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希望系後勁不足:負債年增144億 盈利依賴民生銀行市值縮水490億

希望系後勁不足:負債年增144億 盈利依賴民生銀行市值縮水490億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沈右榮 實習生 賀夢潔

四川首富劉永好一手打造的新希望集團營收邁進千億規模後,正遭受發展後勁不足的困擾。

新希望集團官網顯示,創立於1982年的新希望集團曾連續16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前茅。目前,公司形成了以農業為主的集團化企業,年營業收入超千億,資產規模超1400億元。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三年,新希望集團合併報表淨利潤均不足30億元。希望系三家A股公司(新希望乳業為IPO公司)中,上市已有20年的新希望(000876.SZ),每年20億元的淨利潤基本靠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貢獻;2016年完成重組的華創陽安(600155.SH)去年扭虧為盈,但其高度依賴債券自營業務令其持續盈利能力難測;蟄伏西南11年的新希望乳業,試圖借IPO佈局全國市場也將遭遇伊利、蒙牛等乳企巨頭競爭。

與此同時,大肆擴張的新希望集團償債壓力不小,截至2017年底,新希望集團債務總額為452.77億元,較2016年308.49億元猛增144.28億元。

針對上述問題,上週長江商報記者分別向新希望集團、新希望發去採訪函並多次致電,但截至發稿時止,未收到具體回覆。

資產回報率連續2年下降

營收跨入千億門檻後,新希望集團的資產回報率接連下降。

新希望集團的發展歷程顯示,1982年創業後,不斷探索專業。1992年,希望集團註冊成立,為中國首傢俬營企業集團,自此開始產業拓展。1996年,發起組建中國第一家民營企業投資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民生銀行。1997年進軍化工行業,1998年成立新希望房地產開發公司,涉足房地產行業,2000年公司進入乳製品行業。隨後,公司收購2008年奧運會豬肉食品獨家供應商千喜鶴集團、聯手新加坡淡馬錫、美國ADM公司、日本三井物產成立新希望產業國際投資基金、發起成立亞洲餐飲聯盟等,動作可謂頻頻。

截至2017年底,新希望集團已是一家擁有食品與現代農業、乳業與快消品、房產與基建、化工與資源以及金融投資、醫療與健康等龐大產業集群的集團化企業,資產規模逾1400億元,其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子公司超600家,員工接近7萬名,年銷售收入超千億。

近年來,新希望集團不斷進行資產清理整合,納入合併報表的子公司不斷增多。2015年,購買寶碩股份等2家公司,新設24家公司,合計新增26家子公司,同時,轉讓11家子公司股權、註銷4家、放棄控制權1家,合計減少16家。2016年,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的子公司新增61家、減少15家,其中就有華創證券入表。2017年,入表出表的子公司變動更大,當年新增85家減少80家,其中,寶碩股份及旗下的華創證券出表。

系列整合後,截至2017年底,新希望集團資產總額為1173.69億元,較2015年的754.91億元增加了418.78億元,增幅為55.47%。

資產規模大幅增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的增幅相比要小得多。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729.98億元、29.23億元,分別較2015年增長6.97%、23.13%。(部分公司未入表,資產、營收、淨利潤等數據僅為入表公司數據)

相較於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淨利潤的增長,新希望集團的資產回報率卻在不斷下降。2015年至2017年,公司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分別為9.28%、7.18%、6.03%,連續2年下降。同期,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3.34%、15.81%、14.49%,波動明顯。

投資收益貢獻可觀,佔當期利潤7成

儘管新希望集團的經營業績看上去逐步增長,但其持續盈利對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高度依賴。

1996年,新希望集團發起組建民生銀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隨著民生銀行股權變動以及新希望集團減持。截至目前,新希望六和持股民生銀行4.18%,南方希望持股0.23%,合計為4.41%,位列第四大股東。同時,劉永好多年擔任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對該行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新希望對民生銀行按權益法進行核算。

近三年,上市公司新希望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5.20億元 、608.80億元、625.67億元,同期淨利潤為22.11億元、24.69億元、22.80億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有所波動,但波動幅度不大,總體上較為穩定。而在穩定的淨利潤中,投資收益功不可沒。2015年至2017年,新希望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4.33億元、20.91億元、22.14億元,超過或接近當期淨利潤。其實,2013年至2017年,公司每年的投資收益均超過20億元。

新希望年報顯示,2017年,新希望22.14億元投資收益中,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為20.80億元,佔公司淨利潤(非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9.32億元的70.94%。公司還表示,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可以持續。

由此可見,多年來,民生銀行貢獻的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為新希望的業績增厚不少,甚至彌補了公司主業虧損。如2010年,民生銀行貢獻6.58億元投資收益,當年,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為5.79億元。

在新希望集團的合併報表中,由民生銀行、華創陽安、新希望化工投資等主要聯營合營貢獻的投資收益也十分可觀。2015年至2017年,投資收益分別為56.03億元、50.37億元、42.03億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100.04%、85.16%、69.91%。

這三年,其中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2.66億元、19.66億元、23.82億元,分別佔利潤總額的40.46%、33.24%、38.59%,民生銀行貢獻的投資收益對新希望集團的利潤影響可見一斑。

短期借款增幅115%,償債壓力大

亮麗的淨利潤數據依賴於民生銀行等貢獻投資收益,快速擴張的新希望集團還存在短期償債壓力。

近年來,新希望集團持續擴張,從產業多元化到非相關多元化以及國際化和互聯網化。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開始,新希望的海外擴張快速提速,如收購澳大利亞大型牛肉加工商KPC將其養殖規模擴大至50萬頭。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澳大利亞鮮奶控股公司,在美國收購知名穀物和能源貿易商藍星公司20%股份。2016年,草根知本全資收購澳洲保健品企業Natural Care。

新希望的主營構成顯示,經過20年國際化佈局,至2017年,來自海外的銷售收入為67.76億元,約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0.83%。

此外,近年來,發起設立新網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等,產業不斷延伸。

持續擴張直接導致新希望集團負債急劇攀升。截至2017年底,新希望集團債務總額為452.77億元,較2016年308.49億元猛增144.28億元,增幅高達46.77%,不僅遠高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同比增幅,也遠高於同期資產總額2.48%的增幅。

負債中,短期借款從2016年的52.07億元增長至2017年底的112.28億元,增幅為115.63%。加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而貨幣資金則從144.54億元減少至84.81億元,資金缺口較大。

近三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由53.03%升至63.32%,債務資本比率由42.82%升至51.26%,截至2017年,速動比率低至0.42倍。與此同時,公司應收賬款和存貨週轉速度持續放緩,而在2017年底,存貨餘額高達411.91億元,佔資產總額的35.10%。

從新希望及新希望乳業兩家公司看,至2017年末,流動負債均高於流動資產,尤其是新希望乳業,流動比率低至0.47倍,且資產負債率超過70%,遠超同業伊利、光明等乳業巨頭不到60%的負債水平。

這些數據表明,新希望集團短期償債壓力不小。為此,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剝離了資金密集型企業新希望地產,同時發行了今年第一期規模為25億元的公司債,全部用於償還借款。

值得關注的是,二級市場上,新希望市值三年縮水290億元,華創陽安一年縮水2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