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浙江湖州貢生尹夢璧於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在滁州任通判時,將滁州秀麗風光的最佳景緻歸為滁州十二景。而在這十二景中,已有3個不復存在。你見識過幾個?

1.琅琊古剎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琅琊古道長約500米,條石鋪成,婉蜒于山腰,由低漸高,平坦而幽深。古道兩旁樹木參天,枝葉茂盛,形成天然棚蓋,晴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遊人至此,常常流連忘返。

2.讓泉秋月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釀泉又稱讓泉,原名玻璃泉。在琅琊山醉翁亭下。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道:“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所以又被稱為“玻璃泉”。 “釀泉秋月”為“古滁州十二景”之一。

3.豐嶺祥雲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豐嶺”即豐山,緊靠滁城西郊。豐山之名的由來,傳說不一:一說楚漢相爭時劉邦在山頂飲過馬,見水草豐美,登基後就把沛縣豐邑的人遷來滁州,故有豐山和僑置的沛縣之稱;一說此山為附近諸山主峰,凡雨澤大至時,必有云氣預發山頂,諺語說“豐山著帽,豐年之兆。”

4.清流瑞雪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清流即清流關,位於南譙區的關山中段。因南唐時地屬清流縣得名。又名“關山洞”。

5.花山簇錦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花山在南譙區花山鄉境內,離滁城約20公里。尹夢璧原畫題詞雲:“此發滁祖山也。層巒疊岫,望如簇錦。”這就是“花山簇錦”的由來。

6.重熙洞天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重熙洞在滁州市開發區鳳凰辦事處陳橋村雞爪山北腹,距離滁城約五公里之遙。

7.西澗春潮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唐代建中四年(783年),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寫了一首絕句《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噲炙人口的詩句廣為流傳,使西澗至今名聲在外。

8.龍蟠疊翠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龍蟠疊翠之景位於滁城西南7公里左右的琅琊山林場境內,滁花公路煤炭口南側數百米遠的山窪處。景區內原有龍蟠寺、偃月洞、靈芝井等,山巒夾峙,岩石聳立,林木茂密,郁郁青青,灌木叢生,野花繁盛,故稱“龍蟠疊翠”。

9.菱溪夜雨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菱溪原名荇溪,因五代時避吳王楊行密諱改為菱溪。據清康熙《滁州志》載,“菱溪塘在州東七里,週一百三十丈”。即在今琅琊區揚子辦事處菱溪村。 當年尹夢璧駕舟夜行湖上,游魚夜出,弄津水面,作霖雨之聲,故將此景命名為“菱溪夜雨”。

10.石瀨飛瓊(已不存在)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石瀨澗在南譙區城郊鄉赤湖鋪,距滁城約7.5公里,源自花山北麓,經九蓮峰、螞蟻山南,過官莊東仙橋入赤湖。水激石澗形成的急流,如濺飛的瓊珠,是一大奇觀。1958年,石瀨澗淹入城西水庫之中。

11.柏子靈湫(已不存在)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柏子靈湫即柏子潭,在今天的龍池街龍潭。原是漢代開採銅礦留下的大水潭,故潭水深黑色,因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封為柏子靈湫或柏子龍潭。

12.譙樓大觀(已不存在)

古滁州十二景,身為滁州人一起來看看!

原址在滁城內文德橋北,此樓毀於清代晚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