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阿里雲在全球的地位幾何?什麼時候能和AWS一較高下?

庸人堪獨往


阿里雲國內第一毫無疑問,但在全世界只能說是第三位的有力競爭者,基本上在第三和第五之間徘徊。

來自Synergy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報告顯示,在公共雲服務市場中,按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收入排名,前五名分別是亞馬遜的AWS、微軟、谷歌、阿里雲和IBM。公共IaaS和PaaS是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中最重要的板塊,佔據該市場收入的大部分,剩下收入來自託管或託管的雲服務。

如果按地區來講,AWS同時是全球四大主要區域的領導者,而微軟在四個區域市場中的三個排名第二,所以前兩名毋庸置疑。剩下的,谷歌在其中三個區域市場排名第三,阿里巴巴主要是因為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二,進而能在全球排名第四。這裡可以發現,亞太地區的排名與其他區域顯著不同,主要是由於中國市場的突出表現,在整個亞太地區處於主導地位,而在中國,又是本土雲提供商占主導地位。

所以說,很大程度上,阿里雲的排名基本來自本國市場,而這種地區性優勢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的特色。不過這種現狀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自然是阿里在本土的絕對優勢,而相對應地,最大的弊端也是難以突破本國、走向國際。

當然阿里雲是增速明顯,但要想和AWS抗爭也許起碼要等個五年以上,因為AWS是以絕對性市場份額位列第一。Synergy表示,儘管阿里巴巴在雲基礎設施(包括託管的私有云)中所佔的份額有所增加,但它仍僅佔市場的5%,而AWS的市場份額保持在40%左右。

AWS的地位就像智能手機行業的蘋果,甚至比蘋果更為穩固,即使阿里近期超越谷歌和IBM,牢牢站穩第三,甚至是比肩微軟,但微軟和阿里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還遠低於AWS,這一超多強的局面怕是短時間內難以改觀。


歪道道


阿里雲的地位毋庸置疑,國內遙遙領先,世界份額排名第三或者第四的樣子,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一家,憑藉國內的龐大市場,阿里巴巴坐穩第三的位置問題不大。全球雲計算市場也有AAA的說法,即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和阿里巴巴的AlibabaCloud。

但是,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亞馬遜AWS一家獨大。正如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在國內市場一馬當先,亞馬遜在全球市場一馬當先。傾向於阿里巴巴的媒體宣傳,絕大多數只講阿里巴巴已經是世界份額第三的雲計算服務商,而且三強中增速最快,但是不太喜歡把各家數據陳列出來。因為,亞馬遜的AWS的領先優勢實在太明顯了,讓所有其他公司都顯得黯然無光。

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儘管排名僅次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在全球市場位列第三。但是根據統計機構Gartner在2017年9月發佈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阿里雲全球份額僅為3%,不到微軟Azure的7.1%的一半,更是遠遠落後於亞馬遜的44.2%。儘管阿里雲在2017年繼續快速增長,累計收入約112億元,繼續虧損。但是,亞馬遜雲服務(AWS)營收在2017年猛增43%,至175億美元(約合1102億元),淨利潤超過30億美元,在200億人民幣左右。

同時,大家可以看看Gartner放出的IaaS魔力象限,從象限看差距巨大。

Niche Players-投機者(能力強,前膽性差)

Challengers-挑戰者(能力強,前瞻性差)

Visionaries-有遠見者(前瞻性強,能力差)

Leaders-領導者(能力和前瞻性都強)

從象限看,AWS和Azure遙遙領先,谷歌也實力很強。阿里巴巴和IBM在前瞻性上比較強,但是能力有所欠缺,相比較而言,阿里巴巴的前瞻性比IBM略差,但是能力略強。這五家是全球雲計算服務的主要競爭者。所以,阿里雲可以說是份額第三,綜合實力前五的雲計算服務商。自然是很有市場地位的,但是,比起亞馬遜,還是遜色不少。至於阿里雲什麼時候可以跟亞馬遜一較高下? 這個,現在說還為時過早。阿里雲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穩固自己的三強位置,先擺脫掉IBM和谷歌再說。挑戰微軟也是可以期待的,畢竟差距還不是特別大。但是,亞馬遜的領先優勢實在太明顯了,市場能力和技術能力都遙遙領先,而且增長勢頭也還不錯,阿里雲短期內沒辦法趕得上。而從全球雲基礎服務(不僅僅是IAAS)的市場的表現來看,也符合我們上面提到的五強格局,在這個統計口徑,阿里雲則是從剛才的第三掉到了第五,不過亞馬遜一馬當先的情況沒有變化。

