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抗戰隨棗會戰,日軍如何形成對棗陽的包圍

1935年五月的隨棗會戰期間,日軍騎兵第四旅團七日推至長壽店以北地區;八日抵達鄭家崗、方家集;九日從蔡陽、張集渡過滾河後,沿滾河北岸快速向新野、唐河推進。

抗戰隨棗會戰,日軍如何形成對棗陽的包圍

日軍第十三師團則從黃家集、坪壩鎮向中國守軍第四十五軍發動攻擊,六日突破王志遠的第一二二師陣地,該師因傷亡巨大退守張家集。七日,日軍晚上偷襲了陳離的第一二七師師部,佔領雙河。

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北面,日軍第三師團開始迂迴棗陽的東北地區。騎兵第四旅團佔領新野後,向東移動攻佔唐河,與第十六師團會合。第十三師團則在棗陽東北地區與第三、第十六師團會師。

各路日軍對棗陽的包圍基本形成。

日軍的企圖是:縮小包圍圈,把中國第五戰區主力,特別是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壓縮在桐柏至棗陽間的狹窄區域內予以圍殲。

九日,李宗仁命令各部隊迅速撤退,並規定了撤退方向和路線。

抗戰隨棗會戰,日軍如何形成對棗陽的包圍

蔣介石覆電表示同意:

甲:鍾祥以北情況即趨變化,希即妥籌對策,予輕舉妄進之敵以嚴重打擊,牽制敵人於漢水以東地區。如狀況萬不得已時,須照下列要旨部署實施:一、劉汝明、劉和鼎兩軍,仍留置桐柏、大洪山內,擔任遊擊;二、湯恩伯集團可轉進樊城迄老河口地區,覃連芳軍轉進至老河口以西地區;三、張自忠集團轉進襄河佈防。

乙:已令孫連仲集團先在南陽集中候命,其餘可斟酌處理,具報為要。

這是一個把襄河以東全部放棄的決定。

可能考慮到這樣的處置過於悲觀,蔣介石很快又改變了主意,來電補充了幾點要求,其中要求之一是張(張自忠)集團攻擊鐘祥以北之敵,應令劉和鼎部協助之。

抗戰隨棗會戰,日軍如何形成對棗陽的包圍

左集團及湯部轉移態勢後,可暫在棗陽以北地區,牽制襄花公路方面之敵,使張集團之作戰容易,並相機予該方面敵人以打擊。”

蔣介石的意思是,部隊不要全速撤退,要適時採取積極進攻的態勢。而且,蔣介石甚至改變了庇護湯恩伯部的初衷,要求第三十一集團軍暫時留在襄花公路一帶牽制日軍。

從積極防禦上講,蔣介石是對的。

可是,這也正是日軍所希望的,因為岡村寧次的作戰目標就是在棗陽一帶“擊敗和追擊頑強抵抗的湯恩伯兵團的三至四個師”。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