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隨著結尾凱撒緩緩地閉上眼睛,整個猩球崛起的史詩篇章終於落下了帷幕。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經警告過人類,不要試圖尋找外星文明,否則人類面對的,恐怕不是和平,而是一場災難。明顯作為新生的文明群體,猿類和人類的對抗隱藏著的是兩種不同文明的對抗。這種對抗,是非此即彼式的,是你死我亡的,是必須一種文明最終戰勝另一種文明的。而在影片的結局,猿類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人類就此退出舞臺。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這樣的結局表面上看起來無疑是反人類價值的,那麼作為猿類的文明又是否在這種表面的結局上真正實現了超人類價值呢?答案是存疑的。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影片傑出的地方在於並沒有把人類和猿類作出片面化的處理,這也是在表達主題上可以做出深刻的地方。毫無疑問,猿類作為影片的主角,在觀眾看來好像比人類要更具有人性之美,但是猿類果真如此嗎?回到系列前兩集,當猿類開始團結成團體的時候,凱撒立下原則,猿類不殺猿類。但是科巴破了原則,同樣終極之戰裡凱撒也殘害了同類。那麼回到人類一方,是不是所有人類又都是嗜血獵手呢?當然不是,黎明之戰裡的人類男主角與猿類和平互助,並且修築水壩幫助他人,這難道不是人性之美嗎?所以在這兩種文明之中,惡與善是一直交織的,沒有存在全善,也沒有絕對的高下。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對此,影片當然也給出了一種權衡兩種文明價值的方式,也就是凝結在文明深處的兩個字:憐憫。其中涉及到了人類上校和凱撒之間的非常重要的關於“憐憫”的探討。凱撒質問上校沒有“憐憫”地殺害了自己的同類,上校問凱撒什麼才是“憐憫”,凱撒說和平相處,尊重生命。那麼上校則反過來質詢了凱撒,自己的孩子感染了傳染性病毒,而自己因此殺了自己的孩子確保其他的人類不會感染病毒,這又是不是憐憫。如此的道德困境的設置讓文明的對比顯出縱深感,凱撒明顯認同憐憫的範疇,但同時,上校又殺害了自己的妻兒,如此“憐憫”和“惡性”共生,才是凱撒這一文明所面對的終極難題,當然最後凱撒並沒有開下那一槍,那一刻既是對凱撒的考驗,也是對觀看者的考驗。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所以,並不是猿類文明去“戰勝”人類文明,如果仔細回想影片文本,人類的消亡就終極之戰來說,是人類自身的原因。第一是“相互殘殺”,也就是“憐憫”的喪失;第二是“上帝之手”,雪崩的降臨某種程度上也是自然的懲罰,歸根到底,是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所引起的反擊。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而猿類僥倖逃過天災,成為倖存的文明,是另一種人類文明的再繼續,但是結尾美麗天空充滿生機的畫面預示著這新世界的開始,嶄新文明的伊始。至此,影片的意義表達重點並不是在於這場文明對抗的誰勝誰負,而是勝出的文明在這場對抗中應該所習得的優秀品質。而這關鍵的地方集中在被猿類救下的小女孩的部分,她在詢問自己到底是“人類”還是“猿類”的時候,所得到的答案是“諾娃”,姑且不論諾娃的字面意思,就這裡所表達的,人類或是猿類文明都不是真正文明的前途,而回歸人性裡最“勇敢”,最“純真”,最“憐憫”的部分,才是一個真正文明意義之所在,而這些盡在“諾娃”的身上展現了出來。

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反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思考的地方

還是回到開頭的一段話,就影片的文本層面,它對今天的反思意義是可以到達足夠的深度以及廣度的,甚至如今的第三世界文明的興起難道不是對既有西方文明的威脅?而對於其他的社會層面的,無論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衝突的反思都些許地可以在影片中去找到思考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