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民基礎養老金,按照戶口所在鄉鎮、縣市、省會分別每月發放三百、六百、九百,可行嗎?你怎麼看?

用戶24084533663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對交不起職工養老保險人群的,另外一種福利性養老保險。

我們國家處於勞動力階段的人群有7.75億,但是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只有2.89億,有4億多人沒有養老保障。

國家從2014年起,整合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有成年城鄉居民都可以參加這種保險。繳費標準從一百元到2000元不等,每一個地方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一樣,設置的繳費標準還不一樣,比如河南省是200元到5000元。繳費標準比一年至少七八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靈活就業人員保險要靈活多了。

國家設立這種養老保險的目的,是想通過國家補貼引導城鄉居民自己儲存一部分養老金加上國家補貼,能夠基本滿足城鄉居民的養老需要。

國家補貼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參保繳費的補貼,一種是基礎養老金待遇補貼。


參保繳費補貼是我們每年按時參保繳費時政府給予的一定補貼,如果一次性補交是沒有這種補貼的。2018年河南省的補貼標準是200元,繳費檔次補貼30元,5000元繳費檔次補貼340元。一起記入個人賬戶,一起計發利息,一起計算退休時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之後,國家會在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外,額外發放一部分基礎養老金待遇。基礎養老金待遇國家設有最低標準,目前是88元每月。各省級部門一般會給予額外的補貼補助,福建、山東只有118元,河南省是98元。

而省級部門之外,各市級部門也會進行額外補貼,比如青島市是150元每月。

而至於按照鄉村、城鎮、縣城、省城一系列標準劃分基礎養老金檔次是很不公平的。

我們國家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制,就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消除城鄉差距。一般來講,只要你在一個地級市範圍內,不管你是在農村還是在城裡,都是一樣的基礎養老金待遇。

推動城鄉居民待遇一體化,是我們國家堅定不移推行的舉措。

所以,應當設立全國的最低統一標準,然後各省市自己增加就可以了。

將全國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提升到四五百元左右,是有可能的實現的。

2017年,我們國家共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數1.56億。即使是每月500元的待遇,全國一年總支出是9360億。即使一年賣地的收入,拿出一部分來,也足夠支持這一部分人的養老金支出。2017年全國賣地收入是5.2萬億元。而且2017年我們全國的財政總支出超過了20萬億。


不過還好,國家已經從2018年3月起下發了關於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的意見,預計以後各年我們的養老金會逐步增長,最終能夠達到四五百元每月的標準的。北京市已經達到了710元,上海市達到了950元。


暖心人社


我國鄉鎮六十歲以上老人約二億,城市六十歲以上老人也已接近一點八億(其中約有一點三億人月退休金在二幹元以上,約二幹萬人退休金在一千元左右,仍有三幹萬無固定職業和下崗工人到達退休年齡後無養老金保障或養老金低下(低於一干元每月)。如果實行無條件(無社保繳費要求前提下),每個月為二億鄉鎮老人發放三百元基礎養老金,需要每年從財政支出七幹二百億。城市裡三幹萬無退休金收入或低收入(低於一千元),如果發放人平七百五十元每月的兜底養老金,需要財政年支出約二幹八百億。城市與鄉鎮合計需財政支出為一萬億每年。而去年國家的財稅總收入為十七萬億有多,國家應該有能力辦這件事的。在國家的能力範國內,為底層人民覆蓋基礎養老金,讓人人分享改革的成果,不僅可以極大地增強人民的幸福感,也是對目前我國現階段在還未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的實情下,能夠實施的一種對底層人民基本生存權的尊重,體現出黨和國家對人民真誠關懷的人道精神以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平等公正的道德水準!


用戶24084533663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往事不堪回首。我記得我讀初中時,那時不是一九七幾年,我就和我爸爸為隊裡送糧谷,我記得我那時小,每擔大一約80來斤,要挑很遠,大約有兩公里,後一九七五年高中時一直到七七屆高中比業,凡是早晚稻都要送公糧,那時我挑100一120斤,那時路都不平坦,更別說車了,全是用肩挑,我們送了幾十年公糧,現在老了,國家發展了,但我們無工作,無退休金,無養老保險,如果說貢獻,我們農民才真正戰鬥在第一線,不管年寒酷暑,日日夜夜與天鬥,與地鬥,我們那時為國奉獻無怨無悔,積極湧躍,從不講價討價,如果現在國家考慮我們農民的養老,那麼我們不期望很高,只要與最低退休職工資保險就已足矣。


