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我們分享的職場及管理知識啦。原創乾貨,值得擁有!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最近有家公司針對主管進行360度管理能力評量,結果發現所有主管最欠缺的就是“有效激勵部屬的技巧與方法”。

關於激勵的相關理論,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可能是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將人類的需求,按層級劃分由低到高分別是:

1.生理需求(如水與空氣)

2.安全需求(如薪資與工作安全)

3.關係需求(如歸屬感與友誼)

4.自尊需求(如地位與名聲)

5.自我實現需求(如潛能發揮與自主管理)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針對 5 個需求層級給予適當的激勵,應可啟動“主管─部屬”互動關係的良性循環。

安全需求:重質量、即時性

楚漢相爭時的兩個小故事,可做為主管在滿足部屬“安全需求”時的參考。

故事 1:

劉邦登壇拜韓信為大將後,請韓信提示錦囊妙計,韓信隨即分析說:“項羽待人恭敬,但當部屬立功應封賞時,卻將印信拿在手裡把玩,直到角都磨鈍,才不舍地賜給部將,這樣有誰會感恩呢?”

相形之下,劉邦常能當機立斷,將利益分給部將。這正是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史金納在“強化理論”所言,即時回饋才能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故事 2:

陳平離開項羽轉而投靠劉邦不久,有人告密陳平收賄。陳平在劉邦詢問時坦言:“我把財產歸還項羽,空手而來,不接受饋贈,無法度日。如果我的才幹值得信任,希望大王任用;假如毫無價值,我會把錢奉還,立即辭職。”聽了陳平的解釋,劉邦向陳平道歉並厚賞他,並授予更高職位。

厚賞,解決了陳平生活的困境,照顧到他“安全”上的需求;破格晉升,則滿足了陳平“自尊”上的需求,促使他從此為劉邦肝腦塗地。由此可見,安全需求的滿足需質量兼顧,除了豐足之外,絕不可忽視即時性的重要。

關係需求:有氣度、主動性

在需求層級中,“關係需求”是另一個重要項目,它的型態雖然廣泛,但大抵不脫歸屬感與友誼這兩類。就主管而言,主要在於讓部屬產生向心力與忠誠度,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故事 3:

春秋時代,楚莊王有回打了勝仗,設宴款待文武百官。為表示尊重,楚莊王請愛妾為官員斟酒,忽然一陣風讓燈燭全滅,有人趁黑拉扯愛妾衣袖。她順手扯下那人官帽上的垂帶,向楚莊王告狀:“有人趁黑拉我衣袖,我扯下他的帽帶,快點上燭火,看看是誰帽上沒有垂帶?”

楚莊王回說:“我賜酒群臣,使他們喝醉失禮,何需為了彰顯愛妾的貞節而羞辱有功之士?”因此下令:“今日與寡人暢飲,要拿下帽帶才算盡興。”席間群臣百餘人紛紛摘下帽子與帶子,隨後點上燭火,賓主盡歡。

3年後楚國與晉國交戰,有位戰士始終身先士卒,奮戰5回合後拿下敵將首級凱旋而歸。楚莊王好奇問道:“我何德何能,讓你視死如歸?”戰士答:“臣早該死,從前酒醉失禮,大王隱忍饒我一命,從此決心為大王血濺沙場,我就是晚宴中被扯掉帽帶的人。”這位戰士,便是後來成為楚國將領的唐狡。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楚莊王的包容與隱忍,啟動了君臣關係的良性循環。唐狡口中的“大王隱忍”,顯示楚莊王並非沒有脾氣,但主管的器度與度量,往往是部屬對組織或主管產生歸屬感的種子。許多主管常說:“員工沒有忠誠度,何須費心善待?”其實正是不知如何滿足部屬的“關係需求”。有領導力、有智慧的主管,應主動開啟與部屬互動的良性循環,豈會將發球權交給部屬?

自我實現需求:秀出來、正面性

清朝曾國藩的“贈授腰刀”是主管滿足部屬“自尊需求”的代表性故事。

故事 4

湘軍原有規定,勝戰有功者可封官晉級,曾國藩為激勵士氣,希望額外提供獎賞。他心想,若發給銀兩,恐違自己“不怕死,不要錢”宣言,最終想出以個人名義贈送50把腰刀。贈刀儀式隆重,受贈者備感光榮,佩帶腰刀自此成為湘軍最高榮譽。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腰刀最大賣點在於,受贈官兵可以每天配戴象徵地位與名聲的獎品,不僅讓榮譽更被彰顯,滿足自尊的需求,還能激勵其他戰士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動機,顯然比發獎金或其他無法“秀”出來的獎品更有意義。

至於如何滿足部屬“自我實現的需求”,三國時孫權“勸學”的故事,可供主管借鏡。

故事 5:

孫權有個名將叫呂蒙,身居要職,但學識淺薄。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負重任,得努力讀書,增長見識才是。”呂蒙回說:“軍務繁忙,恐怕沒時間讀書。”孫權開導他:“你們誰比我忙?自我統軍以來,空暇之餘所讀史書和兵書,對我大有助益,不要藉故推託。”

孫權的激勵使呂蒙深受啟發,從此善用時間讀書。後來,魯肅找呂蒙談論軍政,多次被呂蒙難倒,不禁說出:“本以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學識英博,已非復吳下阿蒙。”呂蒙則回:“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身為主管不會激勵下屬那你活該被罵,5個歷史故事教你“學激勵”

孫權善勸,協助呂蒙自我實現;而呂蒙則是以“正向心理”接受勸導,發揮潛力。身為主管,如果能協助部屬自我實現及具備正向心理,就更容易協助部屬發揮潛能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