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弱小的周國在牧野之戰後如何逐步瓦解殷商殘餘勢力?

弱小的周國在牧野之戰後如何逐步瓦解殷商殘餘勢力?

牧野之戰後,周朝消滅了商朝,取而代之,但商朝殘餘勢力還很強大,周朝用釜底抽薪、正名、拉攏、打壓、威懾、分化、遷徙、集中管理等手段,逐步瓦解了商朝殘餘勢力,使政權實現平穩過渡,保障了周朝800年的基業。

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鹹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

——《史記·周本紀》

一、釜底抽薪

對百姓恩威並施,爭取人民支持。同時也是對殷商貴族釜底抽薪的一個策略。即使殷商貴族想反叛,沒有民眾的支持,一樣難以成大事。

1、等待是門藝術:通過主動與被動的關係、等待的時間、等待的環境等立威。

2、溝通的方式:設立中間環節,拉開與百姓的距離,體現君主的“勢”。

3、在做足“威勢”之後,對百姓以禮相待。

4、慷他人之慨,給百姓錢財和糧食,實實在在的好處,收買人心。

弱小的周國在牧野之戰後如何逐步瓦解殷商殘餘勢力?

周武王收買民心

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覆軍。

——《史記·周本紀》

二、誅首惡

再次殺死帝辛及其妃子,懸首示眾,以示正邪不兩立,同時威懾殷商殘餘勢力。商天子帝辛都被我殺了,你們比他還厲害嗎?

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

——《史記·周本紀》

三、正名

1、抬死人打活人。商朝的先王們都是好的,只是子孫帝辛不肖,讓商朝的遺老遺少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而死人是不會跟活人爭奪利益的。

2、天命說。都是上天的旨意,你們要服從。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了。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閎夭封比干之墓。行狩,記政事,作武成。

——《史記·周本紀》

四、樹立典型,拉攏殷商殘餘貴族,同時武力威懾

1、樹立典型

帝辛的兒子祿父,這個是個非常敏感的焦點人物,怎麼處置他至關重要,殷商的殘餘勢力都在盯著看的。

(1)有亡國、殺父、破家之仇,這輩子都沒法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只要有機會,一定會造反的。留著就是隱患。

(2)可偏偏殺不得。如果殺了他,殷商的殘餘勢力都會感受到恐懼,只能與周朝抗爭到底了,而殷商的殘餘勢力還很大。甚至都不能治祿父的罪。

(3)讓他活著,還要活的很好,釋放一個友好的信號,這樣才能讓殷商的殘餘勢力安心,對帝辛的兒子都這麼好,其他人的就更不會追究了。

來不及獎賞的時候,先獎賞功勞最小的那個,給他相對比較高的獎勵,其他人的心也就踏實了;來不及懲罰的時候,先懲罰罪孽最深重的那個,給他相對較輕的懲罰,其他人的心也就安心了。

(4)給他尊榮,但不能讓他掌握實際權力,武王讓自己的兩個兄弟輔佐他治國,說是輔佐,其實就是架空祿父,並監視他的行為。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即使殷商殘餘貴族想反叛,但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而他們的頭恰恰是被周朝所控制的。

2、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弱小的周國在牧野之戰後如何逐步瓦解殷商殘餘勢力?

商箕子像

把箕子從牢獄裡釋放出來,表彰商容的里巷,給比干的墓培土築墳。箕子、商容、比干都是殷商貴族、國家高管,雖然被殺、被囚禁或被罷免,但勢力都還是有一些的,通過施恩來拉攏這些勢力,鞏固國家治理。

3、武力威懾結合政治宣傳

“行狩”不是去打獵,而是帶著軍隊巡視諸侯,說白了就是去秀肌肉的,武力威懾各諸侯國,類似現在的軍事演習。同時加大政治宣傳力度,威懾的同時拉攏,雙管齊下療效好。

封諸侯,班賜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襃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餘各以次受封。

——《史記·周本紀》

五、分封諸侯

弱小的周國在牧野之戰後如何逐步瓦解殷商殘餘勢力?

周代的分封形勢圖

1、封諸侯。

(1)封商紂的兒子祿父在朝歌(存在時間很短),差不多就是後來的衛國所在地。後來封微子啟在宋地(如圖中藍色框內)。這兩個區域均為商朝的舊都城所在地,也在周朝管理的中心區域。一來殷商遺民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感和牴觸。二來有利於周王朝進行直接監視和控制。

(2)宋國,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土壤肥沃,看似很優待,實則不然,這些地方完全沒有天險可守,可以說是一馬平川,非常適合騎兵、戰車作戰,而周滅商的時候,軍事上的優勢就是戰車。軍事才是國家存在的基礎。

(3)而以朝歌和宋國為中心,設立兩個包圍圈,第一個包圍圈為古代聖王的後代(如圖中綠色框所示),第二個包圍圈是周朝王室宗親和功臣們(如圖中紅色框所示)。

2、分諸侯

(1)諸侯的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裡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

(2)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治理諸侯國,保衛國家。

(3)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

“分”諸侯是限制諸侯及卿大夫的勢力,保障王權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

弱小的周國在牧野之戰後如何逐步瓦解殷商殘餘勢力?

金字塔式的分封制

營周居於雒邑而後去。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史記·周本紀》

六、主動解除武裝,釋放和平信號,安定殷商殘餘勢力的心。

1、做好了遷都的規劃,加強對太行山以東區域的管理。

2、要和平,不要戰爭。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隊解散,告訴諸侯,尤其是殷商的殘餘勢力,未來不打仗了,安定他們的心。

但也有可能是個陰謀,讓反對勢力浮出水面。知道你在警戒,別人只會更加小心,但知道你解除武裝了,那就會放鬆警惕,該造反就造反了,用現代的話說叫“釣魚執法”。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則肯定這一假設。

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頗收殷餘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康叔。

——《史記·周本紀》

七、武力征服並分化殷商殘餘勢力

1、之前主動解除武裝,但在武庚、管叔、蔡叔等作亂時,可以立刻組織起可以攻打三個諸侯國軍隊?而且戰爭勝利了,之前真的有解除過武裝嗎?

2、把殷商的遺民封給武王的弟弟衛康叔,而封微子啟在宋地,繼承殷朝的後嗣。祭祀歸一塊,民眾歸一塊,精神和肉體的分離。

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成王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息慎之命。

——《史記·周本紀》

八、武力征服、集中管理及政治警告

1、遷移殷商遺民到中原地區,集中管理。也通過遷移的動作,來削弱殷商貴族的勢力。

2、東征淮夷,消滅奄國,遷移奄國的國君到其他地方,徹底消滅不臣服的殷商殘餘勢力。

3、在征伐及遷移的過程當中,均伴隨著政治警告。

點評

周朝在分化瓦解商朝殘餘勢力的時候,手段很齊全,完全可以作為企業併購的善後工作的經典教材。

友友們怎麼看周滅商後這一系列舉措的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互動,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本號特點:英雄權謀+厚黑歷史+現代商業

歡迎友友們關注、互動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