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平安福又爆理賠糾紛,被指名不符實重疾險!買保險你要避開哪些坑


平安福又爆理賠糾紛,被指名不符實重疾險!買保險你要避開哪些坑

重疾險,眾所周知,就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等為保障項目,當被保險人患有上述疾病時,由保險公司對所花醫療費用給予固定給付的商業保險行為。但是,當不幸所遇到疾病正屬於上述特定範圍,卻因為手術方式的選擇不同而遭拒賠,同時又恰好消失在輕症理賠範圍內,大多數人估計會懵逼了:我買的是假重疾險麼?以平安壽險旗下平安福為代表的重疾險,最近便陷入了這一質疑與輿論漩渦。

常常有人說,擔心保險公司理賠時故意刁難。其實保險是一個監管非常嚴格的行業,只要符合條款,保險公司絕對不敢拒賠。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客戶的情況明顯不符合條款要求,保險公司最後也理賠了,這是為什麼?要理賠必須選擇高風險、犧牲人體健康手術方案。最近作為重疾險平安福客戶的徐先生,因冠心病手術不符合條款遭保險公司拒賠,從而引發訴訟的案例,鬧得紛紛揚揚,頗具代表性。

平安福再現拒賠案例

要理賠 必須選擇高風險手術方案

三年前,徐巖大概沒想過自己的平安福會拒賠自己的病。蘇州的徐巖買了平安福,每年保費18000多,因冠心病做了冠狀動脈手術,卻被平安拒賠。法院二審,也贊同了拒賠。因為他一沒達到重疾理賠標準,而平安福又壓根兒不保相對應的輕症。即便這項輕症非常高發,其他重疾險都保障。

據瞭解,徐先生投保了一份平安福終身壽險,並附加了平安福重大疾病保險。所謂“平安福”,就是一份以終身壽險為主險,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等作為附加險的產品組合。不僅保身故、全殘,還保重疾、輕症、住院醫療,看起來保障搭配齊全。同時,重疾與輕症的保障病種數量也比較多,比如平安福2015版的重疾保障病種有45種,輕症病種8種。所以很多人都把平安福當做重疾險來買。

徐某這份平安福主險(壽險)的身故保額是45萬,附加的重疾保額是43萬、輕症保額8.6萬。需要連續交費20年,保終身,合計每年要交的保費是18209元。

結果在2017年,徐某被確診為冠心病,醫生當時給出了兩個治療選擇:一是做冠狀動脈支架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創心臟支架手術,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比較小;二是做冠狀動脈搭橋術,需要開胸治療,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比較大。

如果得病的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正常情況下一定會選擇支架術,因為傷害小。徐先生當然也這麼想,所以他選擇了支架術。然而這個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選擇,卻埋下了平安福理賠糾紛的隱患。

近日,一位從醫二十多年、廣州華僑醫院內科的主任醫生李醫生說,從醫學與治療實例的角度來看,徐先生的病症是典型的冠心病,主動脈堵塞超過九成以上,不做手術干預隨時會有非常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但由於醫學技術的進步,近幾年遇到的這種病例,98%以上的治療方案都會選擇微創支架,已極少會做“開胸”手術。針對保險公司給出的理由,支架術不符合重疾理賠條件,這位不願具名的醫生還認為,保險公司的條款比較僵化,甚至不近人情。

平安福的重疾保障中涉及治療冠心病的保障項目,叫做冠狀動脈搭橋術 ,而徐某進行的手術是支架術,雖然不符合理賠標準。如果徐某當初選的是搭橋術,就能順利拿到理賠金了,但需要付出的健康代價就比較大了。

換言之,同樣治療冠心病,手術風險大的重疾險才賠,手術風險小的就真的不管了麼?不是的,即使手術風險小的支架術也能用重疾險賠。

為了拒賠

平安套路組合避開高發輕症

現在的重疾險不僅保重疾,還保他的前期病症——輕症。換句話說,每一項重疾病症,都有一項對應的輕症,比如惡性腫瘤的對應輕症是原位癌,冠狀動脈搭橋術對應的輕症就是冠狀動脈支架術。

