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今天老常來跟大家講講一個不知道能不能說的秘密,為了讓大家有個更明確的概念,我們先來一個歷史名人小故事。


牛頓也當過“韭菜”?

牛頓,都知道他是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你們知道嗎?他還有一段苦逼的炒股史。

他曾經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賠了兩萬多英鎊,這相當於他10年的收入之和。

呢麼就有朋友想問了,牛頓究竟買了那家公司的股票。

英國國王喬治一世曾經擔任這家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這家公司,擁有英國在南美洲地區的貿易專營權,可以說是非常牛逼了。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南海公司”成立於1711年,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便於英國政府對南美洲進行貿易擴張。

到了1718年,英國國家債務總額累積達到了3100萬英鎊。為了迅速籌集還債資金,不堪重負的英國政府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賣給公眾。

於是政府和公司就開始造勢,說他們在這個地區發現了金礦、銀礦、香料之類的東西,是如何如何賺錢等等。隨後,公司股價暴漲,在政府的默許下,公司管理層為南海公司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故事。

很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了,南海公司海市蜃樓般的利潤前景,英國公眾超乎尋常的投資狂熱瞬間被喚起。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當時的南海公司股票可以說是一票難求。於是,接下來,公眾開始想方設法尋找第二家、第三家南海公司,一時間,類南海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從1720年1月份到6月份期間設立的類似公司達161家。由於這些類南海公司的設立,極大地衝擊了“南海公司”股東的利益,其中包括了許多英國議會議員,甚至還有當時的國王喬治,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英國議會於1720年6月11日,通過了“泡沫公司取締法”,嚴格限制股份公司的申請,同時還取消了業已授予一些公司的特許權。遺憾的是,這些措施並沒有挽救“南海公司”,1720年金融恐慌,最終也波及到了“南海公司”。

在1720年8月25日到9月28日,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從900英鎊下跌到190英鎊,到12月份最終僅為124英鎊。當年底,政府對南海公司資產進行清理,發現其實際資本已所剩無幾。那些高價買進南海股票的投資者遭受了巨大損失,政府逮捕了某些人,另有一些董事自殺,然而這些老常認為都是用來堵公眾的嘴的。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南海泡沫”事件使許多地主、商人失去了資產。此後較長一段時間,民眾對參股新興股份公司聞之色變,對股票交易心存疑慮。南海公司的騙局,像一盆冰水澆醒了眾人。

牛頓本人也因為此事而留下了一句名言:

“我能夠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

牛頓這句話說出了,在瘋狂資本利潤追逐下,人性的貪婪是無法想象的。但是當我們重新審視整件事情的時候,不禁要問,究竟有多少人,因為追逐利益而置國家經濟和信用於不顧呢?

南海騙局已經過去300多年。但利用特權套利,蠹弊國家經濟的現象,卻一直存在。


誰才是“斂財者”

提到危害我國經濟,大部分“平頭百姓”可能最想說的就是房地產。

有人說,就是因為房價的暴漲,讓錢無法流入實體經濟,因為高房價,阻礙了多少年輕人去追逐夢想。好像,房地產就是萬惡之源,只要房價跌了,經濟就會好轉一樣。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看下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流轉情況。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無論賺不賺錢,維護資金鍊其實才是開發商的核心內容。從拿地、在建、到銷售過程,都是在做資金的閃轉騰挪。越大的開發商,項目越多,就越不能停下腳步,獲得的收益都要源源不斷地重複投入到購買土地的過程中,後期的資金鍊就會越來越吃緊,如履薄冰。

然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一舉一動都是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的,他背後是誰?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是銀行!

其實銀行,才是背後的資金支持者,

其實銀行,才是你最大的房東。

據統計,在房地產相關資金的實際操作中,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中直接和間接來自銀行貸款的比重至少在60%,而國際通常水平是30%~40%,美國是20%。

這樣比例的融資後果是什麼呢,開發商不斷收割著買房的小韭菜們,而銀行又收割著看似巨無霸的房地產商,所以老常和很多朋友在討論有關房地產事情的時候,老常都會說,其實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點沒大家想的呢麼高,根本稱不上是暴利。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據2018年7月19日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統計,選取的總樣本為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120家上榜企業,從數據上看中國銀行業利用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中國10家上榜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約人民幣1230億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平均利潤(31億美元),也高於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元)。

這10家銀行的總利潤更是佔了120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而美國銀行總利潤僅佔126家美國入榜公司的11.7%。

推高「房價」的真正凶手,有幾個人敢說?

有人說,銀行,就好比是一把剪刀。

人群的財富差距形成了剪刀差,站在刀背上的人利用槓桿,實現財務暴富,刀刃下的人則被不斷收割,造成資產縮水;經濟結構也是剪刀差,實體經濟無法獲得優質的低息貸款苟延殘喘,而虛擬經濟因為獲得大量投機資金變成了臃腫的胖子。胖子越來越胖,最終會因為過於負重而無法前行,最終滅亡。

不便多言,點到為止。


你的關注是對老常最大的支持,老常會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內容,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