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习近平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梁家河》是2018年5月2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编撰的纪实文学。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是深入挖掘和研究梁家河的大学问。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全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

诵读梁家河、感悟梁家河,就是学习和领悟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近期,

沣西新城开展诵读《梁家河》活动。

一段段的语音记录下新城上下,

一心向前的拼搏干劲和一心为民的初心。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

梦想,从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合同预算部刘恒希诵读的,

《从土窑洞到新楼房》节选。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我们走在阳光路上

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暴雨日最多且间隔日最短的一次持续强降雨袭击。山体滑坡、房屋垮塌、道路冲毁、电力中断、库坝告急、农田毁坏…延安市13个县区共计154.5万人次受灾,4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元。

在这场严重的灾害中,梁家河80%农户的窑洞受损,部分窑洞坍塌。

灾后重建的时候,当地政府决定梁家河实施移民搬迁,梁家河村100多户人家将陆续搬迁到镇上居住,梁家河的孩子全部在文安驿镇上幼儿园,读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梁家河原址将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建成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示范基地。

人们被这一计划鼓舞着。

“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住进楼房。”梁耀进说。

小区当年破土动工后,梁耀进有空就会去看一看,他要看着房子一砖一砖地建起来。

梁耀进出生在土窑洞,成家后住的也是土窑洞。“窑洞是自己动手挖的,不花钱。”梁耀进说。他在土窑洞里共生活了30年。1988年,他从土窑洞搬进了石窑洞。那是他花700多元雇人箍的。

梁耀进共有五个孩子,两孔窑洞有点拥挤。2007年,他又新箍了两孔石窑,这才感到住得宽展了许多。

2016年6月,梁耀进搬进了楼房。他说:“现在家里家电啥也不缺,光笔记本电脑就有两台。两个儿子也都买了车,搬到镇上后,想回梁家河也方便。”

2014年1月,梁家河村委会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写信,详细汇报了村里经济社会发展及灾后重建情况。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家河村复信,他在信中说:

“去年夏天,延川遭受了严重的持续降雨灾害,我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乡亲们。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你们带领乡亲们积极抢险自救,全面启动灾后重建,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村民收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得知以后感到欣慰。

“我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村里制定了发展计划。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的越来越美丽。”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合同预算部 刘恒希

刘恒希,男,汉族,1994年出生,2016年6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同年8月进入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预算部工作,现岗位为工程造价管理岗。

END

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诵读梁家河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