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

自卑毁人一生


我认为不是不愿意主动联系别人,而是不知道该联系谁,或是联系谁能够解决自己的孤单。所以,很多人不是不想联系别人,而是翻遍通讯录却发现无人可联系。



最难得就是能够找到能够说话的人。

有时候,你主动联系了别人,还没等诉说自己的孤独或感受,对方就诉说了一通自己的感受,然后就说自己还很忙就匆匆挂了电话,而你想要倾诉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得到释放。这就会在心理产生一种被拒绝的好感受。被拒绝是一种负性感受,大家都会规避这种感受,所以在主动联系别人之前,都会评估自己会不会被对方拒绝,如果将身边的朋友都评估了一遍,发现自己很可能被拒绝,自然就会放弃跟别人联络,而自己默默承受这种孤独。

孤单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即使身处热闹人群都会如影随形的感受,也许是只有特定的人陪在身边才能驱散的感觉,所以,即使有人可说,主动联系别人,对于驱散自己的孤独感而言,都是毫无效果的。毕竟,热闹是别人的,而孤单是自己的。

还有一些感受和情愫,一生都只能埋藏于心底,不能跟任何人分享,即使那个人就在对面,也不能诉说。这种情感带来的孤独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如果,有人能够无论何时都接你的电话,听你说话,请珍惜Ta。


不倒翁小姐


有些人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一般来说,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享受孤单。


卢梭说过: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独处有很多好处,可以避开社会交往的束缚和烦忧,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静观自我,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


所以,即使是那些性格外向、喜欢热闹的人,都会有那么一些时候,想自己独自呆着,不想与任何人联系,享受孤单。


那些性格内向,天生喜静的人更加是如此。


性格内向不等同于有社交焦虑/恐惧症,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内心更平和和充实,情愿孤单也不主动与他人联系是他们的自主选择。


有时候,孤单也是可以令人享受的,正如美国的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所说: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二,避免受伤。


张德芬说过:不愿麻烦别人的背后,都有颗敏感善良的心。



有些人而且天性多愁善感,且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除了害怕自己的主动联系会得到冷漠回应外,还会害怕自己提出的要求(陪伴或倾诉),会给别人添加麻烦。


他人的回应可能只是稍微慢一些,或口气略微平淡一些,都会被TA误解为冷淡,都会勾起TA不受欢迎、不被爱的感受,所以情愿孤单也不主动联系别人,以免“受伤”。


TA在联系他人之前,会纠结很久,会先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一番:也许别人正在工作、正在用餐、正在休息,或正在开车……,最终,还是放弃主动联系别人。


三,珍惜时间。


有些人每天忙忙碌碌,用很多事情填满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比如运动,阅读,写作,养花,上各种课程……本应该很少感到孤单,但人有时难免有感到压力过大、焦虑、失意之时,需要找人倾诉,想主动联系别人,却又担心与人沟通会浪费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所以情愿选择孤单,也不去联系别人。



又或者,拿起电话却不知道打给谁,找不到一个有共同语言,或可以倾诉的人,所以只能独自承受孤单。不过,这类人的孤单感并不会持续太久,只要投入TA所感兴趣的事情,孤单感就会马上消失。


人在独处的时候难免感到孤独,但孤独并非坏事,正如歌德所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也许以下答案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看法:我们可以给这种“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的人”定义为“内向者”,但此处的“内向”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向”(害羞/自卑/不善言辞等),它是一个人格特征。

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概念后,这一概念逐渐为大众所知。他认为,这两种特质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外向者的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们更活泼健谈,爱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间;

内向者的能量指向内部,因此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喜欢阅读、写作,自省和思考。

随后有研究者发现,在生理层面,内/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生俱来,并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难以被真正改变。而内向者对刺激更敏感。当置身于刺激中,内向者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读为什么内向者会更倾向于独处,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但内向不等同于社交焦虑/恐惧,不参与活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内向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的,相反,他们可能非常适合担任领导者。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一定完全符合其中一种,也很正常。因为几乎没有人是完全内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说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内向,以及某一方面更极端一些或者二者更平均一些。)

对于这种“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的“内向者”来说,他们在社交时的确容易遇到一些障碍,比如,更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比如,他们能够为了长期更大的利益,拒绝掉眼前的诱惑,而社交场合有时是愚蠢而欢乐的,所以他们往往是人群中那个“有点扫兴”、“玩不起来”的人。另外,内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他们也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所以总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销”。他们喜欢深度沟通,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但内向者在社交中也有这些很明显的优势:

