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皮海洲:外資“抄底A股”之說 煽情大於實際操作

“外資更看重的是上市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更著眼於長期投資,所以在外資的眼中,‘抄底’的意義較為有限。”

近期有關外資看好A股市場、外資“抄底”的說法不絕於耳。比如,近日就有媒體推出兩組數據來表明外資“抄底”A股一事,認為外資看好A股長期價值。

一組數據是,截至9月5日,今年以來滬深港通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2312.53 億元。其中,自8月1日以來截至9月5日,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387.29億元。另一組數據是,截至7月底,外資持有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6%。而這一數據在今年年初時還只是2%。外資投資A股的佔比與傳統強勢機構如基金、保險開始接近。

後一組數據的真實性其實是存疑的。因為沒有具體的構成情況,因此也不便作針對性的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外資持股比例的增加還是事實。這一方面是A股納入MSCI,境外機構投資者存在被動建倉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藥明康德與工業富聯的上市,兩家公司的大股東都是外資股東,其對應的股票市值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是否納入到了統計範圍不得而知。但不論是A股納入MSCI引發的境外指數基金的被動建倉,還是藥明康德與工業富聯的上市帶來的外資持股市值的增加,這些其實都與外資是否看好A股投資價值無關。

至於說外資“抄底”,這種說法更像是一種煽情,甚至是忽悠。就“抄底”而言,至少要對底部進行認定。比如,認定目前的位置2700點以下是底部或底部區域,那麼,2700點以下的操作,可以認為是“抄底”。但2700點以下的“抄底”顯然不是外資的專利,國內資金同樣也可以“抄底”,而且國內的資金量要遠遠大於外資,因此,我們至少不能認為A股的底部都被外資“抄”去了,內資一樣也在“抄底”。

而除了“抄底”以外,外資同樣有可能是“洋韭菜”。從媒體引用的兩組數據來看,今年以來滬深港通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2312.53 億元,這些資金顯然不都是近期流入的。還有7月底外資持有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6%,這些持股的建倉顯然不都是7月底買進的。以A股納入MSCI為例 ,納入時間是6月1日。而當天的消息稱,相關的指數基金已在5月31日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建倉。而5月31日的上證指數是在3100點附近,目前的上證指數是在2700點下方,也就是說當時建倉的外資總體套牢了10%以上,某些個股的跌幅更大。那麼這些所謂“抄底”的外資是不是都成“洋韭菜”了呢?

實際上,A股對外資開放始於2002年QFII制度的推出,從那時起外資就開始進入A股市場。因此,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源源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外資“抄底”,也有外資“抄頂”,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現象。而實際上,真正“抄底”的外資其實是很少的。一是底部並不好準確判斷,二是外資剛進入A股時,也不會重倉進入,外資投資的重點是在債市而不是股市。所以,對於外資“抄底”也沒有必要予以誇大,甚至“神化”。

而且,外資進入A股市場也並非是奔著“抄底”而來。能“抄底”固然是好事,但沒“抄底”也無妨,即便是套牢了,外資也有資金來補倉。外資更看重的是上市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更著眼於長期投資。而從投機炒作的角度來說,外資不只是做多,更善於做空。因此,即便股市進入高位,外資完全可以通過做空來賺錢。可見,在外資的眼中,“抄底”的意義較為有限。只有國內的投資者因為習慣性看多做多,所以才把“抄底”看成是天大的事,這實際上是A股市場與國內投資者不成熟的一種表現。所以這種外資“抄底”的說法,也只能是拿來忽悠國內投資者。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