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当年的观众听姜昆相声时还能听侯宝林、刘宝瑞,为什么现在有些听郭德纲的不听姜昆、冯巩?

郑捕头


这是一个伪命题,姜昆在当年名气远不如侯宝林、刘宝瑞等大师,所以当年能听姜昆相声的观众,肯定更愿意听的是侯、刘两位大师的段子;现在的观众听完郭德纲后,就不愿意再听其他人的相声了,原因很简单,在当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里,没有人的热度和水平能超过郭德纲。而姜昆先生已经不需要用相声来证明自己,而冯巩先生,也早以改演小品了。



姜昆的时代有相声大师

在姜昆还说相声的年代里,他并不是水平最高的,因为他师爷辈的侯宝林和刘宝瑞两位老先生还活跃在舞台上、电视机里以及当时比较普及的收音机中。侯宝林先生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大家就是因为他的相声新颖、独特、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并且以讽刺见长,让人听过之后还能回味悠长!后人对他的评价: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刘宝瑞是单口相声大王,在相声界的地位是和侯宝林平起平坐的相声大师,他一生致力于单口相声的创作和表演。并且很多脍炙人口的单口相声,如《珍珠翡翠白玉汤》《贾行家》等现在听来仍然让人捧腹大笑,是每一次听都能听出不一样的经典!

姜昆活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声舞台,虽然这个舞台大多是各种大型的文艺汇演之类。但那时的姜昆为确实创作了很多相声段子,他和李文华的搭档也很默契,后来和唐杰忠搭档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和侯宝林和刘宝瑞这样的大家比起来他还欠点火候,所以人们在听姜昆的时候,更愿意多听听两位大师的相声呢!



郭德纲在“郭德纲时代”独领风骚

如今的相声界已经进入了郭德纲时代,相声大师们的接连“驾鹤西游”,以及比较有名的相声名家们的相继老去,还有一些人直接放弃了相声,比如冯巩,在相声界无论专业水平和火爆程度,能和郭德纲相媲美的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在这个时代郭德纲“独领风骚”!


郭德纲的相声紧贴时代气息,他也总能把握住观众的喜好,总能“点”到观众的“笑穴”,用他的话说就是说相声其实是一门心理学,只有研究透了观众的心理,才能创作出好的相声来!

德云社的众位演员几乎占领了相声界的“半壁江山”。当今最红年轻的相声演员无一例外都来自德云社,而这些当红的小“角”又差不多都是郭德纲的得意门生。弟子们尚且广受欢迎,何况师父!

和那些演艺圈的明星们一样,郭德纲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他们给自己取名叫“钢丝”,他们有自己的节日叫“钢丝节”,这些人真的是只听郭德纲的相声!

说实话,如果静下心来听几段郭德纲的相声,你真的会觉得别人的相声索然无味,也就不愿意再去听了。至于姜昆和冯巩,他们一个已经不用再用相声谋生;一个已经改行小品和演影视剧了,大家不愿意听他们的相声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于小小


近几年郭德纲相声红极一时,而且是在一片批评声中逆势而上,边骂边上,越骂越火。姜昆,冯巩却忙于各种亊务很少登台,偶尔上台说上一段,也远远赶不上过去说的精彩。德云社相声整体上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岳云鹏,张鹤伦,烧饼,郭麒麟的相声正在逐渐摆脱低级趣味,朝着健康向上,寓教于乐方向发展。唯独郭德纲的相声仍然抱残守缺,除了三俗就是低级趣味的。没有一点新的东西。总觉得他也是忙于亊务,投入相声的精力少了。也可能他就只能说那些下三滥的段子。高晓攀,苗甫的相声人造幽默不幽默的特征明显,且吐字都不多清楚,所以不够受欢迎。卢鑫玉浩获奖后又讲了几段,也没有参赛时的精彩。郭德纲几次公开邀约他二人加入德云社都被当场拒绝,是一对很有前途的相声演员。陈映泉候振鹏的相声一直很受欢迎,且时尚感较强。德云社还有张王牌京剧小神童小陶阳还没正式亮相,估计他的出场还会掀起一场热潮。东北哈尔滨的刘骥也是个很有实力的角色他一登台从头到尾都不会冷场。总之,中国现阶段相声虽没有象师胜杰,候跃文冯巩,姜昆这样的名家出现,郭德纲只能算个相声生意人,没有精品更没有值得推崇的作品,箅不上名家。但整个相声发展形势还是很好的。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相声名家,精品出现。