浪花147234770


看了大家的評論,我還想說點什麼。

農民是社會分工後剩餘的母體。社會的發展促使更多的農民分化出來,可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沒有相關法律給分化出的這部分人定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農民出身,只是分化出的時間長短不同。農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母體,卻無私奉獻著自己,哺育著我們整個民族。

建國後,國家一窮二白,底子薄弱,是我們的農業支撐著國家建設,那時農業是國家經濟的主力。農民廉價拿出土地支撐國家建設;農民餓著肚子廉價完成公糧、棉花、油料作物、生豬等;農民上交農業稅、縣社兩級統籌款;農民子弟保家衛國,殺敵立功……現在想一想,他們何其偉大,他們有何其平凡,他們沒有貪功力爭,只是這些40-50-60後的人漸漸老去。他們不易,社會應該反哺這些老農民。看看,他們的說法,“300就行”,“400也可以”,而我們相當大的部分人,退休金是4000-8000不等啊,退休了還帶著職稱、級別,老農已經暮年,他們沒有貪心,只是渴望!


智者Ai2110920


有一位開國元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推車退出來的。這話一點不假,別的地方我不清楚,1947年到1948年我村最多的時候出200多民工參加擔架隊推著小車支援前線,都是以村為單位自帶乾糧。

建國初期國家百業待興,農業是各行各業的母體,農民踴躍繳愛國糧,支撐著國家基礎建設和經濟的發展。1958年大辦鋼鐵,農民把自家的鐵器自願貢獻出來投進鑄鐵爐內,農村信用社是農民集資持股的國家企業。那個年代的農民農忙種地,農閒挖河修渠,修路築路都是以村為單位自帶米麵伙伕出工,有有時候出工離家百餘里,生產隊記工分。那個時候叫相互支援。人人都是集體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真可謂萬眾一心。

1962年國家實行了借地,自留地政策,許多工廠機關的人返鄉回家種地,集體意識開始淡薄1965年收回借地自留地。華北平原開始了以兵團模式治沙治鹼,興修水利,平整深翻土地改良土壤。焦裕祿就是那個年代的典範。

那個年代投機倒把小資產階級思想是不允許的,貶低人民群眾的話是不允許說的。那一年種麥時,村裡的壯勞力帶著牲口都到黃河修堤壩去了,有位校長看到農田裡許多年輕婦女拉樓播種小麥,在一旁笑嘻嘻的說,犁地不用牛,套上剪髮頭。那個年代婦女大部分都是剪髮頭。婦女們聽後大罵校長,革委會給他掛上反革命牌子游街三天。改革開放後他也無恥的說遭到文革迫害。

毛澤東時代的國企都是全民持股的,農民年年出工搞國家基礎建設,修黃河大堤,挖河修渠,開山放炮築路農民沒有拿國家一分錢,都是回自己的生產隊記工分。農民共享國家發展的成果是天經地義的事。


平民鉅子






2018年8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視頻會議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



影響深遠,百姓受益——社保由國家社保徵管改由國家稅務徵收,影響深遠,百姓受益。

社保由國家行政部門徵管,改為由國家稅務局依法徵收,最關鍵的是提高了社保徵收的法律地位和執法能力,堵住了國企、民企“不交、少交、拖交、欠交”的漏洞,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家社保蓄水池”來源不斷的保障,這樣,無論是國企產業工人,還是民企農民工,都能依法享受交社保的權利。今後,不管是國企掌門人,還是民企老闆,再也不敢“不交、少交、拖交、欠交”社保,否則就是抗法、違法,這樣的代價誰也承受不起,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所以說,社保改由稅務依法徵收,影響深遠,百姓受益。



