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藥物作用於人體,主要是兩個方面:一為恢復和加強體力,一為驅除病邪。簡單地說,就是扶正和祛邪,也即《內經》所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

現在為了便於學習和臨證應用,將最繁用的藥物結合常見證候,再作如下分述

1.扶正類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1)屬於肺者:分肺氣虛、肺陰虛。

補肺氣:生曬人參、生黃芪、冬蟲草、山藥。

補肺陰:北沙參、麥冬、川百合。

(2)屬於心者:分心血虛、神不安。

補心血:細生地、麥冬、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紅棗、五味子、浮小麥。

安神:龍齒、雲茯神(用硃砂拌者為朱茯神)、珍珠粉。

(3)屬於肝者:分肝血虛、肝陽上升。

補肝血:當歸身、白芍、制首烏、驢皮膠、潼沙苑。

潛陽息風:左牡蠣、生石決、鉤藤、天麻、杭菊花、羚羊尖、炙全蠍。

(4)屬於脾者:分中氣虛、中氣下陷。

補中氣:黨參、白朮、山藥、炙甘草、扁豆、飴糖。

升提中氣:炙升麻、軟柴胡、煨葛根。

(5)屬於腎者:分陰虛、陽虛、精關不固、筋骨無力。

補陰:熟地、山萸肉、天冬、菟絲餅、桑椹子、熟女貞、炙鱉甲、龜板、制黃精、紫河車、核桃肉。

補陽:枸杞子、鹿茸、海狗腎、益智仁、鹿角膠、肉桂、熟附片、巴戟肉、鎖陽、胡蘆巴。

固精:金櫻子、煅龍骨、煅牡蠣、蓮鬚、芡實、桑螵蛸。

壯筋骨:炒杜仲、續斷、炙虎骨、懷牛膝、炙狗脊、補骨脂、木瓜。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6)屬於腸胃者:分津液虛、消化弱、滑腸、便閉。

養津液:金石斛(用鮮者為鮮石斛)、天花粉、玉竹。

助消化:雞內金、春砂仁、白蔻仁、炒谷芽。

澀大腸:訶子、御米殼、赤石脂、煨肉果。

通大便:生大黃(亦可用炒大黃)、玄明粉、蘆薈、枳實。

潤腸:麻仁、瓜蔞仁、郁李仁、淡蓯蓉、蜂蜜。

(7)屬於膀胱者:分小便短澀、遺尿不禁。

利尿:雲茯苓、豬苓、赤苓、車前子、澤瀉、冬瓜皮、通草、木通、大腹皮。

通淋:石韋、瞿麥穗、萹蓄草、海金沙、土茯苓。

止遺溺:覆盆子、五味子、蠶繭。

2.祛邪類

(1)屬於外邪者:分風熱、風寒、暑邪、中寒、風溼痛。

散風熱:桑葉、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荊芥、防風、葛根、軟柴胡、蟬衣、蔓荊子、桔梗。

散風寒:生麻黃(亦可用炙麻黃)、桂枝、紫蘇、羌活、獨活、蔥白、生薑、白芷、細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蘭、荷葉(端午節後中秋節前,一般都用鮮藿香、鮮佩蘭、鮮荷葉)、青蒿。

溫中祛寒:吳萸、肉桂、乾薑、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烏頭。

祛風溼痛:威靈仙、海風藤、絡石藤、川烏、草烏、秦艽、桑枝、絲瓜絡。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2)屬於熱者:分熱邪、火邪、血熱。

清熱:金銀花、連翹,生石膏、飛滑石、知母、茅根、蘆根(亦可用鮮茅根、鮮蘆根)、黑山梔、黃芩、淡竹葉、炒竹茹(亦可用鮮竹葉、鮮竹茹)。

瀉火:黃連、黃柏、龍膽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熱:鮮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參、犀角、大青葉、板藍根。

(3)屬於溼者:分溼濁、溼熱。

化溼:制蒼朮、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溼熱:萆薢、苦參、飯赤豆、茵陳、白鮮皮、防己。

(4)屬於痰者:分熱痰、風痰、寒痰、水飲、痰核。

化熱痰:炙兜鈴、淡竹瀝、川貝母、天竺黃、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蘿、枇杷葉(亦可用清炙枇杷葉)、膽星、射干、荸薺、海蜇。

化風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陳皮、炙蘇子、煅鵝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飲:葶藶子、制甘遂、黑醜、商陸、螻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殭蠶、蒲公英。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5)屬於氣者:分氣鬱、氣逆。

舒氣鬱:廣鬱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羅子、金鈴子、香櫞、佛手、枳殼、玫瑰花、青皮、煨木香、烏藥、制乳香、炙沒藥、檀香。

平氣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屬於血者:分血滯、瘀血、出血。

活血:全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蘇木、五靈脂、丹參。

破瘀血:澤蘭、益母草、荊三稜、蓬莪術、王不留行、敗醬草、桃仁泥、地鱉蟲。

止血:參三七、茜草、仙鶴草、側柏葉、墨旱蓮、槐花炭、地榆炭、血餘炭、棕櫚炭、蒲黃炭、藕節。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7)屬於積者:分蟲積、食積。

殺蟲:使君肉、蕪荑、鶴蝨、雷丸、炙百部、檳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炭、焦麥芽、炒萊菔子。

依據藥物的功能來分類,主要是便於臨證。但必須鄭重說明,一種藥有多種作用,如果因此而忽視其他方面,將會減低藥物的全面效能。

因此,對於每一種藥應當全面瞭解其氣味和效能,再抓住其主治重點。這樣,在使用的時候便可左右逢源。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我是愛說中醫的周醫師,每天分享中醫小知識,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一定要記住!老中醫總結的數百種常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