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柯珞克&指南者,前後腳上市的“難兄難弟”

每月看汽車銷量榜,各家心情想必和家長看學生成績似的。大環境總的來說,這屆SUV成績還是很搶眼的,只是,最近幾個月的似乎有點“退步”。中汽協數據顯示,6月SUV銷量同比下降0.5%,7月同比下降8.2%。這是SUV車型快速增長5年後的首次下降。

儘管SUV市場短暫遇冷,但整體上,這幾年這塊市場還是炙手可熱,各家車企卯足了勁發力在緊湊型SUV市場。自主品牌擠佔了不少合資品牌的市場空間,勢頭正勁,但後者也絲毫不氣餒,可謂是百花齊放。前幾年有jeep指南者、XRV、繽智等車型扎堆上市。今年更有一汽豐田奕澤IZOA、廣汽豐田C-HR、上汽斯柯達柯珞克、等數款全新車型上市。

柯珞克&指南者,前後腳上市的“難兄難弟”

不過,結果就往往不完全盡如人意。

仔細查看7月SUV銷量榜單發現,這些新車並未計入SUV銷量前十榜單。前十還是自主品牌佔據了大半江山,而合資品牌一些優等生,也一如既往續表現良好,但不乏其中很多車型月均銷量慘淡,表現差強人意。

2018款JEEP指南者與斯柯達柯珞克都是上市前被“家長“寄予厚望的兩款緊湊級SUV。指南者官方宣稱其為“專業級中產家庭SUV”,強調品牌專業性;柯珞克標榜的則是德系血統,稱其為多功能SUV,還找來亞洲飛人蘇炳添為車輛代言。2018年過半載,這兩臺車的銷量表現又如何?直接看圖吧!

柯珞克&指南者,前後腳上市的“難兄難弟”

柯珞克&指南者,前後腳上市的“難兄難弟”

柯珞克上市十天就賣了1936輛。7月銷量只有2016,排名88位,指南者考的也不好,排名50,家長估計挺上火。為什麼這些被企業寄予厚望的產品銷量如此慘淡?本“老師“敲黑板,拿兩款車為例,給大家分析下:

設計直接copy自家兄弟

雖然說買車不能只看臉,但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好多人買車就是因為“有眼緣“,而且外觀是消費者最能夠直觀看到的部分,要是這塊都不用心做,誰還相信裡面會更好?

這兩個難兄難弟吧,設計的功課倒是省事了,直接抄自家大哥的。指南者套用大切諾基的外觀,缺乏設計新意。尤其是指南者上的JEEP標誌性的7孔中網造型,完全就是照著大切諾基抄的。大切諾基的個造標誌性中網設計本有上下拉伸的視覺效果,用在大切諾基上非常和諧,讓車頭顯得很霸氣!但在指南者上的這個標誌性7孔中網被大幅度縮短,在視覺上,車頭看起來像是被壓縮了一樣。

Jeep車型一向很有個性,好多人愛這個品牌,就是愛它的與眾不同,格調不凡。當年二戰滿足美軍軍需生產的車輛,很多人就是衝著“美式豪邁”、“粗曠大氣”的情懷買車,結果指南者外觀和預期反差太大,設計毫無個性可言, copy大哥還沒抄好,車頭看起來被壓縮一樣,顯得很小氣,中控和掛檔區也被人詬病土氣。它現已淪為“大路貨”的檔次,失去其應有的品牌光環和榮耀。

柯珞克&指南者,前後腳上市的“難兄難弟”

斯柯達柯珞克的情況也是和指南者如出一轍,它拼湊模仿了大眾家族的設計風格,可以說和未上市的那款西雅特如出一轍。整個柯珞克有點湊合事的感覺,所謂“水晶切割”設計,頗感粗糙,外型上除了有幾款顏色可取,其餘都讓人感覺老氣橫秋。而內飾上更是塑料感極強,只是按照傳統佈局進行了簡單的堆砌,看不出任何設計的元素。

柯珞克&指南者,前後腳上市的“難兄難弟”

