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万壑松风图》

谢赫“六法”中提到的“经营位置”,作为绘画形式的重要法则,历来为画家们所重视。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过:“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一变也;李、刘、马、夏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其中除了讲述笔墨的变化外,也谈到其构图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 《江山小景图》

南宋李唐作为南宋山水画的开拓者,其地位不言而喻。李唐的山水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时空归纳的视角即“以小观大”的表达方式。这是以一种新异的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探索画面空间结构的形式法则。它的独创构图,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构图局部特写之先河,在当时真可谓惊世骇俗,前无古人。此构图方法独步整个南宋画院,系无旁出,影响甚至至今仍不曾消失,更是在日本 15 世纪左右产生了巨大影响。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李唐(约 1066 — 1150),字 古,亦称希古,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 1118)李唐 48 岁左右,赴开封参加皇家举办的画院考试,那一次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参加考试的人大多在“酒家”上下工夫,唯有李唐一人画桥头竹外挂一酒帘,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试题中的“锁”意。李唐就是以独特的构思和立意,被宋徽宗钦点为第一名进入宣和画院,后成为一名待诏,从而成为画院的一名画师。此时的李唐,崇古但却不盲目,而是集众家之所长,绘画风格先后师法李思训、范宽、荆浩,正可谓集大成者也。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人攻宋,北宋覆灭,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掳走了徽宗和钦宗二位皇帝,李唐等画院画师同时也被带到金营。靖康二年五月,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建立。李唐在宣和画院时深得赵构赏识,所以李唐在得知赵构称帝后,冒死逃出金营,开始南渡。到达临安(杭州)后,南宋朝廷尚无财力恢复画院,于是,李唐不得不沦落街头,以卖画为生。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采薇图》

北宋时期追求“以大观小”的大山大水的画面效果,至北宋末年,文人画兴起,更多地追求笔墨的情趣、意境的表达,文人画家们出现了相互品评的风气,绘画作品开始趋向写意性和欣赏性,并且出现了横构图的小幅山水和册页。李唐同样受到文人画的影响,从笔墨和构图方面都如此,同时社会的审美倾向也开始慢慢地认同文人的画风。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采薇图》局部

南渡途中,李唐以卖画维持生计,原来那种全景式构图画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他当时的状况已不允许像以前那样画工整严谨的大山大水全景式画。只有多画多卖才有生计,这使得他缩减画作尺幅,取景拒繁从简,使用大笔挥墨,侧笔横扫,才能快速完成画作。这便加速了其构图之变。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清溪渔隐》局部

北宋时期山水画更多的是描绘某地山水风景,像范宽描绘的是关陕一带的风景,而李成描绘的是山东平原一带的风景。李唐南渡至临安之后,南宋因财力不足,尚未恢复画院,他只得沦落街头,仍以卖画为生。李唐虽然在北方颇具名气,但在南方却无人知晓。所以,他的画销路不容乐观。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 江山秋色图

李唐复入南宋画院后,更是把这种对于画面诗意的追求推到一个高峰,他为了更好地表现画面的诗意,留给人们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便在画面构图上有所改变。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李唐 红树秋山图

如果没有李唐,或许南宋的画史需重新写过。李唐变革的构图,开创了局部特写的先河,也引领了南宋画风,独步整个南宋画坛,在之后甚至直到现在,在山水画领域其影响尤占半壁江山。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画家李唐的落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明代中期的“江夏派”亦是出自李唐一派。李唐画派的影响甚至波及日本,于15 世纪左右最甚。日本著名画家雪舟便深受李唐画派影响,其构图、用笔、用墨皆颇似李唐画派。李唐画风成为了影响日本画坛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画派之一。直至今日,李唐画派的绘画风格和成就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探究。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前景的松树林后,瀑布击石,水花四溅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画面左下角,从水潭中涌出的瀑流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南宋国画的开拓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一代国画大师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