渝龙宝99611585070


因为观众不喜欢听呀,他们说得不好笑,没意思。

以前,郭德纲还没有走红的时候,只知道比较有名的相声演员就是姜昆、冯巩等人。他们经常上春晚,观众比较熟知。再往上走,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就是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等人。

姜昆他们的相声属于新相声,经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些观众为了打发时间,偶尔也看几眼。不过,很多人还是喜欢马三立他们说的相声。



自从郭德纲走红以后,百姓就已经彻底把姜昆、冯巩等人抛弃了,不再喜欢听他们的相声了。

网络那么发达,郭德纲的段子在网上都被广为流传,都可以免费看好N遍,但很多人还是愿意花钱买票到现场去捧场,就是因为喜欢。喜欢郭德纲字正腔圆说相声,也喜欢现场与观众热烈互动的氛围。



现在已经彻底没有人再喜欢姜昆了,即使他送鸡蛋也没有人愿意,因为他的相声并不吸引人。

他的那些段子都是说教型和歌颂类型的,让人听得打瞌睡,一点都不接地气,严重脱离了百姓。而郭德纲的段子属于雅俗共赏,基于生活而创作,能够产生共鸣,比较受欢迎。



再说了,姜昆他们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并没有把观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有很生疏的距离感。

而郭德纲是民间艺人,靠自己本事吃饭,把观众当做衣食父母,互动很好,让观众感觉到在德云社里面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所以,大家现在都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


R娱记


姜昆、马季走红的年代是史无前例的WG刚过去的文艺界“初春期”,在样板戏长期霸占舆论场的年代,人们极度缺乏能让人开怀一笑的节目,所以那时候姜昆、马季的相声一出现就吸粉无数,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侯宝林、刘宝瑞那些宗师级的相声大师影响力还在,被“又红又专”的样板戏洗礼十几年后,轻松幽默谐趣的相声无异于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所以无论是姜昆马季还是侯宝林刘宝瑞,都是人民群众的挚爱!

而现在,姜昆已经沦为“体制相声”的代言人,从他“反三俗”开始,就被人们膈应,以当今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审美思维来看,姜昆相声属于那种“挠你咯吱窝逼你发笑”的恶心套路,他身为曲协主席,吃体制这碗饭“为民喉舌”那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打压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行为太下作,是那种一边吃翔一边大谈特谈饮食健康的官僚范儿!

现在大家可选择的类型的内容都已经多元化,不像当年那样喂你吃啥就吃啥,所以大家就喜欢郭德纲了,毕竟郭德纲接地气,大家喜闻乐见吧


另类文史


因为姜昆的相声能听的就那么几段,不够听的啊。

姜昆的作品有两个问题,第一,本身数量少,第二,有一些相声过于注重所谓的”时代感”,于是乎过时得很快。就跟某些”时尚产品”一样,当年听还好,第2年听就觉得没意思了。

所以当时听了后当然还要听侯宝林,刘宝瑞等老艺术家的了。如果要是光听他的,两小时听完了(多说了吗),然后干嘛?

说现在听的是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这句话不全对。

第一,自己创作的高质量的相声,比如说你系列和我系列。我觉得里面有一些会形成经典。

第二,针对岳云鹏等等年轻演员,创作的一些相声,比较适合特定人来演。

第三,部分应时应景新创作的相声,这一部分我觉得和姜昆他们的部分相声差不多。时代感强,但也很快的会过时。

第四,量最大的,是德云社整理或者从别人那边彻底”拿来”了大量的传统相声。侯爷和马爷,他们的经典名段儿,这些段子可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德云社的演员,稍做处理进行表演。这些相声我觉得是最禁得起听的。