產品力不足,配置上不去

好多車主之所以選擇合資品牌,主要看重產品力,但這兩“孩子”這塊也上不去。共同點都是“德不配位”,有點對不起品牌這麼多年積累的人氣。

作為一臺緊湊級SUV,指南者不標配天窗,中配及以上車型才有天窗。陡坡緩降居然頂配車型才有配置,這到底是不是JEEP品牌的SUV?就連腰部支撐這種簡單的舒適性配置,也只有兩驅和四驅的頂配車型才有,後視鏡加熱也成為了四驅頂配車型的專屬。

再看看這個價位區間的競爭對手,真可謂強手林立,有著JEEP家族光環的指南者的非但沒有佔據任何優勢,反倒還處於下風,毫無立足之地。比如說比如CRV的1.5T渦輪增壓引擎表現就非常出色,指南者同樣是渦輪增壓引擎,1.4T排量略小於CRV,而且數據方面表現卻相差甚遠;在多項配置方面RAV4也比指南者強出很多,RAV4帶有膝部氣囊、主流LED光源,指南者沒有膝部氣囊採用的還是氙燈,同為適時四驅,RAV4的中央差速器帶有鎖止功能,作為JEEP旗下品牌指南者並沒有這個配置。難道指南者賣的僅是一個JEEP的Logo,多少人願意為JEEP情懷買單?

柯珞克售價在13.99~18.59W之間,宣傳點是大眾集團的MQB平臺概念打造的全新車型。在這個概念下的車型,應該會有很多標準配置,比如電子手剎和電子駐車,而柯珞克只有頂配車型才有配置,但大眾品牌下11萬元的MQB寶來都是標配的,柯珞克這種“樸實無華”態度,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消費降級”?

更過分的是,柯珞克全系採用的均是扭力梁非獨立式後懸架,而且全系無四驅。沒有四驅是認為用戶沒需求?還是怕太貴了賣不出去?作為一臺緊湊級SUV,是不是太過缺乏誠意了?

柯珞克細節之處更是讓人沒了胃口,座椅全系都沒有真皮,而是採用了價格非常低廉的PVC皮革,就更別提大眾在高配車型上廣泛使用的Alcantata高級材質座椅了。總的來看,柯珞克整體也只是小型SUV的水平,它產品Slogan是實在不簡單,應該改成簡單不實在!

過渡依賴老大哥 適得其反

指南者與柯珞克都捆綁自家“大哥”,為自身背書。

指南者綁定了JEEP最為知名的車型大切諾基。不可否認,大切諾基是SUV領域的金字招牌,南者正是看重這點,以此造勢。但明白人都知道兩臺車不論是定位、類型、尺寸、配置等等的一切都是天差地別,“指南者=小切諾基”的概念,根本無法成立。

柯珞克,它並沒有綁定具體車型為自己背書,而是直接綁定了“德系”、“大眾”等品牌、品質概念,然而外觀設計上依然沒有突破,在VW品牌摒棄“套娃”設計元素的今天,斯柯達卻從走舊路,將以往斯柯達車型上的設計元素進行了整合,攢出了這樣一臺“全新”車型。柯珞克面向的消費人群也是年輕的一代,但車型整體看起來就讓人覺得老氣橫秋,怎麼看也不覺得像一臺為年輕人打造的新車型。此外,柯珞克的小心思很明顯,用大眾品牌為自己背書的目的,說白了就想證明自己除了Logo之外,就是大眾,但是實力又跟不上有時候適得其反

結語:總結一下這對難兄難弟的失敗共性,其一,兩臺車就是都比較中規中矩,並且大量借鑑了同品牌旗下車型,缺乏車型獨立的設計元素。其二,兩臺車的定價與產品力不符,有“消費降級”嫌疑。在配置、空間等方面與同級車型相比毫無優勢可言。第三,綁定老大哥,實力又和老大哥相差太多,造成消費者落差感更強。如今汽車消費市場日益年輕化,更多的90後、95後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沒有個性的車輛很難符合年輕人的胃口,不被年輕人喜歡的車型銷量差也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