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免費坐公交、進公園、隨子女入戶……一大波福利湧向南京老人

80週歲及以上老人可以將戶口遷入其子女在本市的家庭戶、70週歲及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城市交通工具、60—69週歲老人免費進入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

9月7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公佈了《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南京剛剛出臺的這條新政,以老年人完整的生命週期為主線,從老人補貼到長期照護,從戶籍遷移到交通旅遊各個方面,給南京老人送上一份“大禮包”。

80週歲及以上老人

可隨子女遷戶口至南京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當你老了,當你需要人來陪伴和照顧,當你的子女因為工作家庭力不從心。到子女身邊,或許是最可行且合理的辦法。

意見明確,8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可以申請將戶口遷入其子女在本市的家庭戶。子女戶口登記在非本人合法穩定住所處的,需經合法穩定住所所有權人、承租人同意;戶口遷入農村地區的,需經村(居)委會會議決定同意。

70週歲及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7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城市交通工具,60—69週歲老年人享受半價優惠,外地老年人與本地老年人同等享受優待。

有條件的公共交通場所、站點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在醒目位置設置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服務標誌,開闢候車專區或專座,為無人陪同、行動不便等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

60週歲及以上免費進政府主辦的公園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60—69週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費進入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進入其他遊覽參觀點可享受半價優惠。7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在享受60—69週歲老年人優惠待遇的基礎上,免費進入政府投資主辦的遊覽參觀點,進入其他遊覽參觀點可享受半價優惠。外地來寧的老年人享受本市老年人同等優惠待遇。

新建居住區要同步建設適老化配套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意見明確,結合老舊小區出新整治,加大適老化改造項目推進步伐,重點做好老舊居住區緣石坡道、輪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樓梯等設施和部位的無障礙改造。新建居住區通過規劃審批管理的,要明確適老化標準和配套建設內容,督促開發企業按規劃要求同步設計建設。優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支持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服務,符合政府購買照護服務條件的老年人和70週歲及以上獨居老年人家庭改造的,政府給予補貼。

這些老人每月還有補貼領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意見要求,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分散供養的特困對象中80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中60週歲及以上的失獨老年人,按不低於60元/月/人的標準,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提供上門護理、服務。

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70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增發不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0%的保障金。

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網絡

如何讓老人更好地養老?意見提出,社區40%及以上辦公服務用房無償用於居家和社區養老,到2020年,90%及以上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交由社會力量獨立運作;玄武、秦淮、建鄴、鼓樓區每個社區至少建成1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雨花臺、棲霞區平均每個社區至少建成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其他區平均每個社區至少建成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逐步形成15分鐘步行圈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異地就醫社保卡直接結算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針對異地醫療,意見明確,對異地長期居住及因病經參保地定點醫療機構診斷需轉異地醫療機構診治的老年人,按規定辦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備案手續後,可持“社會保障卡”直接結算。醫療費用中應由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個人直接現金支付或個人賬戶支付;應由醫保統籌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就醫地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代為結算。

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作、責任共擔的原則,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子女不贍養老人或被通報單位

意見中還提出,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扶養義務的,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健康關心和精神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堅決打擊家庭虐老、欺老、忽視老年人等行為。子女未盡贍養和扶養責任,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街鎮可以將情況通報子女所在單位。

引導子女常回家看看

免费坐公交、进公园、随子女入户……一大波福利涌向南京老人

除了物質上,關愛老年人還不能忽視“精神敬老”。意見提出,簽訂“四方協議”,建立關愛機制。由街鎮民政辦、社區工作者、近鄰親屬或志願者和養老服務人員與每個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簽訂關愛服務“四方協議”,明確四方的責任和要求,街鎮民政辦負責協議的簽訂、落實和監管。社區工作者每週至少上門或電話聯繫2次,瞭解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體狀況;近鄰親屬或志願者和養老服務人員每天至少上門或電話聯繫1次。

養老 健康 閱讀 娛樂

《社區新報》

打造社區綜合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