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上年年報一再爛尾 明天系出清包商銀行股權久拖有玄機

由深圳國有金控平臺接手該筆股權或不會生變,但相關出價及前明天系實控人的“性質認定”將影響進程


上年年報一再爛尾 明天系出清包商銀行股權久拖有玄機



《投資時報》記者 薛南駿

總說“好飯不怕晚”,但這句俗話卻並不適合包商銀行。儘管2018年的月曆牌已翻過四分之三,而這家昔日“明天系”旗下重要金融機構,其2017年年度報告還不見任何蹤影。

對於該份年報難產,市場早因紛至沓來的信息有了心理準備。4月28日,包商銀行公告稱,“由於我公司預計4月30日前不能完成年度報告的審批程序,因此年報披露時間將往後延遲”,並聲稱“擬定於2018年6月30日前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及2018年一季度報告。”然而,時至6月28日,其再度發佈公告稱“暫不披露2017年度報告”,理由是銀行方面“擬引入戰略投資者,主要股東股權可能發生變動”。

這當然令相應的債券評級機構好不為難。因無數據可茲參考,大公國際資信已無奈宣佈延遲發佈包商銀行跟蹤評級的公告。

此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包商銀行延遲披露的理由不充分且過於牽強。

實際上,延遲披露年報並非該行的偶然行為。其在2016年即曾出現延遲披露2015年年報的情況,不過當時僅延遲一次。

“說拖沓也好,說有意掩蓋一些事實也好,和大中型股份制行和國有行比,地方銀行任性的概率較高,這也說明其股權分散以及被民營機構控股後,經營動盪性比較大。”一位業內人士評價。

延遲公告透露明天系的退出

地方性銀行信息透明度普遍低下是業界公認的事實。不過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近幾年參與IPO的需要,多數地方性銀行都加大了信息披露力度,尤其是年報信息,幾乎各家銀行都能按時出爐。

根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與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制定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信息披露操作細則》(下稱《細則》),金融債券存續期內,發行人應在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的年度報告。

但該《細則》仍留出了一些漏洞。其指出,因特殊原因發行人無法按時披露相關信息的,應向投資者披露延期公告說明。

包商銀行正是據此不斷推遲披露年度報告。截至發稿時止,在銀行間市場及包商銀行官網仍僅能看到該行6月28日發佈的《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 2017 年度信息披露的公告》。而上述公告僅簡單地表示:“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擬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股東股權可能發生變動,故暫不披露 2017 年度報告”。

不過幾乎所有市場人士都認為這個理由“勉為其難”,畢竟現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並不影響披露去年股權結構和經營業績。

有意味的是,該公告同時透漏出一個重要信息:“明天系”或將很快退出包商銀行。雖然此前市場對“明天系”退出該行已有諸多猜測,但這一官方口徑無疑坐實了上述判斷。

一度號稱控制三萬億資產的 “明天系”,在外部政策急劇變化下逐步退出金融領域早已板上釘釘。

而在鼎盛時期,該系先後介入了44家金融機構,其中控股23家,參股21家。2017年末,華夏人壽正式脫離明天系且欲加入“中天系”的消息甚囂塵上,後者通過發行資管產品籌措資金的信息不斷得到證實。而據最新消息稱,在“一參一控”的監管模式下,明天系在銀行資產處置方面,未來將只保留哈爾濱銀行(6138.HK)一家,其餘銀行股權都將出清。

據《財經》雜誌今年6月份報道,具有深圳國資背景的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有意受讓“明天系”旗下包商銀行逾36%的股權。此次交易如果完成,則前者將成為包商銀行的控股股東,一家出身內蒙大草原的銀行或最終將成為南中國特區具國資背景的銀行。

但真正的結局仍需等待確切的信息披露。市場人士表示,目前的關節點或在於出價。而明天系前實控人的“性質認定”也將影響相關進程。

股權變動引經營動盪

就當前階段來看,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對包商銀行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為11.69%,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07%;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其資本充足率為11.08%,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8.52%;截至2017年6月末,其資本充足率較2016年末下降2.2個百分點至9.49%,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7.33%;截至2017年9月末,資本充足率為9.52%,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38%。

按照監管要求,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在2017年底、2018年底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7.1%和7.5%。可見,包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在2018年底達到監管要求面臨著不小壓力。

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去年11月的追蹤評級報告分析認為:“包商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快速下降,2017 年 6 月末計提儲備資本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不滿足監管要求,未來資本補充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是資本補充的較好途徑。不過,股權的變動和分散都難免會影響到公司的經營狀況。

事實上,在“明天系”動盪伊始,包商銀行的經營狀況就開始呈現出不穩定的跡象。

該行淨利潤近年來持續下滑。2017年1—6月,包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0.87億元,同比下降3.16%,其中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和投資收益分別為44.63億元、15.79億元和-0.0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29%、增長29.3%和下降110.66%,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73.32%、25.94%和-0.14%,其中投資收益虧損主要由於債券投資出現虧損所致。

2017年前三個季度,包商銀行淨利潤為31.95億元,比2016年同期的37.12億元下降5.17億元,降幅為13.93%。

大公國際資信總結稱,包商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快速下降且未來資本補充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仍面臨一定的資產質量下行和信用風險防控壓力,應收款項類投資面臨一定的投資風險,業務模式面臨較大調整壓力等不利因素。最終對包商銀行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但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上述評級報告也對包商銀行的資產質量表示了擔憂。2011年至2016年,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45%、0.87%、1.00%、1.37%、1.41%和1.68%,已連續5年上漲。

而2017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繼續“雙升”。前述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該不良貸款餘額已上升至29.78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70%。與此同時,其關注類貸款餘額從2016年末的45.41億元上漲至2017年3月末的68.03億元,佔貸款總額的比例從2.91%升至3.87%。

存款方面,包商銀行也面臨著資金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根據京東金融平臺上銷售的“氧樂存”產品,3個月期利息成本在1.59%,6個月期利息成本在1.88%。據瞭解,“氧樂存”是包商銀行發行的定期儲蓄存款產品,等同於在包商銀行存款。

目前業內6個月期存款平均利率在1.67%,3個月期存款平均利率在1.43%,包商銀行對應的存款利率要高出行業平均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