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弓子、悶勁、鬆緊--------回憶師爺講太極~~~

李秒豐先生這篇妙文被小編無意中發現,轉給薛老師閱覽之後,薛老師讚歎有可取之處,但在五弓形成的程序上與我們所練恰恰相反。其整體敘述的實實在在的古法練習內容對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在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上是能夠有所幫助的。為大家服務好,也是我們一直在用心做好這個公眾號的動力所在。

筆者十六、七歲初學拳,拜了兩位老師,都是姚馥春先生的再傳弟子,那時練拳還能經常得到師爺汪廣生先生的指點。師爺除給我們糾正動作和找勁外,還經常講些拳理;

要求我們規矩練拳,動作要輕慢圓勻,呼吸要深長勻靜,手眼身法步要處處協調,無論打拳交手時要處處不離“弓子”,要時時“悶住勁”,不僅要有高度的松,還要有高度的緊,高度的鬆緊能練出“機靈勁”,如果練拳時要領掌握不好,就會“差之毫釐而謬之千里”等許許多多拳理。

現在想起來,“處處不離弓子”和“悶住勁”及“高度鬆緊”寓意最深,總的要求都是在講整和活,道出了拳學的實質核心內容。師爺雖離世多年,但當年的教誨令我至今難忘。現就筆者師爺講的太極拳中的“弓子”和“悶勁”及“鬆緊”的含義微作闡述,與太極拳同好共研。

弓子、悶勁、鬆緊--------回憶師爺講太極~~~

一、處處不離弓子


所謂“弓子”乃是弓箭之弓,取其形用其意。所以拳中有“身備五弓”和“三弓”之說。“弓子”的比喻乃是恰到好處,形象地闡釋了拳論中“似松非松”的論述,道出了太極拳的不松不軟,不硬不僵,活而不滯的彈性和韌性的特性。也就是說,太極拳必須具備彈性的撐合力,只有彈性力上身才能稱之為功夫。這種彈性的撐合力是拳的基礎和根本,也就是太極拳的“擁勁”。太極拳若沒有彈性力就沒有“弓子”可言,沒有弓子也就不會有擁勁之功。

太極拳沒有“掤勁”非軟懈則僵硬,終不能入太極拳之道。那麼怎麼才能練出太極拳中所要求的“弓子”呢?一是開肩,二是拔身,三是坐胯。也就是拳論所說的: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提襠塞尾,虛靈頂勁。所謂“弓子”,關鍵是要開肩,肩不開永不為弓。有人說要制五弓先備身弓,實謬矣!殊不知臂為身之門戶,開門閉戶臂弓最難成,臂弓難就難在定式容易,動式難求,不動則有,動身便無。

所以說,只有臂弓備方能身弓成,身弓成而腿弓俱,四弓俱則“五弓”備。身弓運而四弓隨,“五弓”總歸一弓,腰運身隨,肢動腰合,上下相隨,臂弓動而腳勁起,周身相貫,正如老師常說的“沉肩墜肘力量到手”。正確的“五弓”間架須要做到:肩開臂沉撐,身拔腰拉伸,坐胯膝堅挺。總的要求是:尾閭中正神貫頂,頭領足蹬中間空,兩肩松沉臂圓撐。具備上述要求,則“五弓”備矣。

弓子、悶勁、鬆緊--------回憶師爺講太極~~~

二、時時悶住勁


所謂“悶住勁”不是較勁,而是合住勁,就是周身一家,內外合一,一氣貫穿,也即所謂的“內外三合”。拳者只有悶住勁才能在打拳和推手中不斷勁、不丟勁,才能做到五弓合一而形不散,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由內換,身步合一,形神合一,上下相隨,觸之即應,穩如泰山,動轉自如,才能真正做到所謂的“沾、粘、連、隨”。否則只是空談。