1. 内向者不太会给人错误的信号。

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内向者和外向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外向者的表达往往更加抽象、灵活、带有感情色彩,而内向者的表达则更具体、客观、偏向描述性。比如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外向者更可能会说“ta很不友好”,而内向者更可能会说“ta对某人大吼大叫了”。这可能是因为,内向者在说话时更审慎,更倾向于经过周密思考后发言,因此也不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2. 内向者更了解自己。

相比于外向者而言,内向者更喜欢深入思考并善于自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往往更加了解,这会帮助他们在社交中表达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

3. 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和关系。

内向者不喜欢寒暄和表面的对话,而是喜欢深度的交流。

这也使得他们虽然可能朋友总量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长时间的、稳定而深刻的关系

4. 内向者更善于观察细节。

尽管内向者的敏感往往使他们在外界刺激面前不堪重负,但这也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观察更加细致,会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内向者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动。因此,内向者脑中吸收的这个世界的细节更为丰富,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素材。

所以,如果有些人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的,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内向者”,但是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它只是与外向相对应的另一种特质倾向。

世界是多样的,人也是复杂而独特的,对人的划分与描述只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而并不意味着这些分类有“好”和“不好”之分。

如果你是内向者,也不需要为无法融入人群而困扰,因为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你的确可以将生活和工作分开,在私人生活中更多地在人数较少的熟识小圈子里,将会见地点选在安静或熟悉的场合,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谈话。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 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知我心理学


1,害怕失望。很多时候是害怕自己的一腔热情被别人浇了冷水,太过于敏感,以为别人不爱搭理自己,很害怕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宁愿自己不联系,也不愿意自己失望。所以从不主动去联系别人,属于那种,你找我我就跟你聊。你不找我我也不会找你的状态。。

2,生活没有交集。很多朋友、同学,各奔东西,天南海北,每天要共度大部分时间的是自己身边的人,不在一起的不去联系,感觉没有共同语言了,聊天感觉没有意思。特别是同学聚会,还没见面时老说找时间聚聚聚,当真正聚在一起时却心不在焉一旁玩手机,各玩各的。

3.没有理由。各自拥有各自的生活,见面除了寒暄之外再也说不出其它的话语,有些生活琐事也只能自己消化。你会发现以前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因为一段时间的分离或多年的各奔东西,相聚时不约而同的没话说了。

4.感觉很忙。每天都是忙着工作、学习,闲的时间只是想着自己看看电视,玩玩游戏,感觉交流很浪费时间。不想增添烦恼。只想安静地过你自己的生活,不想了解别人的生活,彼此互不影响。不想了解别人来增添自己的烦恼。


倾语倾心


职场火锅先送你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这是大诗人泰戈尔的名诗,如此隽永,说明了什么?说明宁愿孤单也不主动联系别人的人,在这个世界,其实很多。这句诗歌,本身也说明了一切,孤单有时候是一种享受,为什么非要让别人来打破这么宁静呢?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一种内向性格和被动心态,往深层次分析,可能是社交自卑、恐惧被拒绝等心理问题。其实,还有一些人,天生就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时光。

职场火锅和爱人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职场火锅就是宁愿自己孤单也不主动联系别人,而职场火锅的爱人火锅嫂就相反,她会主动呼朋引伴。久而久之,同学朋友,包括家人,什么事都找火锅嫂。但我火锅哥,并不冷漠的,有朋自远方来,我很热情很大方。

但让我火锅哥主动去联系别人,实事求是地讲,有想法但很少有行动。这就是性格特点吧,主要还是照顾别人的感受,把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比如,我到外地出差,本来可以找同学,但总是考虑同学的感受,是不是打破了别人的时间安排,人家是不是不愿意见我,万一我提出来了别人找借口不见呢,等等,与其顾虑这些,干脆就不主动联系了。

但火锅嫂就不一样,如果去哪里出差,就会在同学群里咋呼,我要去某某城市,哪位同学冒个泡。同学愿意接待就见面,不冒泡也不在乎。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处事的方式,无所谓好坏,自己舒服就可以了,也不要刻意改变什么。但这是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工作中,需要主动联系别人,比如,联系客户,联系同事,这个与生活交往方式不同,还是要主动联系的(职场火锅在工作中,该主动联系必然主动联系)。

