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開國元勳與《共產黨宣言》

2018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恩格斯所著《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猶如茫茫黑夜裡的一道閃電,映亮了漫長的人類歷史。170年以來,它對我國影響極為深遠,不僅使20世紀初中國社會發生亙古未有的變化,還孕育了一批始終站在時代潮流前端的風流人物。

開國元勳與《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宣言》使其終生樹起馬克思主義信仰

20世紀早期,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與國內五四運動的展開,馬克思主義逐步在中國大江南北落地生根,為尋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中國先進分子帶來新希望。毛澤東便是其中的代表。

1918年8月,毛澤東到北大圖書館做助理員,在李大釗的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19年12月,為領導湖南社會各界驅逐軍閥張繼堯的鬥爭,他第二次來北平,完成了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毛澤東的老師黎錦熙來看他時,發現他辦公桌上放著《國民》雜誌,這本雜誌載有《共產黨宣言》的前半部分。毛澤東推薦老師黎錦熙也讀一讀,此時他已為《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和精神深深震撼。1920年5月,毛澤東第二次到上海找陳獨秀。此時陳獨秀正為籌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忙碌著,並在校閱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譯稿,隨即將清樣送給毛澤東詳閱。毛澤東回憶說:“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時候,曾經和陳獨秀討論我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陳獨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期間,回顧自己的思想轉變情況,說自己第二次到北京期間,“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

終身酷愛讀書的毛澤東讀得遍數最多、最熟、時間最長的一本書,就是《共產黨宣言》。1939年底,毛澤東對一位進馬列學院學習的同志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所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被翻閱過多次。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還可以從中瞭解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在各種理論觀點的爭論和批判中,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的認識。”

毛澤東不僅研讀中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對英文版的也頗感興趣。1954年秋,已經61歲的毛澤東開始學習英語,而他學的英文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詞比較多,學起來有不少困難,但他從《共產黨宣言》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這部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一直陪伴他到晚年。毛澤東每讀一遍,就補註一次。

毛澤東不僅自己讀《共產黨宣言》,還號召全黨也來讀。1949年3月,黨中央在西柏坡舉行七屆二中全會,描繪新中國的藍圖。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為了保證黨的幹部能夠適應複雜多變的革命環境,保證幹部有較高的知識理論水平和業務管理能力以勝任新形勢下的各項工作,毛澤東和黨中央擬定了幹部教育計劃,“即在幹部訓練學校中及在在職幹部中進行學習馬恩列斯的理論及中國革命各項具體政策的計劃,必須適合目前革命形勢和革命任務的需要”。為更有效提高全黨的政治理論水平,黨中央重新編審了一套幹部必讀書目,由毛澤東審批送交七屆二中全會。這套“幹部必讀”共計12種,第一種就是《共產黨宣言》。

3月13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講話中進一步強調:“關於12本幹部必讀的書,過去我們讀書沒有一定的範圍,翻譯了很多書,也都發了,現在積20多年之經驗,深知要讀這12本書,規定在3年之內看一遍到兩遍……如果在今後3年之內,有3萬人讀完這12本書,有3000人讀通這12本書,那就很好。”

1958年、1963年和1970年3次全黨學習馬列著作活動時,毛澤東開列書單的首篇也都是《共產黨宣言》。直至臨終時,他身邊仍放著兩本革命戰爭年代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可以說,《共產黨宣言》作為毛澤東的精神家園和智慧源泉,伴隨了他的一生。

朱德:做好這個工作有世界意義

朱德在年輕時曾經參加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武裝鬥爭,通過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報刊,接觸了共產主義新思潮。為了尋求革命真理,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1922年,已36歲的朱德拋棄了高官厚祿,千里迢迢來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取革命的真“經”。

朱德找到了革命的組織,加入了在柏林的中國共產黨支部。當時他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上。他如飢似渴地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共產主義ABC》等著作。1925年,他根據中共旅莫支部的安排,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系統學習了辯證唯物論和政治經濟學,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通過深入學習馬列主義,長久鬱積在朱德心中的苦悶漸漸釋解,革命理論將他引到一個嶄新的天地,逐步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他在講述這段經歷時說:“經過許多艱難困苦,我終於找到了一條道路,只有這一條唯一的道路,才能使中國走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才能最後實現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這條道路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

1926年7月,朱德回到中國,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之中。此後,無論革命形勢多麼危急,他都對《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勤學不輟,在艱苦的長征路上、在太行山的密林裡、在延安的窯洞中,都留下了他刻苦學習的身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德擔負著繁重的領導工作,但對學習也絲毫不放鬆。他除了始終堅持學習毛澤東的著作,還反覆學習《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在1967年前後,他還認真通讀了中央規定的高級幹部必讀的32本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讀了兩遍且寫了許多讀書筆記。

