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现实中的个案加上某部电影的渲染,让不明就里的同胞们产生了错觉,好像印度的仿制药事业代表着大健康的光辉前景。果真如此吗?仿制药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印度人是如何仿的?仿制是不是真的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吧。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从药物研发的角度来看,药品有原研药和仿制药之分。原研药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再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然后才可能获准上市。原研药的开发,在制药界有个所谓的双十说法,就是研发一种药的起点费用是10亿美元,用时超过10年。这个行业的极端个案是某公司开发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花尽了90亿美元投资,最终倒在了3期临床试验阶段,除了给科学界留下继续探索的宝贵资料外,企业的投资全打了水漂,结果宣告的时候,还引发了股价暴跌。弄得看上去离破产就只有一丢丢距离了。这样的高投入、高风险也让药企慎之又慎,有的干脆退出了诸如抗生素这样的领域,就怕刚出来还没获利,就被仿,就产生耐药。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所谓的仿制药,指的是与原研药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量组成、给药途径,可发挥相同药物作用,有同样适应范围,但是,在形状、释放机制、包装、有效期等方面可以有所不同。从临床观察来看,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疗效存在差异。另一个问题是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批次的仿制药,也会存在疗效差异。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实际上,有些药品,如果单从有效成分而言,只要有配方就不会有太大合成困难。但是,药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有效成分,还与生产工艺等有很大关系。比如辅料就会产生多种影响,这些细节包括分解剂与润滑剂的质量和数量、药物的硬度和均匀度、颗粒的物理属性等,此外还有操作流程、压片过程、包衣等工艺细节,都会使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释放速度产生差异,最终影响到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这样的结果就是药名是一样的,吃下去的效果却会大不同,甚至会产生难以控制和预期的不良反应。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仿制药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参比制剂的不同,在国际上,普遍要求选用原研药为参比制剂,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出和原研药的真实差距有哪些、有多大。但是,有些欠发达或半发达国家,比如印度、韩国、巴西等,还有大量用仿制药当参比制剂的现象。因此,想吃仿制药,要先搞清是哪里仿的,是什么厂家仿的。玩手机,是鸭梨还是黄米,这弄不出人命,吃药这事,如果仿出的东西有效成分只是个零头,价格便宜一半又有何用?耽误了病情,那不是还要再多花冤枉钱?印度的确因仿制药和挨踢服务业而出名,赚了大把外汇,号称世界药房,但是印度的仿制药的主要营销对象是非洲和东南亚。印度能靠仿制药挣回大量外汇,关键是体现了大中华武学至高境界,快。1期和2期临床试验都省了,直接上3期,凑够100个病例,就进入快审通道,快仿快赚。是便宜,但便宜没好货是咱老祖宗留下的遗训。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仿制药事业是不是为印度开拓出了美好的大健康前景呢?接着让事实说话。就不说此前有超过70%的人终生没用过洗手间和姨妈巾刚刚脱离奢侈品行列这事了,咱来看看印度的医患关系和国民看病的情况吧。印度也有国家医师节,是每年的7月1日,不过有很多医师平时真是戴着安全头盔上班的。2017年医师节,印度医学会公布了调查数据,82.7%的医生感觉压力很大;46.3%担心遭遇暴力医闹;57.7%希望医院多雇保安;56%平均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似曾相识?

传言辨析,印度的仿制药事业是大健康楷模吗?

再看看患者吧,2017年因医疗致贫的有5500万人;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印度的公共卫生支出排名是147位,跟在咱们的巴铁后边。调查了100家公共卫生机构的处方后发现,只有58%的药在国营药店有售,其余的要向私人药店高价购买。在过去的20年间,为住院患者提供的免费药的比例从31.2%降到了8.9%,为门诊患者提供的免费药比例从17.8%降到了5.9%。同样,癌症也是导致家庭返贫的灾难性支出。一句话,只是少数仿药和贩药的富了,普通群众看病也是难,也是贵,也是越来越看不起,也是一批批的钱花完了人还是走了。所以,这批群众有时也因为感觉不公平而胡闹,打骂大夫。咱们真要从造药、贩药直到花钱吃药这些事上都像印度学吗?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