國家統一的社會保障卡。

政策公平,交者受益——國家只能在政策層面保證公平,交者受益,不交無益,不存在產業工人和農民工之間所謂的“鴻溝”。

其實,很簡單,國家政策擺在那裡,無論是產業工人(國企),還是農民工,都可以買社保,55——60歲退休都有退休工資,老家鄰居在深圳打工,堅持買社保十五年,現已退休在家,每月退休工資1300多元,自己還有田有地有山,生活比城裡一般退休人員滋潤那裡去了……因此,國家現在改變社保徵收政策,說穿了就是強制企業給所有員工買社保,就是維護我們老百姓的利益,我們農民工兄弟姐妹們就必須把眼光放遠點,必須自己買的那部分社保就必須要買,這樣,退休就有保障了!當然,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再不買社保,那可是自作自受了,退休後當然無法受益。國家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城裡工人退休交了三四十年社保,退休一兩千元的多的去了,比起農民工退休後日子難過的多。因為,農民工如果交了社保,不但有退休工資做保障,而且有房屋和田地等不動產傳給子孫後代;而許多城裡退休工人條件差的,還是住在國家分給的老“棚戶房”,真正可謂“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說實話,國家政策對農民還是相當不錯的,不管哪個國家領導人上臺,中央一號文件政策都是惠農的,“三農政策”讓所有農民都受益,特別是城郊農民,拆遷戶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就算偏遠農村,山田地、房屋都將成為自家的不動產(可以繼承、流轉),比起城裡產業工人應該也不會差,甚至還好得多。所以說,農民工不應該擠兌產業工人,產業工人也沒有資格瞧不起農民工,他們才是天然的“聯盟”、天然的兄弟,“城裡人往上數一兩代都是農民,農民工很多在城裡有房有車”,他們之間不存在“鴻溝”,更不應該彼此相互撕裂,任何自私的、狹隘的、仇視的撕裂行為都於事無補,畢竟“生活都不容易”,只有天然的“聯盟”、天然兄弟“工農一家親”,共享國家發展紅利,民共有所養,國才興旺太平。



丟掉幻想,購買社保——“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天上不可能掉餡餅”,堅持交社保,“幸福就在前方”!

很多農民兄弟姐妹,都有一個良好的期許,說什麼國家應該給農民每月兩三千元的養老費,這很好理解,“人民總是嚮往美好生活”!但是,首先中國還沒有富裕到那步,根本沒能力做到這一步。就算沒有退休工資而期待領取所謂“養老金”者,起碼有五億人,每人每月兩千,一個月就是一萬億,一年就是十多萬億,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十七萬億,國防支出一萬億多,教育支出三萬億多,其它還有好多大塊頭支出……國家預算支出二十萬億,財政赤字近三萬億,國家太大了,也難吶!國家沒有錢,那國家怎麼強固國防,怎麼搞建設,怎麼辦教育?……竭澤而漁,如同飲鴆止渴。所以說,不交社保,而又希望國家給予交社保者同等養老待遇,那是不現實的,只能是幻想!其次,如果實現這種幻想也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城裡很多下崗工人為了拿到養老金,年年都在交社保,少則五六千,多則七八千,到退休也只能拿到兩三千一月。如果說,不投入,就想有回報,人為滿足這個群體利益,那不就觸犯了那個人群的利益,這公平嗎?三歲小孩想想就知道。公平,永遠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制度公平了,才是真正的公平,永久的公平。

“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丟掉幻想,腳踏實地,購買社保,幸福自己,惠及子孫。



老有所養,老有當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國農村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應該“老有所養,老有當養”。

當然,國家適當提高農村高齡老人生活補貼,那是應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養,老有當養”。特別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國家補貼生活費太低,就算一百歲老人,生活補貼也是偏低,比方說,我村一位百歲老人,每年補助七八千元,確實低了些……這不存在是退休不退休,是生活補助!因此,建議國家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費,也可以減輕農村養老壓力,改善老齡農民的生活條件——七十歲以上老人起碼補貼生活費每月五百元,隨後依次遞增,至一百歲則達到每月一千元。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尊老敬老,天倫之樂”!“百善孝為先”,“善為福之根”,“積善之家,福廕綿長”!讓國家、子民共同擔起社會責任,讓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民有所養,國泰民安!


閒雲島


農民養老金髮放應該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首要問題!因為牽涉到兒女正常生活丶工作丶事業無後顧之憂,給社會穩定帶來諸多好處。也是穩定囯家丶穩定社會最好的投資項目!

改革當初是為先富帶後富最後達到人人共亨改革開放成果。現在達到60歲以上的農民也是參與改革開放的第一代農民工,為中國幾十年來的建設發展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忍受了家人分離丶兒女長年無法在身邊的溫暖失去。沒有農民工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改革成果!

