班更隱蔽了,收費更高了。而這些做法更讓學生反感,我看倒不如把學校抓緊,鼓勵學生從小有一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同時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書育人的事業,清除教師隊伍中斂財分子,無論考什麼都不要背離教學大綱,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公立學校才是根本。讓私校和補習班無立足之地。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救中國教育。


進堂5


醒醒吧,朋友,減負、減負,減去了孩子未來之希望:

前幾天,孩子回來掃墓,約了幾個同學來玩。在同孩子們聊天時,一個感覺與我平時之想法大相徑庭。

我原以為那些讀二本,甚至三本學生中,家庭條件好的會稍微多一些。而讀一本、或者重本中家庭比較困難的比例會高一些。

然而孩子們判斷與我之感覺恰恰相反,讀重本、一本中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佔大部分;二本、三本中家庭比較差的佔大部分。

認真想一想,在目前這種殘酷竟爭之下,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好之孩子,從小就在各種補習班中穿梭,甚至是定點培訓。

一直往上走,往前趕,他們基礎就是紮實些,高考時成績好些也不奇怪。

寒門子弟,一出生條件就差了一截,再往下減,會如何:

普通家庭孩子,從一開始就面臨不平等競爭,除非天賦奇才,否則無論是家庭資源還是個人資源,就已經有所不足了。

要補足這些差距,只有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發奮。

曾經有個段子,窮二代和富二代比較,富二代說,我就算賠十萬元,也就是嘆口氣而已;而你要賺十萬元,只怕會累得只剩嘆氣而已。

雖然有些刻薄,卻也是實情。

寒門子弟要往前走,只能負重前行,而且不能比別人,輕裝上陣走得慢,這就是現實。

只此不明就裡,跟著瞎起鬨,說什麼減負,就真太讓人無話可說了。

古語說吃得苦中苦,方能成大事;現今先不說成大事,先能幹成事才行:

家庭條件優越之孩子,成長過程中,已經能得到比較好之條件了。走向社會後,碰到各種問題,都能找到合適人,進行請教、諮詢,以及溝通。

而寒門子弟,沒有這些先天優勢,就只能靠自己摸索,靠人帶。

沒有吃苦耐勞之精神,沒有謙虛謹慎之品德,誰願意帶你,又怎麼有機會去摸索。

因而,寒門子弟,從小就要培養吃苦精神,抗壓能力;而不是空談什麼減負,這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電影院效應,前面一排站起來,後面只能站起來才能看見。現在提前學就是這樣的,幼兒學小學,小學學初中,初中學高中,高中學大學,大學談戀愛,工作混日子,就是中國教育的現狀,我小孩幼兒園沒讓學文字,到了小學,基本上都倒數,連名字都不會寫,很多人都笑他。作業基本上衡水中學化,幾乎天天考試,默寫,作業,體育課給領導看的,基本上拿來上數語英。功利化盛行,片面追求名利化,利益化。人文,創新,興趣,世界觀都是扯蛋。恨不得幼兒園就弄個諾貝爾獎的課題來做,或者教做的跟比爾蓋茨一樣的公司。整個社會的大部分資源都浪費在教育上,而且還沒什麼效果。學校和培訓都得家長深度參與,比如,指導作業並簽字。有次我小孩作業沒做完,他們逼問為什麼沒完成,我說,如果我有空教,還用到你們嗎?據說斯坦福研究的結果:小學的作業對一個人成功貢獻為零甚至是負數。


fushanE福山e學院


筆者以為,減負無法兌現其根源在於我國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與選拔性考試製度的存在。

我國是超級人口大國,又屬於發展中國家,相對而言,就業崗位少,待就業人數居多。嚴峻的就業形勢催生了選拔性考試製度的產生。

學生從接受完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開始,便要面臨升學選拔考試,誰不希望努力考取一所理想的高中,升入知名的院校?如若中小學階段沒有紮實的根基,又毫無興趣愛好、一技之長,高等院校豈不是海市蜃樓?那樣他們只能淪落到職高、中專、技校混日子,最後落得一事無成。



反過來說,中小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在他們逐步邁入學習殿堂之時,科學合理的教育體系應當是漸進式的,絕不應該在他們剛踏入學習門檻之際,就開始揹負沉重的課業負擔,接受繁雜的興趣培訓。這樣的教育體制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從國家教育部、各級教育機構,到學校、老師、家長,大家都能認識到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必要性。國家也曾多次出臺減負政策,並組織專業人士新編教材。幾年下來,減負政策並沒有切實上行下效,落實到位,而是成為了口號。



