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中國古關隘科普

中國古關隘科普

古關隘分佈圖

中國古關隘科普

衛星定位關隘圖

居庸關

古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國時稱西關。北齊時改為納款關。唐代沒有居庸、薊門、軍都等關。遼以後都稱此關為居庸關。此關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所爭奪。841年,幽州(今北京)發生兵亂,雄武軍節度使張仲武因扼住居庸,斷亂軍糧草,使亂軍陷於困境,得以收復幽州。

中國古關隘科普

居庸關城樓

中國古關隘科普

居庸關地圖

玉門關

古代關隘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關北依天山餘脈,南接阿爾金山,為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門戶。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后所置。前108年,漢將趙破奴破車師國,前104年,李廣利兩伐大宛國均由此關出師。

中國古關隘科普

玉門關遺址

中國古關隘科普

玉門關衛星地圖

嘉峪關

古代關名。在今甘肅省嘉峪關市西。此關南屏祁連山,西北靠嘉峪山,兩山夾峙,北大河橫貫其間,為古代肅州(今甘肅省灑泉市)西北門戶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明正德年間,即倚此關抵禦吐魯番東侵。

中國古關隘科普

中國古關隘科普

仙人關

古代關隘名。在今甘肅省徽縣東南。此關西臨喜陵江,南接略陽北界,北有虞關緊接鐵山棧道,是關中、天水進入漢中的要地,也是由陝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將吳玠軍在此據險堅守,大敗金兵,使金軍南下的企圖破滅。

中國古關隘科普

仙人關遺址

陽關

古代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因居玉門關之南而得名,與玉門關同為西漢通往西域的交通門戶。宋代以後,隨著中西陸路交通的逐漸減少,關址漸廢。

中國古關隘科普

陽關古址

天井關

古代關名。又稱太行關。在今山西省晉城縣南部太行山頂。因關南有三所深不可測井泉而得名。這裡適當太行南北要衝,形勢險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秦與韓、魏相爭上黨,多交戰於此。東漢建武元年(25年),馮異得過此關,連拔上黨兩城。

中國古關隘科普

雁門關

古代關名。又稱西陘關。在今山西省代縣城西北雁門山腰。與附近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因“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蜚雁出於其間”而得名。關附近峰巒疊嶂,峭壑陰森,異常險要,為歷代鎮守重地。現關城為明洪武七年所建,為當時的軍事重鎮。唐會昌二年(842年),回紇侵犯唐朝,唐河東節度使劉沔進屯雁門,爾後向大同出擊,打退了回紇兵。

中國古關隘科普

石嶺關

古代關名。在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此關形勢險要,為山西北部之要衝。唐朝為防止突厥南下,曾駐兵於此。宋與契丹相爭,也屢次在此交戰。979年3月,宋攻北漢之時,曾在此重創遼援北漢之軍。

中國古關隘科普

平型關

古代關名。在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此關西託雁門之險,東擁紫荊之固,山勢險要,道路崎嶇,為古代出入晉、冀兩省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歷為兵家戍守之重鎮。

中國古關隘科普

娘子關

古代關名。又稱葦澤關。在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晉、冀兩省交界處。此關地勢險要,兩山夾峙,東與井陘相通,為古代太行山重要關口和太原東方的屏障,歷為兵戍要地。唐時曾設承天軍,宋時設承天塞,明設承天鎮。

中國古關隘科普

潼關

古代關名。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東漢末在此設關。此關扼黃河要津渡口,鎖東西交通咽喉,歷來為關中地區的防守重地。211年,曹操派兵以攻漢中為名,由河南進軍關中,因馬超、韓遂等扼守潼關,致使曹操頗費周折才得以進據關中。

中國古關隘科普

蒲津關

古代關名。又稱臨晉關。在今陝西省大荔縣東。是黃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晉間的重險之地。戰國時魏在此設蒲津關。漢武帝時改名臨晉關。前205年,漢高祖劉邦曾由此關進入河內(今河南省沁陽縣一帶),擊虜了殷王邛。唐初,李淵父子能順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主要是由於蒲津守將的不戰而降。

中國古關隘科普

武關

古代關名。在今陝西省丹鳳縣城東。和潼關、蕭關、大散關被稱為秦之四寨。關東崖懸壑深,狹窄難行,險阻天成。秦末劉邦取此道入關,滅掉了秦王朝。

中國古關隘科普

中國古關隘科普

武關遺址

大散關

古代關名。在今陝西省寶雞縣南大散嶺上。此關扼南北交通要道,是秦、蜀往來的咽喉,為歷代兵家必外之地。宋時吳玠、吳鱗兄弟率軍扼守此關,打敗金兵多次進攻。

中國古關隘科普

樓船一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中國古關隘科普

山海關

古代關名。又稱榆關。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為長城東端重要的關隘。相傳為隋文帝時修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徐達重新修復。此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取山海之意,名為山海關。此關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自隋代築成此關後,歷代大軍過往必據關奪關。903年,契丹首領阿保機派大將阿缽南襲山海關,因唐軍防守嚴密而一敗塗地。五代後唐幽州節度使周德威自恃勇猛而不注重邊防守備,結果很快被契丹攻陷山海關。

