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用墨散論(五)

用墨散論(五)

言恭達 篆刻《留客評碑》

用墨散論(五)

大草 自作詩牧丹亭觀後

書法是表現生命節奏和韻律的藝術,要求在形式建構中筋骨血肉兼備,方稱完美。而字的血肉即為水墨的調節。血生於水,肉生於墨,水墨調合得當,才能“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以心馭筆,以筆控墨。用墨之道,潤而有肉,線條妍麗,呈陰柔之美;渴而有骨,險勁率約,現陽剛之態。唯“肥瘦相和,骨力相稱”“適眼合心,使為甲科”中國書法用墨之濃、淡、潤、渴、白的合理諧調是書法筆墨技巧、內力內美的內質要素的綜合檢驗。它充分顯現出書家的審美取向與定位,顯現出書家的藝術風格的追求與創造。誠然,質以代興,妍因俗易。書法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用墨特色的變化還取決於不同書體和形式風格的制約,取決於時代人文心理與社會審美習慣的制約。書法黑白藝術內在的韻律美與外在的形式美闡發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精神。時代變遷,審美轉型,現代藝術語言的傳遞,現代人文精神的宣洩更要求我們既要堅守書法傳統經典,更要善於創造出新,在技法、形式、風格三大層面上不斷打造新的語境。其中,作為技法層面的“墨法”理應有更大空間的開掘與展拓。古人評述書法作品“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只有功性兩全,才能心手雙暢,神采飛揚。

用墨散論(五)

大草 自作詩赴澳歸吟

用墨散論(五)

言恭達 漢簡《論傅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