政策不能落地的根源,在於我國就業形勢非但沒得到有效緩解,甚至日趨嚴峻。千人爭搶的公務員崗位,錄取率不到1/%。就業形勢倒逼大學生繼續深造,研究生不斷擴招,國家也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所有這些又都在無形中督促一線教師和家長們進一步嚴抓孩子的學業成績,期望他們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忻州創客營


說白了還是社會壓力太大。雖然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在很多人眼中職業就是有高低貴賤之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工地搬磚一小時和在辦公室上班一小時,雖然有可能搬磚的費用高於你坐辦公室的費用,但它花費的力氣,工作的環境顯然不能和坐辦公室相比。而且在大多數人看來坐辦公室明顯要比搬磚體面多了。

所以,有的時候並不是賺錢多寡的問題,而是面子的問題。

在你真正步入社會以後,這些給面子上貼金的東西便顯得尤為重要。談戀愛、交朋友等等等等都跨不過職業這道坎。



於是為了讓孩子生活得舒服些,讓自己的小家在家族中更有面子一點,父母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督促孩子勤奮,去擠那獨木橋。擠上去了,你不一定成功,但好歹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這種壓力逼迫著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一心只讀教科書。其實很多孩子或許是做飯的天才,是唱歌的天才,是具體操作的天才……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家長就不會讓孩子往那方面發展,因為賭不起!


中國和歐美不一樣,中國的社會並沒有完全的階級固化,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要有進擊的可能,中國的百姓就不會放棄向上攀緣的希望。

我想,當所有職業真正平等的時候,壓力或許會減輕。而平等……中國歷史五千年,職業從沒有平等過。


殘香半點


很清楚,負擔減不來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競爭。

首先,減負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相信答案是為了更輕鬆,更快樂!

怎樣更才能更快樂、更輕鬆?!!!

關於快樂教育的思考有很多,我更贊成以下觀念:沒有人活的很輕鬆,只是前期付出更多的人,更易有個好的開頭(起跑線),就容易步步領先,從而更易獲得更多的關注、資源、競賽信心等,此時會相對後面追趕的多數人有更多的主動選擇權,從而活得更輕鬆,且因成功光環、自主選擇權而得到快樂!而且正常是自帶循環、追趕的人會更累,無論人接不接受這個現實。

其次,什麼是負?

負即負擔,一般是指超越了承受能力而形成了負面的壓力的事務。面對壓力,能承受就是一種可助前進的動力,而不能承受就是成了那什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助前進的動力是好事,壓死駱駝就是壞事了,但競爭往往不止你所看到的小環境、小團隊,還有更廣闊的大環境競爭,如歐洲人近來很苦惱,明明歐洲人都是周未休息的,更勤奮的中國人一來,還減負快樂教育?就不是歐洲人之間競爭的問題了,而是整個歐洲可能淪陷為東方大國傾銷產品的處境了(因為休息太多,福利太好,而綜合效率低成本高了)。所以,你可能努力爭取到所處小團體的整體減負,但面對不可控的其他團體競爭又該用什麼策略呢?

三、負由誰減?

是動力還是稻草?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不一樣的,而如果要外部因素(學校或老師等)來“減負”,就得是一個標準才易執行,這樣看似公平卻實際不公平,對一些承受能力較差的叫減負,而對能承受卻成了進度慢、要求低。如果由內部因素(個人自己)來“減負”,就好辦了,是動力還是稻草,需由自己視情況來處理,要動力不要稻草,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應對競爭和快樂生活的最佳點),並努力把平衡點調整到更有利競爭的高度。

綜上所述:

1、負擔減不來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競爭。

2、只要有人看到更大環境的競爭壓力,其就會調整自己的可承受的下限,要求自已(或孩子)努力提高競爭能力,併為之付出資源。

3、與解決所有問題一樣,要學會接受問題與現實,與其抱怨,不如更努力點,最少不能成為最後的哪一個。如討論讓孩子早起練跑步是否不人道是沒意義的,只有其在林中遇到獅子,不是跑成最後的一個才有意義。


科學實踐屋


學生負擔減不下來,為什麼?因為學校要考分,家長要考分,社會要考分,國家要考分。考分高了,才能上名校,才有好未來!

教育部門搞“211”、“985”、”雙一流”,搞“省級示範性學校”、“市級示範性學校”,評各種級別的“校長”、各種“名師”…這樣搞的結果就是使社會資源越來越失衡;教育體制又是僵化的,似乎只有按考分升學才是“公平”的。所以教育改來改去不過是玩花樣,都是在應試教育的怪圈裡反覆折騰。

現在用行政手段治理校外輔導機構,又要把民辦學校嚴管起來,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病根沒找準,開了錯的藥,你說病能好嗎?