中國古關隘科普

洛陽八關

東漢首都附近八關的總稱。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周圍。為東漢防衛首都的軍事要塞。東漢中平元年(184年)。為修器械,鎮守京師而設。這八關指:函谷關(今洛陽市西、新安縣東)、大谷關(今洛陽市東南)、廣成關(今洛陽市南、臨汝縣西)、伊闕關(今洛陽市南龍門)、繯轅關(今洛陽市東南)、旋門關(今洛陽市東、滎陽縣西)、孟津關(今洛陽市東北、孟津縣東北)、小平津關(今洛陽市東北、孟津縣東北)等八關。

函谷關

古關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戰國時秦置。因山谷懸崖峭壁,深險如函,關在谷中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為函谷。此關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前241年,楚、趙、韓、魏、衛等國聯合攻秦,至此為秦據險所敗。漢武帝時將故關東移300裡到今河南省新安縣東,史稱新關,原函谷關相應被稱作舊關。並改置為弘農縣。

中國古關隘科普

虎牢關

古代關名。又稱武牢關、成皋關、古崤關、汜水關。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汜不鎮。因傳聞周穆王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而名虎牢。此關,地處東西咽喉,由嶺夾峙,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時因其地險而設關。以後每逢戰亂,多爭此關。唐初李世民與竇建德也曾在此一決雌雄。

義陽三關

古代關名。在今河南省信陽市南。南北朝時對義陽郡南三關的總稱。這三關指:武勝關(在今河南省羅山縣南)、平靖關(在今河南省信陽縣和湖北省應山縣交界處)、黃峴關(在今河南省信陽縣南)。三關歷來為南北交通要道,地勢險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軍事關隘。唐朝中葉,淮西割據勢力因據三關諸險而屢次作亂。宋朝南渡後,也因三關勢力單薄,致使壽春、合肥等地多遭襲擊。

瞿塘關

古代關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的瞿塘峽西口。漢時在此置江關都尉。214年,劉備攻打廣漢未克,諸葛亮與張飛、越雲等率軍自荊江逆江而上,佔領此關,遂克巴東。後被蜀漢視為重鎮。歷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關。

中國古關隘科普

大勝關

古代關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區大勝關村。宋時在此設置巡檢塞,1132年置烽火臺。元時設水驛,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即大勝關。沿襲至今。此地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轉港口。

獨松關

古代關隘名。在今浙江省安吉縣南獨松嶺上,為南宋時所築。此關東西為高山,狹谷串通南北,是古代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往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的咽喉要地。1275年,元軍即從此關攻破臨安,滅亡南宋王朝。

仙霞關

古代關隘名。在浙江省江山縣保安鄉南。878年,黃巢起義軍轉戰浙東時所闢就。此關位於佩霞嶺上,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縣)、建(今福建省建甌縣)兩州間之咽喉。明朝末年,朱聿鍵在福州稱帝,企圖依託仙霞之險與清廷相抗衡,後因清兵破關而失敗。

中國古關隘科普

鬼門關

古關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縣西。界於北流縣與玉林市間,因其南多瘴疫,往者多難生還,故名鬼門關。為古代通往欽州、瓊州、雷州及交趾(越南)的交通要道。明代改為天門關。

古嚴關

古代關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城西。關名,一說為秦時所提,一說為漢所稱。此關處群山環抱之中,周圍山勢連綿,懸崖峭壁,險不可攀,因之為古代軍事要地。關前有清人商昌書刻“古嚴關”三字。

中國古關隘科普

鎮南關

古代重要關隘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此關控大青、金雞兩山隘口,山巒重疊,谷深林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古代中國通往越南的重要交通要道,素有“南疆要塞”之稱。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老將馮子材率軍據關而守,身先士卒,在此大敗法國侵略軍。1965年,此關更名為友誼關。

中國古關隘科普

下關

古代關隘名。在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此關扼點蒼山與洱海間狹長地段之通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古代南詔、大理國都之門戶。公元779年,南詔王在此設關,以為都城屏障。明初,大將沐英進攻大理,大理國據關以守,明軍巧出奇兵,攻佔此關,迅速滅亡大理。

中國古關隘科普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