總的來說,阿里雲是全球前五的雲計算服務廠商,在國內乃至亞洲都是領先地位。但是,亞馬遜的全球領先優勢太明顯,阿里巴巴如果發展勢頭良好,短期內可以挑戰第二的位置,跟亞馬遜一較高下還需要一段時日,現在討論為時過早。


鎂客網


對幾個雲剛好有一點了解,淺薄的說下觀點;


一、關於AWS和阿里雲的排名看點贊最多的就可以了;

簡單的說:阿里雲在國內排第一,在亞洲排第二;在全球排第三到第四之間;

雖然阿里雲每年的增速都在100%以上,但總的份額也不過AWS的5%;所以要一較高下還需要時間。


二、源於自身IT設施的建設,成於一切以客戶至上的核心價值觀


亞馬遜作為網購的鼻祖,自1995年在網上賣出第一本書之後,就開始建立自己的IT基礎設施(服務器、寬帶等)。隨後亞馬遜便開始把其他雲服務當成虛擬貨品賣給開發者和初創企業,因此亞馬遜收穫全球第一批最優質的客戶。得益於其定位的準確以及一切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價值觀,AWS如今已成為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0% 的雲服務巨頭;

關於亞馬遜以客戶至上有這樣一個案例,塔吉特是美國最大的幾家零售公司,在於AWS合作幾年之後,塔吉特開始建立自己的雲服務,AWS對於這樣的大客戶的離開並沒有從中阻攔,反而投入不少的人力花了2年多時間幫塔吉特建立了自己的雲服務。這就是亞馬遜的以客戶至上的價值觀。


三、阿里雲擁有不少於亞馬遜的第三方商家,在巨量交易上有著更明顯的優勢

對於阿里雲來說,有以下幾點是AWS所沒有的優勢:

1.比亞馬遜更多的第三方商家;

2.國內的電商早已世界第一,在處理巨量訂單上阿里雲更有優勢;

3.阿里雲的後發優勢;

但劣勢同樣明顯:

1.阿里雲擁有的更多的是淘寶和天貓的國內商家,而AWS除了這些單純的小B賣家之外,還擁有全球(除中國外)最優質的商家,雖然一些非常大的商家在微軟手中,但那些中小商家是AWS先發優勢的固定合作商,要撬動他們,單單從價格是不大靠譜的;況且,AWS的價格本身就是非常低。

2.阿里雲除了在巨量訂單處理上的優勢之外,這個優勢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其實是用不上的優勢;


紮根中國,與騰訊雲徹底拉開距離(但千萬別忽視騰訊雲,畢竟騰訊有著比阿里更多的用戶);

結合微軟和AWS的優勢,形成自己的優勢,結合螞蟻支付以及菜鳥物流的支撐快速的突破短板。

我們期待阿里雲成為和AWS正面對決的雲服務商,我們期待更好用更便宜更智能的雲服務時代的到來;


最後,期待阿里雲能像AWS對待塔吉特一樣對所有的阿里雲客戶。

技術至少不是目的,用戶至上才是。


老白又黑了


依據Cannlys給出的數據顯示,阿里雲在全球排名第四,不過與亞馬遜AWS相差巨大,在全球一較高下幾乎沒有可能,但在國內肯定領先亞馬遜。

隨著5G加速向我們走來,萬物互聯也將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企業部署物聯網,促使雲服務迅猛發展,可以說而大連接也凸顯雲服務價值,包括亞馬遜、微軟以及國內BAT、華為等科技巨頭大肆押注雲計算市場,使得整個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伴隨而來的巨頭紛紛加碼,也使得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巨頭激戰雲端,從市場來看主要集中在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雲與IBM手中,Cannlys數據顯示,上述五大巨頭佔全球65%市場份額,其中亞馬遜AWS佔全球31.7%市場份額,規模高達254億美元。排在第二的是微軟Azure,營收規模為135億美元,佔全球份額16.8%,谷歌雲、阿里雲與IBM分別是68億美元、32億美元、31億美元,可以看出亞馬遜領先競爭者,尤其阿里雲與IBM差距懸殊,AWS是他們8倍之多。

僅從營收規模來看,阿里雲等競爭者對於AWS千億營收規模是遙不可及,很難對亞馬遜實現追趕。

作為全球第三大企業,2018年營收規模為2328億,同比增長31%。而AWS雲服務營收增長迅猛,較同期增長47%至256.54億美元,同時是利潤來源核心,AWS利潤高達73.22億美元,是總利潤117億美元的62.5%。需要指出的是,AWS依舊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營收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AWS在全球封王,但在中國不敵阿里雲,近期亞馬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沸沸揚揚,而在全球攻城掠地的雲服務,在國內只能屈居第四,且份額僅有6.9%,對比阿里雲在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高達43%。


