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diss老三环的“外地精英们”,都住在北龙湖吗?


diss老三环的“外地精英们”,都住在北龙湖吗?


《圣经》中说:任何人天生都是有罪的。这也奠定了西方社会对于人性本恶的本初定论。

而在地球另一边的东方文明,《三字经》阐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东方哲学思想,同时启蒙了污浊的现实社会对于人后天由善转恶的影响。

东方社会原本没有“原罪”的定论,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不变追求。

而如今,在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原地区,正在积攒着一种对本地土著居民关于“罪与罚”的征讨,而这一切最为明显的体现就在楼市上。

老城区的脏乱差与新区的整洁形成了最直观的对比,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买入新区并享受过一波城市红利的人,开始看不起郑州最初的出发点。

从四环向城心回望百年,彼时的郑州还叫郑县,城墙四周的边界与《木兰辞》中热闹的并无二致,直到省会西迁,围绕起郑州城市骨干的两条大动脉迅速发力,才有了行政区、西郊、东郊、市里的叫法。

而如今,城市继续外拓,信息爆炸式袭来,老城三环却如按下暂停键一般停滞不前,而老城居民更像是有了原罪一般,成为郑州所谓“新区红利者”嘲讽、冷眼的目标。

没有抓上郑东新区的红利,似乎就要被时代拍在沙滩上?

不出“三环”的老城居民,就该被“新郑州人”diss?

一、谁都别看不起谁?往前数三代都是同样出身

最近火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男主宋运辉因出身不好而备受歧视,直到1977恢复高考,磕磕绊绊中走进了大学校门,最终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

而从被打成反革命的“右派”,到宋运辉进入国企开始平步青云,大凉山中孩子几代人也难以完成的逆袭,跟随国家与政策的布局,两代人就完成了阶级更迭;清末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富甲一方到革职抄家,也就短短一代人。

家庭的兴衰与城市的更迭有极其相似的历程,开封落寞不过几十年,郑州兴起也不过几十年,但世人只记得如今郑州的闪耀,大都已经忘却开封埋于黄土的辉煌。

diss老三环的“外地精英们”,都住在北龙湖吗?

严格意义上来讲,郑州是个“移民城市”,城墙根的原著居民可以尽数。主要推动这个城市向前起步的是两个群体:一者是操着吴侬语、江浙话等各地方言支援建设西郊工矿厂区的工人阶级,另一个是从开封西迁郑州的公职人员。

早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老郑州居民却被一批所谓“新郑州人”diss为不知道买房子、不知道负债并让资产升值、不知道所谓的城市发展方向。

当我们瞧见那蜗居于三五层破旧的小洋楼中的硬朗老人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子孙已经在欧美布局,早已越过了郑州的城市布局。

如果你是生于85后的郑州人,且从幼儿园时期都在郑州上学,直到高中,再到考上大学,可能会惊人的发现:身边7成以上的同学都已出国留学或有留学经验。当然,这其中我们也不可忽略被时代筛下去的那些分母们,但出身于郑州的城市中,就大概率好于下一代再踏进郑州的家庭。

也许是歪打正着乘上郑州房产春风的进程,开始对老郑州人指手画脚,出现了所谓“打死不进老三环”与“中州大道以西都是XX”等言论。

“新郑州人”与“老郑州人”本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老郑州人”的家就在某个固定的区域,这是属于他们的归属感,熟悉而亲切;而“新郑州人”则是房子买到哪里,哪里便是家,不经历一代到两代人的生根发芽,无法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当中。

所以,当有键盘侠敲击出为什么买这个楼盘而不买那个楼盘的时候,结论是那么简单而又直接:有人趋利,有人趋利更趋心。

diss老三环的“外地精英们”,都住在北龙湖吗?

“新郑州人”不必瞧不起老城的“老郑州人”,当老城居民在几十年前开始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物生产生产资料的时候,你的父辈也许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用石器时代的产物养活一家老小;“老郑州人”也不必看不上“新郑州人”,能在郑州立足,就具备了在郑州独立生存下去的能力,一个亿人口的河南省,能从县城和村镇来到郑州的,都是百里挑一的能人。

二、既得利益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房子

比起祖上就来到郑州打拼的“老郑州人”和新时代落脚郑州的“新郑州人”,“拆迁户”似乎是独立于这两者的存在。

不需打拼,享受城市化进程的红利,就可以天降一笔巨额拆迁费还有过渡费以及数百上千平米的房产,这让“拆迁户”成为了属于当今社会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群体。

而“拆迁户”群体中的阶内婚姻,如果不是家里兄弟姐妹成群,个人能获得的房产基本超越了7成以上的普通郑州人,但“拆迁户”阶内相对认知水平与受教育水平不如同时期的城市人,自然眼界受到了束缚,虽然多数有着不菲的房产,却不知道如何将资产升值与保值。狐朋狗友,胡吃海喝,酒醒之后却是极度空虚的精神世界,之后再被三五好友叫走,继续这样昏天黑地的生活,周而复始。

稳定的租金收益虽然能让生活继续稳步向前,却无法在相对殷实的物质条件上对精神层面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diss老三环的“外地精英们”,都住在北龙湖吗?

