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维摩诘经》的空和《金刚经》的空有什么区别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法中的一部经书。这部经书叙述的是维摩诘菩萨向不同的人叙述佛法教义,用在家居士以不同方式度人的经书。因为《维摩诘经》里面讲述了很多的故事,比如“天女散花”、“请饭香士”等等,对于人物的刻画非常的强,所以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中国唐朝诗人王维,受《维摩诘经》的影响,更是在成年后就将自己的字改为“摩诘”,如果加上他的名字,正好是“维摩诘”。由此可见他对这部经的喜爱程度。

《维摩诘经》的空和《金刚经》的空有什么区别

《维摩诘经》是一部很难得的在家居士经,以居士处相而不著相而闻名。不著相,也就是对空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见了,不对被事物的假相而迷惑。那么,这部经对“空”的认识达到了哪一步呢?

文中以维摩诘菩萨示疾引出一系列的话题。当中有国王、官员、无数千百姓等前往问疾。维摩诘菩萨就用这个机会向他们讲法,以方便法门来度化他们。不得不说维摩诘菩萨的方便智慧令人赞叹。维摩诘菩萨示疾这件事情被佛陀知道了,佛陀明白维摩诘菩萨示疾的意思,就打算派舍利弗、须菩提、目犍连、弥勒佛等尊者前往,谁知道他们都知道维摩诘菩萨智慧的厉害,都说自己“不堪”去。

后来问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说出了所有人不敢去的原因,是因为维摩诘菩萨“辩才无滞智慧无碍”,而问疾必须得有与她相匹配的智慧才行。最后由于佛陀要求她去,文殊菩萨没办法,就去了。

《维摩诘经》的空和《金刚经》的空有什么区别

这一次跟着去了很多有智慧的人,包括佛、菩萨、天人,以及佛的各大弟子和大众,维摩诘菩萨告诉了他们菩萨的“病”的来源,用这个机会将“空”解释了一遍。这个地方其实很重要。因为来的人当中,须菩提是佛的所有弟子中的“解空第一”。但是他都不敢作为首领率大家来“问疾”,可见维摩诘解空比他要厉害。那么,维摩诘菩萨讲的“空”是什么样的呢?

在第五品中,维摩诘菩萨说了很多的菩萨行。或者是菩萨应当遵从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虽然是“无相”,但其实都是“有行”。这里的“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菩萨度人是要动用自己的身体,动用自己的思维,动用自己的一切智慧的。也就是说,无论以任何一种方式去度人,菩萨都是要有动作的。这里的“行”,虽然说是菩萨无相或者是不著相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她的思想深处还是有更深层的念头在里面的。这种更深的念头,就是“行”。如果思想深处没有这个“行”,就达到了彻底的清净、明心见性。正因为菩萨是有“行”的,所以菩萨的这种度人的行为称之为“菩萨行”。

也就是说,维摩诘菩萨讲了那么多,主要是落在“菩萨行”上面来讲,无论是示疾也好,对佛法的认识上也好,运用佛法也好,度人也好,都是用菩萨的角度进行诠释菩萨应该怎么样去做,也代表着菩萨应当遵从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也代表着菩萨对佛法的认识程度。因为只有她认识到那种程度,才会照着认识到的佛法去行动。如果认识不到,是不会照着去做的。

上面说的是维摩诘菩萨所讲的“空”,就是所谓的菩萨行的空。

《维摩诘经》的空和《金刚经》的空有什么区别

在另外一部佛经《金刚经》中,也讲到了“不著相”,也就是“空”。在云来看来,《金刚经》中佛陀讲的空的涵义是比《维摩诘经》里讲的“空”的涵义是要高的。高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刚经》里的空是什么样的。

《金刚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就是说,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见识,其实都是假的。其中包括菩萨看到的众生的苦和菩萨自身行的“菩萨行”。并且,佛陀还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的空,指的是对所有的事物,包括对大千世界、微尘、佛法等等一切的一切,在佛陀的眼里,已经完全变了样了,空了。

佛陀讲的空就是,只要你一动念,一想、一行、一说,就都是假的。当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后,得知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佛法”来运行的。佛陀自身对自己是没有“佛”与“法”的概念的。他只会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行事。所以称之为“如来”:彻底的抛弃自身的任何想法与观念,遵循着事物的运转规则行如意之法。这就是佛行和菩萨行的根本区别。

说白了,菩萨行是因为看到了事物有法而为之的一种行为方式,佛行是看到了事物有法,但是自身不为的一种行为方式。菩萨思想的有为,是因为对佛法有认识,但是自身化不成法,只是去遵循法的一种境界。而佛行是因为洞彻了法的真相,并且将自身化成了“法”的一种境界。

《维摩诘经》也好,《金刚经》也好,都是让人看了以后,去拓宽人的思维方式,增加自己的智慧,同时还要按照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在世俗中去做梵行的。如果光是看但是达不到梵行的目的,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维摩诘经》其实是站在在家菩萨的方式上,诠释了对佛陀所讲的“戒定慧”的理解。

《维摩诘经》的空和《金刚经》的空有什么区别

当然了,不同的人看这些佛经,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见解,才产生了不同的修行路线。比如走智慧路线的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走解空路线的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以及头陀第一的大迦叶、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等等。所以,云来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佛经而已。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不妨拿出来说一说,给大家作为一种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