楊劍勇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再來具體分析吧。

前半個問題:阿里雲從2017年開始就全球排名第三了,僅次於AWS和微軟。這個數據來源於IDC,很權威,可信。

態度:相愛相殺的兩朵“雲”

全球市場上,過去的幾年裡,在亞馬遜、微軟、阿里雲這三大雲計算市場領導者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雲計算市場控制權的競爭。如今,阿里雲也成功超越谷歌,在全球公有云市場穩居第三。

找對手,當然找最強的了,所以阿里雲一直在對標AWS。不光是阿里雲把AWS當作最強勁的對手,AWS也一直視阿里云為最大威脅,亞馬遜雲CEO Andy Jassy之前AWS re:Invent2018大會有過一段話講話,非常有梗~

我拋給題主感受一下~

技術:你追我趕的兩朵“雲”

從技術上來看,阿里雲也在奮起直追。普華永道報告顯示,去年阿里巴巴研發支出達 247 億元,是騰訊的 1.3 倍、百度的 1.8 倍,連續三年居中國上市企業之首。

在如此大力投資之下,阿里雲的好些技術也實現了領先。

比如,阿里雲的雲數據庫 POLARDB 讀寫性能已經超越 AWS Aurora;圖像識別性能打破了亞馬遜保持的長達8個月的紀錄;語音AI技術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超過了谷歌……

所以我才說,這倆“雲”的“較量”,就沒停過。

市場:阿里雲“背靠大樹好乘涼”

目前來說,阿里雲和AWS的競爭各有高下吧。不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從長遠來看,阿里雲反超AWS也不是沒可能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方面,我們看增速。阿里雲一直是雲市場三巨頭中中增速最快的,AWS總的體量全球第一,但增速不如阿里雲。

另一方面,阿里雲有一個AWS很羨慕的優勢!那就是阿里雲的大本營在亞洲,是亞洲唯一的“本土雲巨頭”啊。

最新的消息,阿里雲在亞太雲計算市場份額達19.6%,超過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

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雲市場的潛力絕對是不可估量的!金融時報報道,現在中國的雲市場的增速差不多40%,像5G、人工智能啊什麼的,哪個不需要雲計算服務啊!

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雲計算在亞洲都是一個非常蓬勃向上的業務。

背靠這樣的“大樹”,阿里雲相當於開了個“外掛”,我覺得題主應該問的是,阿里雲什麼時候搶下AWS的第一寶座。


用戶109091364134


根據Gartner發佈的2017年度公有云存儲服務魔力象限圖顯示,阿里雲已經成為了僅次於亞馬遜AWS、微軟以及谷歌雲之後的全球第四大、亞洲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並且與谷歌雲的差距很小。而在雲服務市場上,AWS排名一直以來都妥妥第一位,大幅領先其他公司,地位無人可撼動。亞馬遜2017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AWS雲服務的淨銷售額為51.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36億美元增長45%,年度營收高達204億美元。

根據阿里巴巴最新的2018財年Q3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104%至人民幣35.99億元(約5.53億美元),年營收達到112億元,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家營收突破100億元的雲計算服務商,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00萬的付費用戶。據權威研究機構IDC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場份額調研結果顯示,阿里雲市場份額已經擴大至47.6%。同年6月,阿里雲在全球雲計算廠商排名就擠進前四,阿里雲能有這麼快的增長率,一方面得益於阿里雲在國內超前的佈局,而另一方面,則在於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快速發展。

阿里巴巴的雲業務雖然在國內本土市場上排名第一,但是與亞馬遜AWS相比依然差距不小。AWS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穩定性上都佔優勢,亞馬遜的運營經驗和口碑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而阿里雲在國內有著最好的雲生態,對小公司而言性價比較高,有著比價好的中文服務體系。

全球範圍上看,阿里雲算是表現搶眼的潛力股,在國內基本做到了雲服務這塊的老大,未來可能有機會能成為與亞馬遜AWS強敵匹敵的重要力量。


天方燕談


關注我,帶你以技術思維看世界


我們來看下最新的2018年數據情況。

上個月,美國知名行業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發佈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球雲基礎服務廠商市場份額報告。

其中可以看到阿里雲目前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五,與AWS有著7倍左右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阿里雲市場份額主要來源於中國市場,因為放到整個亞太地區來看,阿里雲也是落後於aws的,並且在增速上也稍微落後於AWS。