我是职场火锅,一位行走职场二十年的人力资源总监,作家,全国语文课文的作者。目前,已经回答近一千个原创独家的问题,对你提职加薪有帮助,请关注职场火锅,每天都有精彩的回答,期待与你互动和交流。

职场火锅


大家好,我是艾弥儿。你的亲密关系助推者。

确实有这样人。其实凡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总是会如影相随,所以孤单虽然看上去是不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就是省心,不用想太多,不用太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也不会被拒绝,被伤害,被指责等等。也不用面对两个人相处过程中的所有冲突和矛盾,我这些就都避免了。 而主动去联系一个人,好的一面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不管是朋友还是爱人,能够帮你避免独处的孤单。也许有人相伴会很甜蜜,但是坏的一面可能就是你主动联系别人也有可能被拒绝,被伤害,或者在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矛盾,冲突,你对对方或者对方对你会有不满足的地方等等,还可能会有一些经济上或者感情上的纠葛等等,所以联系和不联系,其实就是一个个人的选择而已吧。

有些人觉得孤单,但是又不想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索性就接受了孤单的状况。也有些人觉得宁愿面对随之而来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感情,也要找另一半,那他就会相对比较主动的去联系别人,这个跟大家之前的一些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如果之前的感情经历让他很疲惫,很受伤的话,可能就觉得孤单一人也挺好。如果之前的经历很美好,很甜蜜的话,他可能就有这个动力去主动的联系其他人吧。

生活不易,有我陪你。有什么话对我说,我在悟空问答等你。


艾弥儿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其实这些人可能并不了解喜欢独处的人,或者内向的人,对他们来说,独处才是最享受的事情。

相信很多内向的小伙伴都遇到过以下这些痛苦的情况:

1、被要求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才艺

2、被要求和歪果仁用英语打个招呼

3、被老师要求要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

诚然,活泼外向的人是比较受欢迎,并且是更适合融入社会的性格,但并不能说内向是不好的性格,可惜从小到大,身边的大人总是在给我们灌输一个理念,那就是内向=缺陷。

也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时候内向的人只能被迫“假装开朗”,有时明明心累无比,表面上还要装出开朗开心的样子,因为不想被人说自己不合群,内向,不知不觉间,我们自己都开始认为内向不好了。

可是菲李想替广大内向小伙伴说一句话:我们不是社交恐惧或孤僻,只是相比花费精力在一些社交上,安静的独处更能让自己舒服,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可否认社交是必要的,但无论是多外向的小伙伴都会在社交中感到偶尔的疲倦。而对于内向者来说,一些社交简直是要了命了,并且很多人忘记了一件事:没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社交也是一样。以不喜欢社交评价一个人有性格缺陷,难道不是另一种歧视么?

实际上,内向不仅不能算是缺点,和外向相比,内向的性格还有着自己的优势。

和内向的人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他们做事缜密,不浮夸,脚踏实地,留意细节……是很值得信赖的人。

最后要说的是,内向的人往往并不是不擅长社交沟通,而是不喜欢“无意义的寒暄和社交”,比如这样子的:

其实内向的人在陌生人和熟人面前,往往可能表现出两种性格,前后简直判若两人。

所以内向的人宁愿独处也不联系他人,只是觉得独处更有意义,让自己舒服,并且他们并不会感到孤单,反而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


菲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过: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其实,我们眼中看到的别人的孤单,往往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想象的那样。你认为别人孤独,从不联系他人,其实未必如此。虽然不跟他人交流,但是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在世俗眼里是孤独的,但是他们的内心是丰盈的。

一般来说,喜欢自己孤单独处而不联系别人,有三种性格。

第一种是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与其与大家一起狂欢,不如静静的坐在角落享受独处的那份宁静。

第二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他们厌倦那种世俗虚伪的人际交往,所以宁可孤单也不愿意虚情假意地迎合别人。

第三种是为人深沉,他们心深似海,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所以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效社交上。

无论是哪种性格,喜欢独处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是丰富的,性格也是丰满的。独处,在旁人看来是性格的缺陷,而在他们看来,则是心灵的乐园。正如古人所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2.每天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讲职场和管理那点事,如果感兴趣,请阅读本头条号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呢?在有书君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性格内向者,朋友较少,每一次交流都是能量损耗。

