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淪落風塵非浪子,手不釋卷有智慧

最近,流浪漢沈巍因為給行人講述國學經典而爆紅網絡,一時之間萬人空巷,爭先恐後蜂擁而至,無外乎就是好好地藉機蹭一把互聯網的熱度,借沈先生此刻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自己抬抬人氣。他們趨之若鶩的樣子,著實讓人不堪入目,想想看,都是一幫吃飽撐著的,儘管,扛著長槍短炮,拿著各種網拍神器,循著吹毛求疵的風格,圍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旁敲側擊,問東問西,如此費勁周章,究竟是為何故呢?在這個不乏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知識經濟蒸蒸日上的時代,難道我們的世界真的缺少所謂的文化大師嗎?

想必,答案是肯定的。從嗤之以鼻的流浪漢到眾星捧月的流浪大師,絕不是偶然。有人懷疑,這一定是有幕後推手。但說無妨,如果真有幕後推手,那麼究竟最終的幕後推手是誰呢?其居心和用意何在?難道是當今國人的審美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狼狽不堪的拾荒者身上找到心靈的安慰,無外乎就是為了彌補自己人生失意的空白,為自己不濟的人生尋求一種開脫罷了。可是,當普天之眾都圍繞著一個社會底層的流浪漢轉悠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人心的淺薄和浮躁。也許,流浪漢沈巍屈尊於流浪大師的頭銜,只是民眾喜歡順水推舟。然而,他們如此狂熱用心,無外乎就是對於知識分子的崇拜,對文化傳承的追捧,對國學禮儀的歎服。而這一切,對於“口惠實而言不至”的芸芸眾生看來,流浪大師沈巍用身體力行發揮到極致。只是,我們往往是“外行看熱鬧”罷矣。


淪落風塵非浪子,手不釋卷有智慧


也許,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在快節奏的現實氛圍中苟且偷生,我們內心的焦慮和恐慌也隨之而來,愈演愈烈,長此以往,內心積壓太多的負面情緒無以釋懷,必然會導致人生的各種苦惱。我們曾經懷揣的高瞻遠矚的夢想,只怕早已被活生生的現實給無情的扼殺。而這種現實與理想的不對稱的形態,正如那句俗語所說:“讀了那麼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也曾讀書讓人陷入無端迷茫的境界,就像眼前這位讓人“哀其不幸,怒而不爭”的流浪漢,終究是因為讀書的選擇問題,才淪落街頭,為人所不恥。因為不在其中,自然也不解其中味。作為公務員出身的文化人,由於種種緣故,流浪大師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偏了,不斷喜歡將撿來的垃圾分類,還喜歡痴迷讀書,而萬萬沒有想到,因為這其中特殊的癖好,反而成就了他。

也許,在當今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對那些詰屈獠牙、晦澀難懂的古文典籍,誰還有一門心思專注其中?如果沒有曠日持久的定力,從前人的文化精髓裡深耕細作,恐怕一時半載是不會有多大成就的。而我們都讓活色生香的互聯網神魂顛倒,哪還有心思約束自己,安頓下來奮發圖強,竭力提升自己呢?像三毛說過的那句:“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眼下,看到流浪漢沈巍啼笑皆非的人生軌跡,我們是否會懷疑人生呢?也許,有人會反問說:“沒看到嗎?現在,流浪大師沈巍都成網紅了,你咋還敢說讀書無用嗎?”很多時候,不是讀書沒有用,而是我們沒有用。我們沒有學以致用,將讀書的功效發揮出來罷了。


淪落風塵非浪子,手不釋卷有智慧


在此,我們不得不開始懷疑人生了。乞丐姑且如此博學多才遠見卓識,我們眾多科班出身的知識分子只怕無地自容了。要知道,文化知識從來都不是標榜人生成敗的名片,一個真正有水準的知識分子,一定得讓他的平生所學發揚光大,為天下人所受益才行。此番,很容易就讓人想起張載的曠世真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這樣鴻大的人生信仰和理想,有誰真正做得到呢?也許,正是流浪大師一番發自肺腑的話語引起共鳴,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需求。這樣,不紅就說不過去了。

然而,流浪漢沈巍可歌可泣的一生,何曾不讓後來者唏噓一場。也許,眾人是帶著憐憫和異樣的目光去看待其人其事,可是在流浪漢沈巍看來,這眾望所歸的目光並不可怕,自己窮困潦倒的身世也並不可憐,只是我們不曾深入其中,自然不知其厲害。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流浪漢,,言之鑿鑿金句頻頻,如此睿智豁達,卻又思維敏捷,信手拈來,妙語連珠,著實驚爆了網絡,這讓天下的讀書人情何以堪呀?流浪大師如此聰慧過人,莫非真的應驗了老子那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而我們,既不曾鑽進學習,又不曾深度思考,哪有沈巍大師哪有卓爾不群的人生體悟呢?


淪落風塵非浪子,手不釋卷有智慧


想必,沒有誰會料定人生的下半場會怎樣,但我們完全有能力決定下半場的成效。我不知道,流浪漢沈巍是怎樣搖身一變為大師的。但我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師不是一日練成的。大師的頭銜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扣上的,除非其人有橫空出世的真本領。很多時候,我倒是覺得,大概是我們這個時代太缺大師了吧!流浪漢只是引經據典,很好地闡釋了古人的文化精髓,而並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大師”這一頭銜實乃有過譽之嫌。往往,人們為了填充內心的空白和淺薄,不得不尋找一個可以替代他們人格魅力的靈魂導師。

想必,當一個衣冠不整的流浪漢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闡述如此耐人尋味的事理的時候,我們也逐漸開始懷疑人生了!誰敢說誰的人生一馬平川?誰又敢斷定誰的人生一敗塗地?或多或少,從沈巍的人生軌跡,我們足可以領悟到生命的本質。無外乎就是,選一種姿態,活得無可替代。我們唯有活得不一樣,方可有異於常人的地方。而若要在這樣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裡嶄露頭角,想必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很多時候,知識儲備、文化沉澱、自我精進和融會貫通,則顯得尤為重要。看待一種社會現象,不能輕薄其表,一定要深挖其裡。只是,多半是,在同樣的泉眼上,別人持之以恆全力以赴,挖的井要比我們要深一些罷了。淪落風塵非浪子,手不釋卷有智慧。只認衣冠難知味,淡看浮生一場醉。

淪落風塵非浪子,手不釋卷有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