不過,在我們國內,阿里雲還是妥妥的第一把交椅,遙遙領先第二名騰訊2.5倍。


所以,從目前來看阿里雲想達到和AWS一較高下的地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如何打開國外市場上想辦法。

但是,任何ToB業務的替換成本的很高的,先入為主的優勢明顯。

畢竟對企業來說,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到萬不得已,能不動就不動。

所以,阿里雲想要在國外市場趕上AWS,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可能只有2條路。


第一條路,將新技術搶在AWS之前打造成產品發佈,搶佔先機,通過這個先機來吸取一部分AWS的份額過來。

但這條是異常艱難,因為不是任何新技術對企業有足夠的吸引力的,大部分企業只對能直接增加產出或者提升效率的技術有興趣。

而且,哪怕真的存在,還得指望AWS更晚的推出類似的產品才行。不過從目前的技術實力上來看,AWS並不比阿里雲差,一個新技術相互跟進的時間差可能最多也就2個月。


第一條路雖然能損敵利己,事半功倍,但是險招。穩妥點的話還是得選擇第二條路,快速普及到哪些還未上AWS的中小型企業。

不過這條路也只是相對第一條路好走一些,並不是什麼“康莊大道”。首先擺在眼前的就是一個「信任度」的問題,阿里雲的品牌如何能懂打動老外企業的心?人家為什麼相信你而不是相信AWS?這是阿里雲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當然了,也可以用簡單粗暴的低價策略,但是雲計算的模式是按需付費,訂閱式付費。企業主肯定會想到,你把我騙上船之後再漲價,我不是任你宰割麼。所以降價的威力就大大降低了。


總體來看,阿里雲想和AWS一較高下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希望他能成功。不知道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與我交流哦。

z哥的思考全部傾囊相授拉,如果覺得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的話給我點個「贊同」吧,支持我的創作。

謝謝你的舉手之勞~

瞭解z哥更多,歡迎搜索微信公號:跨界架構師。

內容包括:架構設計丨分佈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個人深度思考。


跨界架構師


杭州· 雲棲大會馬雲提出的達摩院自是焦點,但大會上還有很多其它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例如阿里雲副總裁李津提出的關於阿里雲的未來。

阿里雲李津:三年內,阿里雲成為世界雲計算兩極之一

辦到第八年,杭州· 雲棲大會已然從社區網站如何解決技術問題、共同成長,延伸到對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深度思考。10 月 12 日,阿里雲副總裁李津在接受訪談時談及“競爭”、“自研”和“創新”等當下最受關注的幾個話題。

未來兩到三年,阿里雲將成雲計算服務領域兩極之一

“根據 Gartner 最新發布 2016 年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報告,阿里巴巴超過谷歌成為世界雲服務前三”。李津堅信,“這只是開始,未來兩到三年,阿里雲還將再次超越,變成在雲計算服務領域的兩極之一。”

李津做出這個”預言“的底氣是,今天阿里雲已經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當之無愧的 NO1。國際研究機構 IDC 最新發布的市場調研數據,阿里雲 2016 年在中國 IaaS 市場的份額已達到 40.67%,超過第二至第十位市場追隨者的規模總和,表現出在中國市場的絕對領導力。“不出意外,我想也許是 50%乃至更高。那什麼時間?也許就在今年。”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也在談到阿里雲跟亞馬遜 AWS 的競爭時表示,承認對手的強大,但阿里雲的姿態已經從學習者開始進入超越者階段。

“亞馬遜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雲計算的領跑者……但是今天對阿里雲來講,不僅是學習,而是進入了超越階段。”他說,中國的製造業、城市管理和中小企業進行的創新,都不同於美國,這給中國的雲計算從業者,一個很大的超越和重新定義的機會。

新浪潮中,服務半徑變了,護城河也變了

連續 2 年來參加杭州雲棲大會的嘉賓這幾天感嘆,去年“刷臉”技術體驗區排隊成一條長龍,但今年已很少了,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的購物、金融交易等各類場景中,刷臉到處在使用。今天更熱鬧的是“智慧餐廳”,連餐桌都是數據互聯網化,甚至不用指“點”,用手輕輕觸摸桌子划動,菜名、菜價、菜品就一目瞭然,吃完飯站起來就可以離開——因為支付寶等支付應用已自動交易了。