社會遵從人人平等理念,這是全體囯民的共同追求,也是政府不斷努力的方向。太多數囯民關注的話題才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財政年年收入17萬億,拿出1萬億解決這個問題,囯民幸福指數立刻颼升!這是幾十年來中國人民追求共同致富的真實內心想法。

強囯富民是實現囯民富裕有發展丶有奔頭丶無後顧之憂的最大願望。

囯家是公民的囯,大家的家。一旦人民增強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意識,囯家進步更有力量!


遠行VY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問下樓主何為“全民基礎養老金”?又憑什麼將基礎養老金按照地域分為三六九等?即便可以分為三六九等,樓主又覺得怎麼分合適?

拜託,以後不要發這種經不起推敲,也極其容易引起新的不公平和易於引起情緒化的問題。

1、目前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中都有基礎養老金一說,但兩者概念和計發形式完全不一樣,根本就沒有什麼“全民基礎養老金”一說。

(1)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基礎養老金

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企業職工在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時,個人月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月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這裡的基礎養老金是跟個人繳費工資直接掛鉤。假如在社平工資固定的情況下,個人月繳費工資越高,繳費年限越長,月基礎養老金越高。並且,月基礎養老金中,繳費工資是個人的繳費工資(當然也含企業繳納部分)。

(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

基礎養老金。中央確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建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正常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並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

這裡的基礎養老金主要是由政府補貼構成,繳費檔次不同補貼額度會有所差別。但各地的基礎養老金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2018年,基礎養老金為88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兩種保險制度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的概念和激發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本就沒有什麼“全民基礎養老金”一說!

2、那接著下一個問題來說,按照鄉鎮、市區、省會分別每月發放三百六百九百,可行嗎?

原諒我爆粗口,這真TMD是在胡說八道,憑什麼以此將養老金分為三六九等,又分的開嗎?

打個比方來說:

北京、上海、廣州近郊也有農村和鄉鎮吧,一些大城市也有城中村吧,有可能戶口還是農村的,在城中村的農村戶口一月300,能養活自己嗎?

目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是在儘可能的照顧到城鄉居民差別,最大程度解決城鄉居民養老問題。雖然,仍會因為城鄉居民的身份差別導致不能完全做到公平。

但這些好歹是在一個平臺範圍內有建立公平的原則,未來也有實現最大程度上公平的可能性。而您這麼粗暴的分為三百、六百、九百,在原本因為戶籍原因造成的不公現象基礎上,人為加深由此造成的鴻溝,無異於給傷口撒鹽!

3、說一句題外話,不喜勿噴。

國家現在是富裕了,包括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看到其他人回答說國家財政因此一年支出一萬億元,相對於2017年國家財政收入17萬億來,實行無繳費要求的補貼是可行的。

先不說這個數據是否正確。養老問題是是國家大問題,是涉及民生和關乎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但憑什麼能讓每個人不勞而獲,不繳費就能領取養老金?沒有對等的付出,咱又憑什麼躺在別人的功勞簿上領取養老金。何況,即便現在有巨大付出的群體,也因各種因素的原因,並未享受到對等的待遇呢!


eyeballNs


毛主席說,無商不通,無工不富,無農不穩。可見糧食對國家的穩定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身在我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工業是從農業中孕育而出,因此農業是一種古老賴以生存且不可缺的一種職業。因此也造就了它在商工農中是一種最低端又不掙錢且靠天吃飯的職山。我國的工業就是在農業作出重大犧牲和貢獻之後發展起來的〈50後,60後,70後,80後至到94年才停止收農業稅和出義務工〉,因此當我國工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時候就有了反哺農業這一政策。當然了歐美日在反哺農業的補貼中比我們現階段大的多了,畢竟現階段我們同他們發展高度不同。從歷史的怪圈中也可以看出貧富差距過大容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不利於和諧,因此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給農村老人一定的生活保障是必須的〈我的父母早已雙亡〉。有的說農民有土地說事,農民有土地必須的,沒有土地怎麼種糧食,就好象工人沒有機器一樣怎麼製造工業品。好了這是我的觀點,可能有點亂,見笑。


289231699319


我回答了你們的提問題,準得了數嗎?

就算我們知商再底下,也願貧窮弱勢的能拿到一千元一個月的生活費,不為多。

於那些好老,每月上萬的離休費,己經有天讓之間的區別。

其實貧窮的老農民,不是什麼做壞事的下等公民。而是制度原因,使我國擴大的農村人口,特別是老農民,不如城裡面的老人,光鮮美好。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是正真的勤勞貧若,帶來了不受代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