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餐飲業作為滿足居民“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之一的行業,有著龐大的規模。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餐飲收入已經接近4萬億。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實體餐飲逐漸走向了與互聯網相融合的經營模式。

目前,線上線下一體化成為餐飲行業的主流發展趨勢,無論用硬件技術設備提升消費體驗,還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營銷,或是供應鏈的不斷升級,都是新餐飲的種種體現。互聯網對餐飲行業在各方面的轉型起到了推動作用,也重構了餐飲市場的利益分配格局。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8年Q2國內新餐飲行業公開數據的收集整理,並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國內新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

歷年國內餐飲業收入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為32310億,同比增長高達16%,在居民消費能力持續增強、行業創新轉型的驅動下,國內餐飲業呈現了大眾轉型、結構優化的新趨勢。也是從2015年開始,我國餐飲增速持續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的整體增速,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

到了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35799億元,同比增長10.8%,仍然保持著很高的增長率。不過傳統餐飲卻面臨著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困局,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的淨利潤率僅為4.7%。

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接近4萬億,當然行業中仍以數量眾多的中小商家為主。與整個行業穩步增長不同的是,餐飲企業經營難度越來越大,在北上廣深,每月餐飲門店的倒閉率高達10%,一個餐飲門店的平均壽命時長為3-4年,短則幾個月便終結,高淘汰率成為餐飲行業的常態。

餐飲行業互聯網化歷程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餐飲行業互聯網化的歷程大體可以歸為三個階段,首先是PC時代的信息在線化階段,以點評類網站為主,用戶通過點評網站查看附近的商戶信息和評價。

其次是在2009年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團購和外賣平臺漸漸湧現,讓餐飲消費支付和交易環節線上化。而現在則是通過智能化系統將商家與用戶線上線下行為連接,目前餐飲消費形成了便利性、個性化、品牌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趨勢。

智慧餐飲在商戶端的價值體現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智慧餐飲通過自動化的軟件系統將餐廳的各個環節智能化,打通了線上預訂、排隊、點餐、買單、儲值、發票等多重功能,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出錯率,緩解餐廳前臺的壓力,幫助餐廳降低人力成本。

其次,經營的各種數據和消費數據,可以幫助餐廳分析用戶行為偏好,為菜品研發和定價進行指導。管理者也可實時對員工進行管理,查看賬單詳情、客流量和盈虧平衡,並通過數據輔助經營。

在線生活服務平臺是消費者瞭解餐廳的主要途徑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居民生活的不斷滲透,以及80、90後網生代消費者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力軍,當前市場對手機點餐、等位及支付的需求與日俱增。

調查數據顯示,用戶瞭解餐廳的渠道多為在線生活服務平臺,如美團點評、口碑等,約佔受訪用戶的71.6%,當然這些生活服務平臺也能看到其他用戶的評價、消費水平及所在位置,可以輔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其次,通過親朋好友的推薦也是瞭解餐廳的一種方式,而且推薦的質量比較有保障。當然,線下廣告也是主要的瞭解渠道之一,如街邊傳單或者店慶宣傳等。

餐廳口碑是消費者最在乎的因素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調查顯示,消費者在選擇餐廳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餐廳的口碑及評價,佔受訪用戶的78.9%,無疑好的口碑評價是決定用戶去與否的重要標準,不過多數用戶還是擔心平臺存在刷好評來提升口碑和曝光率的情況;當然,餐廳價格和位置也是消費者選擇時著重考慮的因素,另外是否有優惠券也佔據了相當多的比例。

多數消費者每月外出就餐2-3次

速途研究院:2018年Q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如今外出就餐市場愈發年輕化和高頻率,其中有54.6%的用戶表示每週都會與朋友或家人外出就餐,多數情況下是每週一兩次。而在消費金額方面,大多受訪者平均花費金額會超過100元,高頻次高消費成為年輕人外出就餐的重要特徵,進一步加固了年輕人在餐飲市場中所佔據的重要角色。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用戶的行為和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餐飲這一傳統行業也同樣如此。智能化為餐廳帶來了高效的服務、精準的營銷和便捷的管理,顯著提升了餐廳前臺和後廚的工作效率。當然穩定的消費增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和跨界競爭者,屆時餐廳則需要加速數據化進程來提高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