有很多传统相声的爱好者被你给归到德云社爱好者之内了。

有了大量的传统相声做底,我们有的是可听的。其实确实没有什么必要再听别人的。不过我总喜欢听不同版本的,看看德云社的处理和以前版本有什么区别。

你说的那三位,我也不是不听。

姜昆,冯巩,马季。

他们共同的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有些是政治需要,有些是时代需要,作品过时的很快。好段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共就那么几个。

姜昆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马季的多层饭店,五官争功,百吹图,红眼病,冯巩的小偷公司。听完以后这几段新相声,我就没啥愿意听的了。

宇宙牌香烟我喜欢它的内容,但不喜欢它的形式。马老的相声我听得最多的,反而是他的版本的卖马,找堂会。那是百听不厌的。

建国以后相声的第1次高潮,来源实际上在于侯宝林大师等,对传统相声的整理,再加上创作的部分相声;第2次80年代的高潮,来源于文革10年以后,相声创作的爆发,积攒了几十年出的作品,但忽略了对传统相声的整理,于是慢慢衰落。现在算是第3次,也来源于郭德纲创作的一些相声,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相声的再整理和演绎。

总说侯宝林大师,把街头地摊上的东西,给提升到了大雅之堂。这是没错的,但是没有街头地摊上的东西,他拿什么提升啊?

该做的事情本来就是郭德纲和德云社,大量的创作和说相声。什么东西总是要有地基的,要有量的,然后姜昆愿意的话自己去总结提高。


ill-lion


这个问题问得好。文学是有时代的,文学都是表现当代社会现象,诗兴于唐,词盛于宋,一种文学形式都只在那一个时代登峰造极。

回到这个问题,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更是要贴合当时社会现象,贴合当地人文风俗。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他们与时俱进,切合了时代的发展。姜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跟李文华唐杰忠合作时,水准达到了顶点,作品也切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讽刺了社会不良现象,所以为民众接受。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他和戴志成合作后,基本上就脱离了社会发展,被观众抛弃了。郭德纲这个时候,坚持小剧场表扬,在舞台上磨练作品,创造出了很多符合时代的作品,被观众所接受。

所以说,并不是人们不接受姜昆,而是他脱离了观众。


燕然居胥




淘金谋士


相声有上半身和下半身之分。上半身相声多是幽默,多发自并传达于心灵。如果同属于上半身相声可以相互走动。并且流传下来很多经典作品于后人,让人回味起来,仍然津津乐道。

但是下半身相声是生理级现象,最多能达到舒爽的一过性生理刺激。就像咯吱人,当时痒痒肉反应强烈,事后效果难以复制和再现。这根本不能与文化及幽默搭上什么关系。因为文化的重要属性是可传承性。


漫漫目975


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虽然当年姜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活跃在舞台上,但是他的相声远比不上侯宝林与刘宝瑞大师。现如今人们都爱听德云社的相声,也同时喜欢听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大师的相声,不是说爱听德云社相声的人只是郭德纲迷,而是姜昆的相声实在是不好听。

拿本人来说,我不否认我爱听德云社的相声,但是如果在开车时能听到上面提到的几位大师的相声,我依然会听得津津乐道,如果有观众点播姜昆的相声我则会马上换台。我对姜昆到没什么太大的偏见,但是听他的相声确实容易犯困。

题中所说马季、姜昆、冯巩、等人他们说的不是老相声,而是等定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声,这种形式的相声好与不好先不加评论,但是放到当下确实是不对观众的胃口。而相声大师们的作品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相声都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以娱乐大众的形式出现,所以即便是今天,相声大师们的相声也还是会有去听的。(dh)


捕鱼小分队


当年姜某人说‘相声’时,侯宝林先生还没有得到‘解放’(这个名词年轻人可能不了解),刘宝瑞先生已在那个十年期间痛苦的离开人世间。当然听不到侯宝林先生和刘宝瑞先生精彩的演出,因为那个特殊年月,使侯宝林先生失去了舞台,失去了演出機會,正是这个空挡,造就了一批新‘相声人才’,等到侯宝林先生能够允许演出时,候先生已经无力登台了,中国相声迷(尤其年轻一代)非常遗憾的没有机会聆听候先精彩生的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