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在清朝,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是翡翠的“發燒友”。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乾隆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慈禧

今天分享幾件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一些翡翠珍品,讓我們一起看看以前的皇家對於翡翠的熱愛程度。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翠纏枝蓮紋蓋碗

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釐米,口徑12.4釐米。

翠質淺綠色。碗為薄胎,口外敞,蓋略小,地包天式,環式鈕。蓋面及碗外壁淺浮雕纏枝蓮紋。

清代,內地與中亞地區文化交流密切,工藝品製造中出現模仿中亞風格的作品。當時流行的西番蓮圖案即是傳統的纏枝蓮圖案與中亞圖案相結合的產物。這件作品中的纏枝蓮紋蓮瓣捲曲,蓮葉多歧,是清代西番蓮圖案中的一種。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翠人物山景山子

清,高16.1釐米,長24.7釐米,寬10.5釐米。

通體含深淺不等的綠色。山子下端切平作底,碾山水樓閣,二高士漫步其中。背面飾崇山峻嶺,蒼松野卉,中有二鹿,悠閒自在,互為顧盼。此山子頗有文人畫之意境雅趣,應為蘇州或揚州所造。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清,高3.8釐米,口徑24.8釐米。

翠呈淺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洗底浮雕桃枝兩杈,一杈伸於洗底為足,其上有雙桃並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側為柄。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玉洗可能產生於秦漢之際,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到,漢代玉文具開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筆洗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作品。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翠碗

翠碗,清,高7.3釐米,口徑17.3釐米。

翠色青綠,有大片重綠色。碗敞口,口沿處有唇,圈足。光素無紋。

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局部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清代宮廷多以玉製碗,特別是乾隆時期,玉碗製造數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圓,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還刻有御製詩句。這件翠碗的造型、工藝與乾隆時期的特點相同,可能是當時的作品。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翠臥牛

清,高6.6釐米,長15.1釐米,寬7.7釐米。

此臥牛是一件小巧的可置於掌上把玩的肖生類珍玩玉雕。牛作伏臥引首狀,雙目圓睜,口緊閉,鼻孔舒張,似在吐氣。軀體光素,拋光細膩,細毛刻劃入微。細琢精雕,雕工與玉質並美,工可賞,質可品,相得益彰,兩全其美,確得玉器雕琢工藝之真髓。

按《貢檔》所記,此物名“雲玉臥”,應為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揚州阿克章阿所進,因此完工時間至遲不晚於嘉慶二十三年,距乾隆時期相去不遠,想必乾隆時代的名工尚在,因而能以按照乾隆工的要求碾琢製作。此器堪稱嘉慶晚年乾隆工的代表作,揚州玉工以治和田玉的手法來碾琢雲玉,將雲玉翡翠納入玉器加工工藝的範疇。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

清,杯高5釐米,口徑7釐米,盤徑18.5釐米。

杯、盤兩件一套。翠質之色、水、地均一般,胎較厚,光工不足,鉈痕未消除。杯身陰刻龍紋。託為折沿小盤,中心有覆蓮座以承翠杯,盤內飾雙龍戲珠紋。杯、盤底均鐫“乾隆年制”陰文篆款,款甚精工。此杯為滇工之作,貢進內廷後,乾隆皇帝命如意館的蘇州刻字匠鐫款。

對於這些翡翠珍品,您怎麼看?

喜歡翡翠的朋友,歡迎關注“9哥說翠”,每天學習關於翡翠的知識。如有關於翡翠的問題,歡迎聯繫9哥一起討論。謝謝!

紫禁城裡收藏的翡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