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成都的代表名茶是什麼?

朱秀媚


我來給自己提個名吧。

說起能代表成都的茶,我覺得我還是能代表成都~

提名詞(咳~咳~咳~):

成都林立的茶館中,傳統的茶具就是蓋碗,而那茶蓋一掀,裡面裝的多半是“三花”。(誇張不?不過當時就是這樣。)

三花,1951年成立的國營成都茶廠出產的三級茉莉花茶,在“奢侈”的一二級和質量稍次的四五級之間的“三級”,使老成都的茶客在實惠的價格與清新的茶香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當然,現在的“三花”早已註冊商標,也不再只是從前的三級茉莉花茶,20多個系列產品,供你選擇~)

“三花”從此成為成都人的“心頭好”,活躍在成都人的生活中,見證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它代表的是煙火氣的成都,是市井的成都,也是充滿人情味的成都。

“啖三花”正是一個普通成都人的一種知足常樂,是細小卻實在的成都式“安逸”。

“三花”作為成都本土品牌,孕育在成都,生長在成都,又影響著成都。

“三花”配蓋碗,最成都本土的文化元素搭配,最成都的“一碗”味兒!

成都人蓋碗裡的是三花茶,是一天時光,一段記憶,一方天地,和成都這座城市的精氣神。


三花茶業


成都的茶歷史非常悠久,歷史上有關茶的第一篇文獻記載——寓居成都的王褒在《僮約》中提到的武陽買茶,就與成都有關。

總體來講,成都人愛喝綠茶、花茶。

不僅愛喝,而且常把茶和談聯繫在一起。

不說品茶,只講談茶。

談茶的意思其實就是成都人常說的擺龍門陣、扯把子。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沒有內容的限制、沒有時間的束縛,重在一個談字,茶在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 在成都,愛談茶的人非常多。有人戲稱,在成都,一半的人在火鍋店裡,另一半人在茶館裡。因此才會有“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的景象。

成都的茶文化可以說是非常的freestyle,因為它可俗可雅。 先說說俗的部分,茶館是成都人休閒生活的一面鏡子,茶客們千姿百態,媚俗不一,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小社會。退休老人在這裡磨時光、生意人在這裡談生意、遊客在這裡拍照打卡,朋友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賣瓜子的、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嗑瓜子的商販穿梭於各個茶桌中。場面十分熱鬧。

再說說雅的部分,成都茶館雖然十分熱鬧,但有些茶客也會鬧中取靜,翹著二郎腿,擺一杯蓋碗茶,讀書看報,一看就是一下午。還有些茶館會設有川劇表演,要是一個人去到茶館也不怕無聊。 很多人說成都的茶文化沒有特別的講究,但我卻覺得成都人喝茶最講究,追求的不是外在的服飾、形式,而是追求內心的自在。因為自在,所以茶才可以真正融入成都人的生活。


楊多傑


成都的代表名茶是什麼?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大的懸念。說花茶三花,說竹葉青,說碧潭飄雪都可以嘛!當然名貴的就算碧潭飄雪了。

說起茶,說起茶文化,成都在茶馬古道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成都人喜歡喝茶,喜歡泡在茶樓裡,喜歡打麻將,習慣這種悠閒慢生活。所謂新天府之國成都,所謂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嘛!

作為一個外省人,習慣這裡的生活方式,首先是要了解這裡的茶文化,比如去茶樓打麻將,去青城山旅遊避暑,吃過飯後,約起茶樓打麻將,去都江堰,吃過飯後,走約起茶樓打麻將。去梨花溝踏春,茶餘飯後,走去茶樓里約起打麻將,這就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外省人要和本地人玩到一起,去茶樓那是必須的。

外省人的我,就被碧潭飄雪燒了一會。別人遇酒託,我奇葩的遇茶托。這裡可以給來到四川的外省人打個預防針。碧潭飄雪雖然不是特貴,但是如果你遇到茶托了,碧潭飄雪的消費不亞於陳年普洱。但是約朋友喝碧潭飄雪確實很有面子,感覺很不錯。這就好比散煙散的是軟中華一樣。所以我認為在成都,茶樓喝茶喝碧潭飄雪,在壩壩喝茶三花就可以,沒毛病。


萊士


茶文化在成都無處不在,不是指的多麼高深的藝術形態,而是一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悠然自得,就算在成都商業街也可以看到很多高檔的茶樓,最地道的就是一根板凳一張桌子一杯茶就構成了成都茶文化的精髓。猶如成都的蒼蠅館子,成都的美食街一樣,都是成都地道文化的縮影所在。


要說成都的茶的話。四川峨眉山、蒙頂山地區都是四川有名的茶山。據《成都的28個冷知識》上說是中國最早種植茶葉的地區。成都人酷愛綠茶和花茶,最喜歡四川產的竹葉青和碧潭飄雪,成都人每年喝的茶可以裝滿七個西湖。


茶鑑


小的時候大人都喝芝龍牌茉莉花茶。


豇豆遇上面


成都最出名的茶是蓋碗三花茶,成都最流行的一句話是“談三花”。以前出自成都三花茶廠的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茉莉花花茶很出名。後來成都洞子口有專門到茶鋪收已喝過的茶,在曬墊上面曬乾加香精。做假茶葉銷售到各地,這也是成都本地談茶文化的諷刺。


莜藍晴天


老成都過去都:三花,不過現在買不到了,竹葉青(論道)有點小貴。


無語昊


竹葉青,蒙頂幹露


郭建


峨眉山雪牙


紅太陽登報掛失


雅安蒙山茶,峨眉竹葉青,老成都三花,大邑古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