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印度自独立之日起就时不时发动战争,不仅分裂巴基斯坦促成孟加拉国独立,还武力吞并了邻国锡金,就连不丹也承认生存在随时可能被印度吞并的阴影之下。可即便如此,西方并没有鼓吹或是炒作出印度威胁论,究其根源至少有五大原因: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其一,威胁论是个政治宣传手段,真对人存在威胁的可能性,西方才会为你捣鼓威胁论。虽然印度发动了多次军事战争,但它的目标都是小国、小国,没有真正意义上与其存在同样体量的国家,因而,其威胁只在于对它毫无抵抗之力的周边小国。仔细回想一下,印度哪次从大国手中讨到过便宜。于西方更是如此。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其二,威胁论很大程度上,首先来自于军事威胁,是军事国防科技或是尖端武器系统让人感受到了现实威胁,才会衍生出威胁论的论调。近些年来,印度确实大举加大国防建设,确实也取得了不少的突破,但毕竟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军事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一点只要看看他们的国庆阅兵、摩托车团,以及因垂涎俄罗斯军舰而各种被逗的桥段就可知,西方也就没工夫搭理它了。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其三,除军事之外,威胁还来自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这一点上,哪怕印度人口规模再大、未来潜力空间再有吸引力,但只要看到其国内普遍性的贫困与落后就让西方人放心了。2017年起印度,实施新的“十五年发展计划”,目标是早日成为10万亿美元规模的超级经济体,进而在15年后变身20万亿规模经济体。(举个别人家孩子的例子:2017年GDP总量超82万亿元,约为13.17万亿美元)印度人要想从经济层面对西方产生真正压迫性威胁,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其四,所谓的印式民主体制,被西方视为同一战壕的人。威胁常常来自一个强大、却又与你不同心、不同德、互相看不上的竞争对手。如果对手很大、却与你同心同德,那叫盟友。虽然印度还没有让西方产生强大的认同,但印度所谓的民主体制,包括选举机制,却让西方人找到了某种亲近感。不少西方人都认定,只要彼此在同一个轨道上行进,哪你步伐再慢,也不怕你跑偏,怕就怕那些没有轨道上,还强势赶超的“坏小孩”。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其五,印度的人口规模短期内难转化为人口红利。虽然印度人口去年已急剧增加到13.26亿人,不少人还热衷繁衍,但这些巨大的人口能否转化成为众人熟悉的人口红利却是一个大问题。简单讲:人口红利可以带来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但这两点在印度却都成了问题。

首先,劳动力方面,印度宗教教育国民求来生,认为这一世的穷或苦是“该”,只要熬过去,来世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于是,他们认同的不是“徒手改变命运”的人生哲学,而是大多无心奋斗、安心受穷。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又一方面的制约因素是文盲率,印度官方2017年宣称其文盲率在20%-30%之间,但实际难高于这个比率,这就阻碍了新世代劳动力的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前两者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国民普遍性贫困,没钱哪来的消费能力,哪里会产生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也许有些小伙伴们会说,印度富人消费力惊人,但一个国家能被用上“威胁”这两个字,一定是因为普遍性产生的巨大体量,即规模的威力。

印度一心想当南亚霸主,为何没有“印度威胁论”?

综上所述,面对这神一般存在的印度,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哪还有必要费心费力炮制威胁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