若要得“悶勁”功夫,務要做到整體撐合,爭拔擰裹,慢動細悟,切不可快,快則成滑拳,滑而不悟,所謂“悶勁”務須慢中求取。悶住勁不僅要悶住自己的勁,交手時還要悶住對方的勁,要悶中隨、悶中化、悶中打。即在與對方交手時,用己身的整體的協調的中正之勁悶住對方的勁,控制其重心變化,使其有勁難出,自能我順人背,進退自如,快慢如意,得機得勢,攻防兼備。

弓子、悶勁、鬆緊--------回憶師爺講太極~~~

三、高度松高度緊

鬆緊是人體運動的樞紐,也是陰陽轉換的核心,離開鬆緊人不可能產生任何運動。陰陽轉換即是能量的轉換:意之所動,形之所趨,鬆緊惟意所調,以意調形,謂之“拳秘”。練太極拳不明鬆緊,即不明陰陽之變,終難入太極拳真功之道。“鬆緊”二字講起來誰都能夠明白,但要做好並非易事。平時怎麼說怎麼明白,怎麼做怎麼如意,練拳時行雲流水,飄然若仙,很是瀟灑,推手時兩人誰也不用力,你柔我也柔,協調隨和,配合默契,絕妙無倫,鬆柔得很,卻忽視了緊和剛,一旦交手,境界迥然,則大相徑庭,松成了軟,緊成了硬,軟硬不和自變僵,即軟也僵硬也僵。

何以至此?關鍵還是方法問題,平日練拳只知鬆柔,一味地鬆柔,而不知松要撐,撐還要沉,要松中有緊,緊中有松,使鬆柔失去了筋骨。拳中所謂的“鬆緊”,就是要又松又緊,不鬆不緊,松不能離開緊,緊也不能離開松,即鬆緊不二,鬆緊不離,鬆緊本是一根繩,緊在兩頭松在中,鬆緊緊松不離中——似松非松。只有似松非松,才能鬆緊如意,變化自如,漸瞬隨意。鬆緊訓練,主要是掌握鬆緊的空間和時間的頻律及頻率變化,即鬆緊的頻度和幅度。鬆緊的時間越短,鬆緊的頻率越快;鬆緊的空間越大,鬆緊產生的能量越大;鬆緊變化越瞬,能量釋放的效果越佳,即打擊速度越快,打擊的力度也越大,化解的能力也就越強。所謂高度的松,高度的緊,就是要松到家緊到位,也就是說,要“加大鬆緊的空間和縮短鬆緊的時間”,也可以說是“瞬間的大松大緊”而非一味地“大松大柔”。

技擊中能量得以有效發揮的根本問題是“鬆緊瞬變”,松則全身皆要松透,緊則要全部緊到極點,而不能半松半緊,要松在自己身上,緊在對方身上,使力量透達無滯。平時訓練,不僅要做到松中有緊,緊中有松,似松非松,似緊非緊,更要瞬松瞬緊,任意鬆緊,隨意鬆緊,還要漸瞬突變。鬆緊訓練,實際上就是內在勁力變化的訓練,鬆緊的應用務要與螺旋弧線的運動高度融合,瞬間鬆緊變化所產生的內勁,猶如爆炸之烈,更如震動棒和電錘一樣之做功,軟也進硬也進,軟也打硬也打,不受外界環境限制,進退化打由已不由人。

太極拳真功之修煉,惟明鬆緊而知陰陽,漸松漸緊力如山,瞬松瞬緊炸力崩,漸瞬鬆緊鬼神驚而敵不防,所以說,太極拳練真功惟鬆緊之變,而不是一味地松和一味地柔,鬆柔只是基礎和外表,而其內涵卻是“極堅剛”和“無堅不摧”。拳者不能不明此理,練松不能不練緊,練柔不能不練剛,剛柔只是鬆緊變,若能在不失自然撐合的基礎上做到“瞬間高度鬆緊”和“鬆緊漸瞬突變”,便能直入太極拳的真功之道,自得“棉裡藏針,棉裡裹鐵”真功之境。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以及評論,把你想說的都寫下來吧!

天下太極是一家,理雖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練法,傳播正確練法練功不練招,請持續關注“太極的秘密” 交流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