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土豆“十八變”——河北新樂東王鎮調整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農業發展

黑土豆、紅土豆、黃土豆,五顏六色的土豆令人眼花繚亂;土豆饅頭、土豆蛋糕、土豆燒酒,各種土豆製品讓人食指大動,在河北省新樂市東王鎮盛輝土豆專業合作社上演著土豆“十八變”。

新樂市有獨特的沙地資源,大棚西瓜、甜瓜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近年來,東王鎮立足實際,以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為切入點,以做大、做強、做優土豆產業為目標,通過合作社+基地+社員+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產業發展,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新樂市原有一些村民種植土豆,由於沒有形成規模,品種質量也不一樣,因此賣不上好價錢。為了將土豆產業做大,在東王鎮政府的幫扶下,2008年盛輝土豆專業合作社成立,採取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銷售,並聘請農業專家指導,實現土豆的標準化種植。目前,基地種植面積達7000餘畝,登記入冊社員145戶,農戶500多戶。

合作社負責人郝勝輝說,合作社種植的“荷蘭十五”土豆皮薄、色純、個頭勻稱,深受城市居民的青睞,畝產達6000斤以上。而且6月份收穫上市,正好與5月上市的山東土豆,9月上市的西北、東北土豆錯開了上市時間,吸引了內蒙古、黑龍江等一些大的客商到地頭收購。他本人流轉了300畝地種土豆,每年淨賺60多萬元。

東王鎮孔村的郝建強說:“如果沒有合作社的幫扶,今年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收成。”他家裡祖祖輩輩種西瓜,但近幾年效益不是特別好,想外出打工卻因家裡孩子小離不開。正在犯愁之際,郝勝輝動員他加入土豆合作社一起種土豆。一開始他還有些猶豫,但郝勝輝承諾,入社後種子、化肥等農資社裡先墊出來,種植機械也可以先免費使用,而且合作社負責聯繫銷路,等土豆銷售以後再結算前期費用。聽了加入合作社的優厚條件,郝建強果斷把自己的10多畝地全種上了土豆,又流轉了50畝土地,按照合作社的標準種植,當年就嚐到了甜頭。

郝建強算了一筆賬:60來畝地,每畝產量6000多斤,每斤0.6元,除去租地、人工等成本,每畝純收入2000多元,加上一季玉米,每畝能達到3000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是十幾萬元的收入。他明年還打算再多流轉一些地,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從不情願,到試著種,再到嚐到甜頭後搶著種,與郝建強相似,合作社大多數土豆種植戶都有著這種經歷。在農民眼中,土豆也逐漸由可有可無的“配角”上升到“主角”的地位。

隨著合作社發展規模的增大,近幾年,東王鎮黨委、鎮政府把其發展作為政策扶持的重點,加強財政支持力度。特別是新樂市委開展“揚正氣、做貢獻”活動以來,東王鎮將活動精神落實到推動合作社發展的具體行動之中,通過省、市級預算資金傾斜,爭取各項補貼資金,使合作社從翻地到播種、管理到收穫,均實現了機械化。

隨著耕種面積越來越大,育種成了最大的瓶頸,郝勝輝每年都要奔波在河北、內蒙古等地農科院,幫助社員選優良的種薯。得知情況後,東王鎮黨委書記張海波多方聯絡,終於為合作社請來河北北方學院馬鈴薯研究中心主任尹江考察,並初步達成意向,要在東王鎮建馬鈴薯育種基地,推動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

2017年,合作社實現馬鈴薯產量7000噸,產值717.4萬元,社員從2016年人均純收入12000元提高到16000元。註冊了勝輝、野湖泉商標,產品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17個省級行政區,出口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2017年出口1000多噸、創匯100餘萬美元。

土豆“十八变”——河北新乐东王镇调整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业发展
土豆“十八变”——河北新乐东王镇调整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业发展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