王錚828


“減不下來”的不是學校(絕大多數公立),而是家長。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尤其是小學這個學段的學校,很多地方已經沒有“小升初”這個考試了,比如我們這裡很多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全面的電腦就近派位入學的方式,全市公立除了特長生可以自己操作之外,其他的一律沒有擇校一說了。而就算特長生2020年也全面取消了。

所以對於公立學校而言“減負”根本不存在執行不下去的可能。

少佈置點作業、少佈置點“家長作業”很難嗎?

如果不是管理部門(包括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成績有考核,我可以十二萬分的保證,全面取消1-6年級全部作業都是沒任何問題的!——愛學不學,工資不受影響、評職稱不受影響,誰不願意輕鬆點?別拿什麼“師德”這東西說事兒,說真的,如果單靠老師教就能學的會、學得好的孩子能有多少?不練、不刻苦的練,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根本就不可能考出好成績的。


所以受到個人利益、個人底線的影響,絕大多數教師更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能夠都成才!而要成才,就必然會跟“減負”相沖突。

大多數家長不認同減負

別看很多家長吐槽孩子作業多、學習累什麼的。

實際上真的給他們孩子減少了學習負擔的話他們比誰都著急。

那些說什麼孩子快樂就好、成績不重要、是金子總會發光什麼的人,不是沒孩子就是孩子不在這個學段上學,或者乾脆就是沒有這個“孩子學習不好”的困難(對於孩子成績優秀的家長而言,他們可能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還能學不好的這個問題)。

多數時候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因此你看到的和實際的情況基本上都不是一樣的——越是喊的兇的沒準就是補的更多的、學的更多的,有些人是自己不學也不想別人學,但是更多的實際上是自己學但是不希望別人學。

想要孩子有個好點的未來,對於絕大多數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讀書、考學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而面對中考、高考的淘汰率,只有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家長才不會擔心,那些成績一般或者比較靠後的孩子家長們怎麼可能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就“認命”了?

所以,幾遍學校真的給減負了,那麼這些家長也會自己想辦法給孩子把這個負擔補回來。其結果就是不光是孩子累了,家長也會受到精力、肉體、金錢的綜合負擔加重。

為什麼要減負?真的是給“學生”減的嗎?

這才是我最想問的。

自古以來人們都會拿那些勤學苦讀的勵志故事來教育孩子,

從小給孩子講的“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鑿壁偷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致江河”……這些大家都是隨便說說的嗎?都是逗孩子玩的嗎?

既然要減負,幹嘛要跟孩子講這些,幹嘛要把這些寫進教材裡?……

一面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要勤奮、要努力,另一名玩了命的喊減負——這到底是想給人家孩子減負,還是想給人家孩子減負,還是想給人家孩子減負?

真夠虛偽的!

教育自己孩子要努力,卻希望別人減負……

在我看來,學習上的最好減負就是“分層教育”——給不同能力的學生不同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減負!除此之外的所謂“減負”都是“增負”!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現在感覺最大的原因在家長了。

家長擔心太多,又沒有能力幫助引導孩子,所以只有花錢補課。如果家長能夠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學生上課聽講就不會有多大問題,即使偶爾有難題不懂,及時問老師就能解決。可是大多數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有問題當日解決不拖延成大問題,家長不知道怎樣講明白,“如果你不努力,長大要吃苦的”。。。這些事情,學校老師肯定教,可是回來家長要跟進監督,延續學校教育,精化落實學校教育,畢竟老師帶那麼多學生不可能每個人都問到,也不會細細考慮學生性格接受能力之類的對能力稍差的學生降低全班學習進度單獨補。。。所以,家長的能力影響巨大。

其次,學校層面。已經說了就近入學不按成績收了,已經說過學生成績不排名了,也說了,不準宣傳高考成績了,這些都是在淡化考試,但學校還是自作多情抓文化成績而不是綜合素質。。。

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學習能力可以保證你以後有安身立命的工作,(如果個個家長想孩子飛黃騰達就不現實了,如果你想孩子成龍成鳳卻指望學校做全部功課自己坐享其成也過分了)這些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要培養的。

那麼多學霸不也找不到好工作,不會人際交往,不會經營生活嗎?這已經說明分數不是王道,能力,綜合素質才是。

而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家長才是主要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