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地球公转有什么地理意义?

听说你爱吃包子


第一,什么是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第二,地球为什么要绕太阳公转?

这是由太阳质量和地球质量的不同造成的,所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各行其道,都是以太阳为中心,归根结底是由万有引力决定的。

但是,太阳系还有太多的其他天体的影响,所以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轨道并不是正圆,而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第三,地球在怎么绕转太阳呢?

方向:和地球自转一样是自西向东。

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其实就是一个恒星年。

距离:1月初距离太阳最近,约1.471亿千米,七月初距离太阳最远,约1.521千米。



第四,地球公转对地球本身会产生什么影响?

公转和自转会对地球产生不同的影响,公转对地球影响主要有:地球的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因为地球本身就是倾斜的,是以地轴为中心自转,过地心并以地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叫做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23°26′,这就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变化的,夏至日直射范围最北到23°26′,冬至日最南到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就是一个回归年。

所以,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夏季和冬季的昼夜变化,以及地球表面的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通俗的说,地球公转使地球从不同的角度接受太阳辐射,那么由于地表接受的热量变化就产生了不同的季节,温度带。

谢谢查阅。


地理你好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的运动中心是太阳,运动周期有回归年和恒星年之分,而恒星年是公转的真正周期,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轨道是个椭圆,所以有两个焦点,那么就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根据开普勒第二行星运动规律可知,近日点的速度要快于远日点的,以上是公转的基本概况,那么地理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因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变,进而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极点递减。第二,地球公转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这个也是要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来考虑,比如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继续向南移动,那么对于北半球来说,应该是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且北半球高伟度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此时则相反,第三,公转还会导致五带的出现,有直射的纬度叫热带,有极夜极昼现象的叫寒带,剩下的叫温带,第四,还会出现四季。





脂芹1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在曾经的地理学习中就有了解到,现在我结合现今的主流的研究观点,对于地球公转的主要地理意义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希望能给你提供相应的参考。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进行回归运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移动。

具体表现在: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正好处于北回归线上;到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又会开始向南移动,于是秋分时,又回到赤道上;然后又继续向南移动,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又位于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向北移动,春分日时回到赤道。根据这样的规律太阳直射点一直循环往返运动。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

地球的公转导致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会产生不同,同时又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使得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地球的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照射的强烈和太阳光线和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的时间段就会有不同的气候了,而一年四季也就互相更替了。

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主要的方面总结,其他的一些方面也是有的,希望可以为你作为参考,对你的理解有一些帮助!


地质知识科普中心


两种力,一种是太阳的吸引力,一种是地球自己的转向力,是地球公转的作用力。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就像人类用火箭🚀送到太空中的卫星一样,卫星按一定轨道围绕地球高速转,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公转与转向 遵循宇宙天体规则,地球在自转和公转在太阳的运行轨道时,始终保持在固定的方向,为使地球的经线与太阳保持固定的方向,因此地球每天平均向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即365天/360度。 地球公转方向本初子午线 ,子午线是表示地球上一天时间的变化,子午线也就是地球上的经线,人类为度量方便而设定出来的辅助线,定义在地球表面任意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与南北的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叫做经度,就是几时区间。

天体运行自有轨道,遵循规律,保证运转正常,也是各种力量的较量,而地球公转的意义就是:

1决定太阳和地球的垂直高度,温度

2昼夜的长多,四季变化

3公转使地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等地球环境


邹立军


由于黄赤交角(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的存在,伴随地球公转产生一系列地理意义,目前公认的有三方面。第一,昼夜长短变化。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以北半球为例,每年夏至日(公历6月22日前后)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公历12月22前后)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与秋分日(分别为公历3月21日前后与公历9月23日前后)昼夜等长。中间为过渡期,例如北半球的10月2日与10月1日相比,10月2日的白天更短夜晚更长。第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全名正午太阳高度角,即正午时分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90°)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则相反,中间为过渡期。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证就是影子,同一个旗杆夏季影子比冬季短,就是太阳高度变化导致的(旗杆,旗杆的影子和太阳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其中旗杆高度和直角不变,所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大,影子越短)。第三,四季冷暖差异。这一点是在前两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辐射的热能量越多。夏季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所以炎热,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所以寒冷。


小糊涂神658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转。它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具体运动情况是: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照射在赤道上,夏至日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照射在赤道上,冬至日照射在南回归线上。这样往复的运动。因此,对于同一个地方来讲,它在不同的日期昼夜长短就不一样。以我国为中纬度地区为例,冬半年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因此昼短夜长,到了夏半年,太直射点移动到了北半球,所以昼长夜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夏天你会感觉到太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此外,在同一天,全球的昼夜长短也不一样。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即都是12小时。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随着纬度的升高昼越长,在北极圈以内还会出现极昼现象(白昼24小时),南半球刚好相反。等到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随着纬度升高夜越长,在北极圈以内还会出现极夜现象(黑夜24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一天中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也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对于全球来讲,太阳高度角在同一天中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近大远小。什么意思,就是越靠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这就是为什么你同样在一个地方生活,冬天觉得冷,夏天觉得热。这就是因为冬天和夏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差异导致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你感觉到的气温也就不一样。

三、产生四季和五带。正是因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同,地球的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也不相同,依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把地球上的温度带划分为五个: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这里所说的四季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四季,而是天文四季。天文四季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来划分的。例如北半球天文上的夏季,就是指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这个和我们生活中的夏季略有差异。同理,北半球天文冬季是指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的日期,即12月22日前后。


爱地理的郭先森


由于地球的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和太阳存在一个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带来了五带的划分,根本原因是热量分配的不均匀导致的。五个热量带的划分是:南北回归线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为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为南温带,南极圈到南极为南寒带。

四季的更替为我们的地球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太阳,太阳源源不断的给地球输送能量,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丰富,带来了物种的丰富。温带主要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量减少,植物和生物也没有热带丰富,但分布范围广阔。寒带由于热量不足,温度较低,生物分布减少,冰川广布。

地球上各个温度带之间的热量交换影响着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使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


贝壳鱼鱼鱼


不能单纯的讲公转的地理意义。因为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所以您的问题应该改为公转与自转的共同意义!

公转与自转的共同意义是产生了太阳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这两种变化又一起导致了五带的产生和四季的变化!希望能帮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