城市化进程会停滞,富不过三代也已经成为共识,学习与汲取营养更为重要。你爹是书记还是环卫工人是先天无法预定的选项,但对于后天财富的把控,你却可以牢牢掌握在掌心。

卖掉相对品质欠佳的安置房,再购入品质较高的商品房,能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用于偿还月供,长久看来,整体收益还是要高于安置房单纯的租金收益的。

欧神在一篇文章当中引述他人的观点称,家族传承与发展大体上走的都是一样的套路:

第一代穷孩子学理工解决智力提升问题;

第二代经商解决情商并积累原始财富;

第三代学医、学法律完成地位巩固;

第四代开始学习高雅艺术并追求精神层面的释放;

第五代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败家、搞les和gay,最后败家回归穷人行列。

当你孩童时候的玩伴结婚的时候还在用雪碧和灭火器“招呼”同村的新郎时,你只是默默的站在一边,发现自己内心已经渐渐与这些陋习渐行渐远,酒桌上继续觥筹交错,称兄道弟,酒醒之后却是他去洗澡搓麻将,你去工作奋进。

下一代人的人生路径,从这一刻开始分道扬镳。

diss老三环的“外地精英们”,都住在北龙湖吗?

“拆迁户”作为城市发展红利的受益者,有着“新郑州人”不具备的先天条件,但同时又没有“老郑州”的城市居民眼界开阔。

当这群人被城市化的进程,从黄土地赶到了高楼广厦之上,但大多数人的思维扔停留在田间,如果仅仅因为几套房子就乐此不疲,手中钱财不过是指尖沙土,弹指即挥。而“拆三代”,“拆四代”们只能住在日渐凋敝的安置区内,慢慢与时代脱节。

用品质不高的安置房换取高品质商品房,让子孙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才是保证阶级不滑落与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关键。

三、房产的机会在哪里?

心灵鸡汤告诉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

但事实是:你现在很弱,如果你不努力,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从村办/乡办中小学、到城市中小学、到优质公立/私立中小学最后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读书,几代人的求学经历不外乎此。

外地来郑的县市精英们,在经历过人生痛苦的“拔高”后,来到的省会或一二线城市,而购入城市最核心区域优质学区房的群体,正是这一批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郑州核心区的优质学区房冲上天际。

来郑打拼数年的“新郑州人”,早期能依靠购入房产的红利进入“以房换房”的时代,而对房产置若罔闻,闷头奋斗的群体,往往被时代甩在了身后,幡然醒悟之后,只能用更高的代价换取学区、户口、配套等一应捆绑与房屋之上的福利。

如果你越来越感受钱不值钱,那不是因为钱真的不值钱了,而是社会财富在膨胀,而你的账面却稳如泰山,分文不涨。

作为最稳健、最简单又最显而易见的升值保值方式,多少人是抱着有的住就可以的思想与财富擦肩而过。

眼花缭乱的新区和朝令夕改的政策,让购房想买对趋势的人如同盲人摸象,踩到城市发展下一个节点的概率,和打麻将天胡的概率不相上下。

伴随着城市爆炸式的外扩,跨越一个个城市的“断裂带”到另一侧买房的人比比皆是,刚需们无视白沙直接跨越到绿博、跨越常西湖直接到荥阳、跨越大北区直接到平原新区,这些人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韭菜”。

撤县(市)划区救不了你们,一条地铁同样不是救世主,特别是在有经济紧缩预期的当下,主城区以及未来3-5年可以预见的外扩区,才是安全范围,除此之外,全是非安全区。

在郑州,我所认为的安全范围应该是西四环、大河路、南四环、锦绣路所合围的区域,部分高品质楼盘可以适当外扩。

其他区域,或多或少有着城市断裂带、城市界面真空区等因素。

能稳定实在变现的钱,远比画大饼期许未来可能赚到的钱来的实在。

而在郑州三环主城内,成熟区域内的高品质楼盘,依旧是片区地缘性改善客户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保值的最佳选项,主城区的很多已交付楼盘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西郊中原路恒大云玺地块、正商旮旯王地块;二七区古玩城恒大华豫方舟地块、名门孙八寨地块;管南老宇通厂搬迁后腾退地块;大学路兑周地块;农业路京广路万科岳砦地块;东区海马公园二期北侧待开发地块;黄河南路永平路瀚海思念储备地块等,都是老百姓能够触及到的未来较为优质的潜力地块。


备注:本文图片及信息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