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蝴蝶效应——老将宗泽的一个意外举动,延续了大宋150年国祚

第二次东京保卫战还没有开打,金朝就要求大宋再派亲王去议和。出使金国去议和的,又是上次刚刚遭遇金人退货的——倒霉的康王赵构。

这一次,赵构刚刚走到河北磁州(磁县),就遇到了老将宗泽。

宗泽,北宋抗金名将。和种师道一样,宗泽当时也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臣。但和种师道不同的是,宗泽是科举进士出身,长期以来在北宋官僚系统中都是担任文官职务。不仅仅是文官,而且都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不起眼的基层文官角色。在六十岁之前的仕途生涯中,宗泽的职务从一个知县做到了另外一个知县,别人的官场之路都是“之字形”发展或者“螺旋式”以至于“直线式”上升发展曲线,而宗泽的职业生涯就是一条毫无起伏的靠近零点的直线。从事的工作也不一而足,断案,治水,收税,基层工作中的脏活累活干了个七七八八。

公元1126年,在面临亡国的危急时刻,北宋朝廷病急乱投医,在山西与河北战场上不断试验有能力带兵,有勇气独当一面的人才。比如李纲,就是以文人出身的身份担任河东、河北宣抚使(一线作战总指挥,见第二章第二节)。而宗泽的情况类似,长期不受朝廷待见的他被破格提拔,做河北抗金作战一线的基层将领。正因为出身背景与价值观的接近,此后的几年内,李纲和宗泽两个人一直都惺惺相惜。

当时的宗泽,正担任河北磁州知府(市长)。

时年六十六岁的宗泽,综合考虑了当时的时局,凭借极其丰富的从政经验和社会经验,他希望年轻的康王赵构,能够停下他奔赴金营的脚步,静观其变,相时而动。在宗泽和百姓将士的强行阻拦之下,赵构再也没有前进半步。与此同时,东京汴梁二次被围,康王赵构被朝廷任命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任副元帅,在河北就地招兵买马,准备回师勤王。


蝴蝶效应——老将宗泽的一个意外举动,延续了大宋150年国祚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宗泽和赵构这次偶然的相遇,居然保留了宋太宗赵光义一系的皇室血脉。很快,靖康之变,皇室贵族几千人被掳走,赵构成了硕果仅存的皇子。

如果说,老将宗泽这辈子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提拔后来的抗金名将岳飞;那么比提拔岳飞还要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在磁州力阻康王赵构北上。

靖康之变后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年仅二十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自称皇帝,史称宋高宗。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