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脑血栓和脑栓塞有什么不同啊?

小冯钢琴


咱们先从头捋一捋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医学上也叫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类是缺血性脑出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这一类的,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病因不同,治疗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1、形成原因不同。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以及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自身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造成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身体内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后,随血流到脑血管中,使得相应的脑组织供血、供养完全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发病在脑内,病根儿却在脑外。

2、病发状态不同。脑血栓的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患者醒来后发现自己突然不能讲话,不能随意活动。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往往突然发病。

3、既往病史不同。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4、发病状况不同。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说话不利索为主要症状,脑栓塞发病后,除了半身不遂和言语不利外,还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

5、发生时期不同。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几秒到两三分钟症状达到高峰,且多无明显先兆。


急救医生贾大成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病,人们常常易于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于缺血性中风,其实又不是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堵塞于脑血管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

(1)发病年龄:脑血栓发病年龄多较大,多在55岁以上。而脑栓塞则多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身上。

(2)病史:脑血栓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而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额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3)起病形式: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在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而脑栓塞往往是在活动中,特别是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

症状表现:脑血栓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而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



脑血栓是指:

脑血栓形成是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因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脑缺血坏死。常见病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血栓的进展。其他病因有非特异性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外伤等。

脑栓塞是指:

脑栓塞是指来自病变部位外的栓子阻塞脑血管而发生的突发性脑血管闭塞,脑缺血坏死。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为房颤患者心脏内血栓的脱落,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溃疡脱落以及感染的细菌性栓子等。


两种疾病的形成虽然很相近,但也有其特点:

a.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栓子的大小、数量、部位、心功能状况等因素有关。

b.发病急骤,症状多在数分钟或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c.意识障碍常见,较大栓塞或多发性栓塞时的患者可迅速进入昏迷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d.检查伴有原发病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