首先来说一下第一个原因,对于很多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一来朋友少,能叫出来聚聚的本来就没几个,如果再翻一翻朋友圈,猜测大家都在忙着,很怕打扰到别人,就不太好意思联系了。另外,对于部分性格内向者来说,他们的能量供输系统是和外向者相反的。也就是说,外向者是从人与人的交流中获得能量,属于越说越有劲,越聚越兴奋的一类。而内向者则不一样,每一次的交流都是自身能量的一种损耗,越聚越疲累,一次长时间的相聚交流后,要更长的时间缓过来。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疲累,很多内向者只好从一开始就选择不联系。

二、社交障碍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交流障碍症状,具体分为社交心理障碍,社交功能社交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分别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惧的任务。这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有的患者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

还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同时,这类人普遍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容易阻碍了自身人际关系的发展,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

所以,有书君在这里温馨提醒,患有社交障碍的朋友,千万不要任由症状自然蔓延下去,应及时地去预约心理医生或相关专业的朋友,进行完善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找回一个更加健康的自己,去自然洒脱地快乐生活。

三、失败的交流后产生的后遗症。

其实这个原因可以算是第二个原因的引申,部分人社交障碍症状正是因为失败的交流经验所导致的,这种失败的交流经验可能来自于儿时:整个童年时期,你都很少与人产生真正的情感联系,很少有过亲密的情感感受,甚至是你的父母,也经常性忽略你的情感需求,对你的喜怒哀乐不怎么在乎,很少去关心你的内心成长。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你的内心对世界产生一种隔阂,养成了自己自足的内心世界,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较为孤僻冷漠的心理状态,一种失败的亲子情感交流经验导致你对外界没有期待,没有交流的情感需求;

这种失败经验也有的源于成年后,这种时期产生的后遗症是同样严重的,因为成年人的自尊会更强。可能某天因为事情误会或双方交流方法错误导致与人交流不顺或不快,那么一些人回去后会在心里数落自己:我都这么大的人了,与人交往还这么失败,内心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后,容易走向交流的极端——不交流。

四、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对于另一群人来说,不愿意主动联系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自身的交流观,在他们看来,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而独处,则是一个人的狂欢。在没有像竹林七贤那样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知己时,他们是不会为了交流而去和一个或一群志趣不同的人进行硬交流,这种生硬的交流无疑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而这种浅交流对他们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甚至是负效应的,因为在这种喧嚣繁闹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从而不能用来梳理思绪,审视内心,与书中“好友”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他们与自己独处,是一个寻找与自己和谐相处的过程,只有自己内心的和谐与安定,才能为他们的人生指明方向。不主动联系,是他们经过了深思后做出的决定,旁人只能表示理解。

你是这四种中的哪一种呢?欢迎留言评论,让我们一起进行快乐的交流。


有书快看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我要告诉你,我 一 点 都 不 孤单!我很享受独处!


我自娱自乐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看完下面的,估计你也能理解,原来世界上果然有不怕孤单的人。

我喜欢一个人逛公园,爬山,散步,甚至一个人骑车到山里去玩。

有一天,我刚好去公园爬山,在路上遇到两个女朋友,寒暄几句后,她们两就约我以后一起去爬山。当时我就吓坏了,感觉以后再也不能享受一个人运动的美好时光了!后来,我发现我和她们运动时间段不一样,真是好开心。


我又继续我独自运动的每一天。一个人运动好处真多,我可以边听音乐边爬山,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傻笑,甚至听到好听的曲子,还可以手舞足蹈一番。我还常常找个安静无人的角落,跳跳“广场舞”。一个人看花看草看各色树叶,听歌听鸟儿欢唱,真的很美好!要是有人和我一起,那可不同了,我得搜话题和她们聊,完全没心思欣赏音乐和美景。

因为我有一阵子总是去逛同一个公园,结果就有人打招呼。别人一打招呼我就紧张,心想糟了,以后要换路线了?

我还喜欢一个人逛街买衣服,喜欢就喜欢,不喜欢马上走。甚至一个人去餐馆,真的不要太爽。

我还一个人在电脑上看电影,一个人看书。总是有好多事都是一个人做的,还做的很开心。

甚至我一个人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走了北京十几个景点。一个人爬长城,一个人逛故宫,一个人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全是一个人逛的。感觉好极了。偶尔我会跟一下子旅游团后面,听导游讲,但基本都听不过十分钟,我就没耐心了,赶紧一个人走了。



好吧,我还一个人过年,并且觉得很好,至少比回家一大帮亲戚好,比过年天天拜年好。

所以,这些不主动联系的宝宝,大概都和我一样,很享受独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