那是不是徐先生改申請平安福的輕症理賠,就能拿到理賠金了呢?可惜不能!因為在平安福的輕症保障病種中,沒有冠狀動脈支架術。

港險大叔表示,不保高發病,保再多病也沒用。很多人買保險喜歡貪多,買重疾險的時候這一點尤其明顯。恨不能保障病種超過100個,反正保的病越多越有安全感。其實保不到高發病,等到理賠的時候你就要重複上文徐某的悲劇。

港險大叔瞭解到,銀保監會規定了25種常見重疾病症,其中有6種高發重疾是每一份重疾險都必須要保的。需要開胸治療的搭橋術就是這6種重疾的其中一種。但對於輕症的疾病定義、保障病種數量等,保險業內並沒有統一規範的標準。怎麼定義輕症、保哪些輕症全由保險公司自己做主。

所以現在市面上經常看到的重疾險,病種數量疊加都是這麼一個組合套路:監管規定25種重疾+保險公司自定N種重疾+保險公司自定N種輕症其實監管規定的25種重疾發病率佔了重疾發生率的90%以上,等同於把最高發的重疾都包含了進去,其他零碎加進來發生率只有個位數左右的重疾病症,實際保障作用並不大。

而在輕症方面,發病率高的,就是這些高發重疾對應的輕症。

港險大叔給大家整理了一個9種高發輕症列表:

1、極早期癌症(含原位癌)

2、非典型性心肌梗塞

3、輕微腦中風

4、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5、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6、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

7、視力嚴重受損

8、特定面積Ⅲ度燒傷

9、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

這其中,行業內認定最高發的輕症有4種,分別是:極早期癌症(含原位癌)、非典型性心肌梗塞、輕微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而上述徐先生的支架術,就包含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中。

如果一款含輕症保障的重疾險沒有這9個高發輕症,港險大叔建議大家就不要輕易買了,因為很難有機會用到。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平安福升級到2018版,增加了不少保障方面的亮點,卻始終沒有把最高發的非典型性心肌梗塞、輕微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3種輕症加入保障內。這一點事實上不止平安保險在這麼幹,不少壽險公司都在玩這種套路。業內無數人吐槽,媒體也爆了無數次,依然有許多人時候才發覺“上當”。不知到底是購買者太懵懂,還是監管者不作為?

複雜到讓人“買得糊塗”

消費者該如何選購重疾險

由於市場產品競爭日趨激烈,很多保險公司在產品層面大膽創新,但是有些創新並不對保險產品有本質的提升。隨著產品日趨複雜,各種形態的保障混合之後,簡單的費率產品形態和費率的對比,並不能有效地幫助到最終的購買決策。曾有知名精算專家公開坦言,國內大病保險捆綁銷售、拆分病種等,設計得過於複雜,讓人“買得比較糊塗”。

對消費者而言,應當如何選購重疾險呢?近日,一份來自保險行業協會的報告指出,消費者在選擇重疾險產品時,應遵循四步走的原則。

首先是保額的確定,基於行業統計數據,一般建議重疾保障額度30萬元起,50萬元為優,預算較多者可以額外考慮收入補償及術後康復費用。

其次是產品形態的確定。保險責任對費率影響非常大,以含輕症保障的定期重疾產品為基準,如果剔除輕症責任,費率大約降低25%。同時,增加身故及生存給付責任,視生存給付時間的差異,會增加60%-150%不等的費率。當重疾險將身故賠付保額的責任納入時,產品成本的增加其實並不很多,但費率增加不少。根據個人情況,首先解決重疾責任的保障,輕症次之,身故責任視預算情況決定,生存返還責任偏儲蓄性質,無足夠預算不建議考慮。

再次是保障期限的確定,在合理的預算下,先確保足夠的保障額度,然後權衡時間長短。最後是產品細節的確定。

此外,對消費者還應知曉,消費型重疾險便宜但不返還;儲蓄型重疾險兼顧保障與儲蓄功能但保費高出一大截。如今,重疾險已成為商業健康險中的主力軍,但定期純重疾險的保費遠低於終身重疾險,保費差異甚至高達50%。若加入身故保障(身故賠付基本保額)和生存金給付,產品的保障功能增加的並不多,相反,費率會提升60%-150%。因此,定期純重疾產品具有相當高的性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