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央黨校顧問成仿吾送來的根據1848年德文原本重新校正的《共產黨宣言》新譯本後,十分高興。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對照舊譯本仔細研讀了一遍。隨後還決定親自登門去看望成仿吾。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您老人家年紀這麼大了,還是把他接來談談吧。”朱德說:“為什麼要讓人家來看我呢?他的年紀和我差不多,還是我去看他吧!”5月21日,朱德親自到中央黨校拜訪成仿吾,對其工作表示感謝和鼓勵。朱德談了忠實原著翻譯和學習《共產黨宣言》等馬列經典著作的重要性,稱讚成仿吾做了件很有意義的工作,而且新譯本通俗易懂,可以一口氣讀下來。他再三強調有了好譯本才能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他對新譯的《共產黨宣言》高度讚賞:“做好這個工作有世界意義。”還很期待地說,“有了新著作,記得送給我看。”但世事難料,一個多月後朱德與世長辭。他以鍥而不捨的終身學習,踐行了“做到老,學到老”的人生信條和學習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1月29日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紀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學習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在臨終前不到兩個月,他看到《共產黨宣言》新譯本後,不顧年高體弱,驅車到中央黨校,看望參與翻譯的同志,一起交流對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心得。

周恩來:長征時把《宣言》當作“貼身夥伴”

1936年,周恩來在與斯諾的談話中說:“在赴法國之前,我從譯文中讀過《共產黨宣言》。”

1922年8月旅歐期間,周恩來在《少年》刊物上發表了題為《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的著名論文,指出:“全世界無產階級為創造新社會所共負的艱難責任,我們也應當分擔起來”;“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永遠不許忘掉”!

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身兼黨政軍要職的周恩來在運籌帷幄之餘,總是從隨身帶著的一個公文包裡取出《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擠出時間來研讀。在延安整風運動中,中共中央把《共產黨宣言》等5本書指定為“幹部必讀書”,周恩來更是結合中國革命實踐潛心學習、總結。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至今還珍藏著他當年讀過的《共產黨宣言》,書上留有周恩來認真批註的字跡。

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第一屆文代會上,周恩來當著代表們的面意蘊深刻地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您教育出來的。”指的就是陳望道在國內第一次翻譯《共產黨宣言》的貢獻。

周恩來終身關注著《共產黨宣言》首譯本的尋找。1975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身患癌症的周恩來還關切地詢問陳望道是否找到首譯本。陳望道遺憾地搖了搖頭。周恩來失望地說:“這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病啊!”並且深情地說:“當年長征的時候我就把《共產黨宣言》當作貼身夥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產黨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就在這年秋天,山東廣饒發現了陳望道翻譯的第一版中文《共產黨宣言》,這正是周恩來要找的首譯本。

劉少奇:從《宣言》中瞭解到共產黨是怎樣一個黨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創辦了一所幹部學校,對外宣稱外國語學社。1920年夏秋之際,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蕭勁光等都是這裡的學員。學校為每個學員都發一本《共產黨宣言》,並由陳望道給他們講授。

從此,劉少奇開始認真閱讀《共產黨宣言》,並聯系思考中國革命問題。新中國成立後,他回憶這一時期說:“那時我還沒有參加共產黨,我在考慮入不入黨的問題。當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從這本書中,我瞭解了共產黨是幹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準備獻身於黨的事業。”

1921年5月,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成立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介紹劉少奇等人到蘇聯學習馬克思主義。劉少奇被安排到東方大學的中國班,主要課程就有《共產黨宣言》。他對這部經典著作的學習非常刻苦,後來寫下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許多光輝篇章,為傳播和實踐《共產黨宣言》的偉大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

鄧小平:《宣言》是其堅定革命道路之“入門老師” 

1949年5月,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塹,直搗國民黨南京總統府。在總統府圖書室,鄧小平與陳毅曾縱論旅歐經歷,都說自己是讀了《共產黨宣言》等啟蒙書的緣故,才走上了革命道路。

鄧小平一直堅持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的理論著作。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他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讀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新青年》《社會主義討論集》等,這些著作幫他樹立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1926年,鄧小平到蘇聯,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和中山大學學習,並於此時立志:“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他積極投入緊張的學習中,課程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以《資本論》為主)、列寧主義、中國革命運動史、世界通史(革命運動部分)、社會發展史、俄國革命的理論與實踐、民族與殖民地問題、經濟地理等。他每天還專門安排時間閱讀和討論黨團出版物,他填寫的自己看過的書籍有《共產黨宣言》《建國方略》《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孫中山先生演講錄》《陳獨秀先生演講錄》《國民黨演講集》等,報刊有《新建設》《新青年》《嚮導》《前進》《中國青年》《廣州民國日報》等。在短短一年學習時光裡,他認真系統地鑽研了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92年春天,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還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並不是因為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

鄧小平以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中國國情的透徹把握,在社會主義面臨嚴峻挑戰的重大時刻,為我們留下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總結新經驗的南方談話,成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 “宣言書”。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