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生完“疫苗事件”的氣,還有這兩件事在等你

生完“疫苗事件”的氣,還有這兩件事在等你

剛入伏,就讓人狂躁不已。

疫苗出了問題,這可是大事兒。

事發在7月15日,國家藥監局檢查出了長春長生的造假狂犬疫苗,隨後又扒出了去年10月,長春長生和武漢生物生產出效價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事件。最後,某大V自媒體的一篇“疫苗行業三巨頭髮家史”引爆了整個事件。

一時間,整個網絡都被滔天的議論、譴責、和謾罵淹沒了。的確,醫療造假性事件本就罪無可赦,再加上問題是出在和自家寶寶密切相關的疫苗上,更加是忍無可忍。

可憐天下父母心,和所有爸媽一樣。規劃君也在得知此訊的第一時間,奔向了寶寶的疫苗本,開始比對注射疫苗的廠家和批次。雖然沒踩雷,但仍是疑雲密佈,更不用說那些踩雷的家長該有多驚恐和憤怒了。

但此事不是憤怒能解決問題的,各位家長應該保持理性,正確應對:

1、如果中招,先耐心等待後續調查結果,屆時去醫院檢查抗體,再決定是否補打;

2、如果沒中招,也別被輿論情緒影響,過分“妖魔化”國產疫苗。別耽誤正常接種,也別急著盲目帶出境去補打進口疫苗。畢竟疫苗的本質也是病原微生物,不能瞎打。

事故發生後,國務院也迅速做出了反映,李克強總理明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咱們不能因為現在爆出的問題疫苗而因噎廢食,這樣傷害的反而是自己。

歷史上,美國、英國、日本都發生過大範圍的“疫苗抵制”活動,結果無一例外地導致了大規模的疫情爆發。

還有,各位吃瓜群眾別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態,收起你們的負面情緒,咱們來說兩件更重要的事——病和錢。

一、病

這年頭,誰還沒個病?

隨著老齡化、二胎、消費升級等等社會現象的凸顯,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前段時間的《藥神》電影直戳大家的心窩子,也掀起了大家本來就頗為擔憂的醫療保障問題。

生病了得治吧,治病得用藥吧,病的重還得上進口藥和高端治療吧,這個花銷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如何緩衝,如何減小傷害,可能最現實的方法只有保險了。

保險的本質是一種槓桿工具,它通過有限的錢,利用槓桿原理,將你可能遇到的那些難以承擔的經濟風險進行轉移。應對疾病的最優保障,就是重疾險+醫療險。

舉個栗子,小明今年30歲,買了一款50萬保額的重疾險,保障至70歲,年繳保費3000元。如果他在期間不幸患上重疾,相當於用≤12萬(注:最大繳費=40年*3000元)的花費,獲得了50萬的賠償,槓桿比率高達5倍左右,甚至更高。

與此同時,如果他還有一份醫療險,則能實報實銷,解決最實際的治療問題。比如肺癌,想減輕治療痛苦,就得用一天幾百塊的進口藥,這部分社保沒法解決。可年繳不過幾百元的百萬醫療險,可以讓病人不再為高價藥費和治療費擔憂。

人是一種高彈性生物,硬抗也能活下來,可想活得舒服一些,你就不得不為之做些準備了。

二、錢

在錢這方面,最為直接受到疫苗事件影響的,應該就是醫藥板塊的股票和基金了。各位還沒生娃或者至今單身的小夥伴,別以為自己暫時躲過一劫,快去看看你的投資資產中,是否有相關基金和股票。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利空,週末整個基金圈都在預測週一會跌多少。

這兩天,規劃君也溝通了一些重倉醫藥股的基金經理,雖然他們認為整個行業長期沒有問題,但短期的影響不可避免,一來強勢了好一陣兒了,二來從歷史上三聚氰胺、塑化劑等利空影響看,這次疫苗估計也沒法樂觀。對此,相關基金都會下調估值。

果不其然,今天一開盤,醫藥板塊就集體暴跌,長春高新、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普利製藥、沃森生物等以疫苗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紛紛跌停,開盤半小時,整個醫藥醫療板塊的市值蒸發超過500億元。

如果你手中恰好有相關權益類資產,可以考慮避避風頭。

  • 單筆買入的話,有浮盈的儘早止盈,有浮虧的根據自己的止損點嚴格操作;
  • 定投的小夥伴,可以繼續,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在近幾期減少投資份額,待市場跌了一陣後再恢復現有投資份額,這也是一種避險方式。

小提示:怎麼判斷自己所持基金有沒有踩雷?

看季報。近期正好是基金二季報披露的高峰期,大家可以從二季報中看到基金的持倉情況,看看前十大重倉中是否有醫藥板塊,特別是疫苗相關的股票。

對於那些目前既沒有孩子需要擔心,又沒有投資需要管理的小夥伴,也沒什麼好竊喜的。是時候抓緊時間為未來做打算了,因為你不會永遠年輕,並且遲早有一天,會有等著你守護的親人和家庭。未雨綢繆,從來都不是無用功。

生完“疫苗事件”的氣,還有這兩件事在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