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世纪50年代的一组老照片,记录那时人们工作、生活的片段


愉快地走在厂区道路上。1952年,北京市政府进行了城市房屋建设与改造。当时,北京人民印刷厂对其厂房和宿舍也进行了整体修建,这是工厂里的工人从新建舍区走向厂房。摄影 李曙/人民画报

学跳舞的华侨农场场员。万顷沙华侨农场位于广东番禺县万顷沙地区,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安置归侨的农场。1952年,那里生活着600多名华侨,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夕阳西下时,田间、河畔,总能听见他们的欢歌笑语。这是年轻的女场员们聚集在香蕉树旁,跳着刚刚学会的“集体舞”。摄影 丁一/人民画报

农妇篮球队。为发展农村体育运动,河南省林县从1951年开始,在各村组织多项体育活动。这是1952年,该县李家庄女子篮球队队员列队前往比赛现场。摄影 彭华士/人民画报

铁路修筑大军。1953年,在我国中部的陕甘高原,有两条正在修筑中的铁路:兰新铁路和宝成铁路。它们大部分区段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很多地段坡度大,隧道成群,弯道繁多。但经过建设者们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铁路相继通车。摄影 张韫磊/人民画报

海运学院的学生们。大连海运学院是新中国培养航运人才的高等技术学校。1953年,学校已有船艺、无线电、气象、动力、理化、电工等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实习工厂。与同时期的学校一样,大连海运学院的教学也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学员们在做“测天”实习。摄影 杨荣敏/人民画报

工人业余学校的教师下车间。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关注职工教育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办起职工业余学校。1954年,天津职工业余学校从1949年的20所发展到289所,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技术能手。为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天津钢厂职工业余技术学校的文化课教员,深入车间了解生产情况。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大学宿舍里的朗诵表演。大连理工大学于1949年4月建校,学校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形成了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这是1956年,喜爱诗歌的学生们在宿舍里朗诵普希金的诗。 摄影 任诗吟/人民画报

录制有线广播节目。连江县在福建省东部靠海,全县境内多山且交通不便。1956年,县里安装有线广播后,这里的乡村生活起了较大的变化,群众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广播站除转播中央广播电台和省广播电台的节目外,还自播本地新闻、生产经验,以及各种文娱节目。有时还邀请省剧团和本县业余剧团来做表演。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电影明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58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丹凤、上官云珠等以及其他一些青年演员和创作人员,从当年1月起,到上海郊区的北新桥第三农业社进行锻炼。这是演员王丹凤和社员在一起。摄影 郑光华/人民画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