依託雲計算,我們身邊的商業模式、生活效率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和指數級增長。”今天的成功與失敗也許跟一個人的做事方法相關,而跟努力與否無關。如果不能在最高效的平臺上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那麼越努力可能會越失敗。這個新平臺是數據與智能的平臺、互聯網的思維和方法“。李津認為,在這個創新引發的雲時代新浪潮中,服務的半徑變了。“新的技術護城河,我認為是全鏈服務能力和多產業互相的耦合能力。雲服務的價值是賦能客戶對數據的理解和對新商業的理解。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發佈了全新一代的計算類服務器產品– 神龍雲服務器(X-Dragon Cloud Server)。神龍雲服務器通過採用自主研發的虛擬化 2.0 技術,神龍雲服務器兼有普通雲服務器的彈性和物理機的高計算性能及物理級別隔離的優勢。同時,秒級交付的特性將更好地滿足大中型企業的高性能彈性計算的需求。阿里雲也成為第一家自研雲服務器的雲服務商。

互聯網時代的最短距離,是程序員的手指和用戶手指間的距離

有一個說法是,世界上最長的距離是紅綠燈和信號燈之間的關係。為此,去年雲棲大會上,杭州市聯合阿里雲要給杭州裝上“城市大腦”,用數據消滅從攝像頭到紅綠燈的距離。

今年雲棲大會主論壇中,城市大腦 1.0 正式發佈,在蕭山地區,15 分鐘一次信號燈控制策略的自動更新,高峰期間平均行車速度提升 15%,120 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在杭州最重要的中河高架上,平均行使時間會縮短 10%,大概會縮短五分鐘到八分鐘;在蘇州做了兩個公交試點,客流量分別增加了近 17%和 10%。

當攝像頭不能夠跟紅綠燈交互的時候,這是一個最長的距離,李津覺得,“今天的互聯網的時代裡面還有一個最短的距離——程序員的指間和用戶的指間。”

兩者之間的物理距離也許隔了兩萬裡(地球一圈 4 萬公里),是從一城一地乃至到地球另一端。但因為雲計算,已經做到程序員的一個代碼直接影響到用戶。無論他們之間有多遠,其實服務距離已經只是顯示屏的厚度。


動點科技


“我們的目標是在四年內超過亞馬遜,無論是在客戶,技術還是在全球範圍內。”阿里云云計算部門總裁胡志雲

AliCloud、阿里雲或阿里雲,無論您喜歡怎麼稱它,它都是世界第五大公共雲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最大的公共雲服務提供商。 AliCloud於2010年開始提供公共雲服務。從2016年的6個地區到2017年的12個地區,其增長率都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長。 隨著雲計算中的高性能彈性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關係數據庫,大數據處理,防DDoS防護和內容交付網絡等服務,AliCloud日益龐大

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是全球最大的公共雲服務提供商。 AWS在2007年開始提供公共雲服務。全球有16個地區,共有42個可用區,AWS每年增長60%。 AWS提供了三十多種功能

正如我們可以看到,AliCloud每年瘋狂地增長100%,仍然只有AWS的5%,而且每年都以60%的速度增長。 總體而言,阿里雲剛剛走出國門,現在還沒有預料到什麼。 藉助AWS,其他雲服務提供商(如Microsoft,IBM,Google等)正在蓬勃發展。 今年很可能會看到AliCloud試圖在其他雲供應商不足的行業中獲得市場份額,並專注於阿里巴巴已經佔據統治地位的廣大亞洲市場。 但它必須快速行事。 即使在亞洲,動輒也會有美國的數據中心。


獨立的互聯網從業者


地位如何,不是自己說出來,而是對手尊重、別人給的!

今天,瑞典首相勒文造訪杭州阿里園區,和馬雲會面,聊天場面非常熱烈。會談中,瑞典首相勒文向馬雲發出真誠邀請:歡迎阿里巴巴到瑞典開設數據中心!

這個邀請非常難得,連國際巨頭亞馬遜、Facebook都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

瑞典重鎮,巨頭紛紛搶駐

北歐因為地處高緯度、氣溫低,成了搭建數據中心的絕佳場所,而瑞典作為歐洲數據中心,更是成了亞馬遜、Facebook幾個國際巨頭爭奪的焦點!

Facebook在瑞典北部建立了歐洲最大數據中心,亞馬遜更狠:宣佈2018年將在瑞典開設3個數據中心。然而,瑞典首相對此不置一詞,反而熱情邀請阿里入駐,估計今晚貝索斯、扎克伯格都睡不好覺了!

而更讓他們寢食難安的,是近幾年阿里技術的進步速度!

阿里技術,突破巨頭壟斷

近年來,阿里巴巴的技術創新不斷打破美國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的長期壟斷,在全球科技舞臺大放異彩。

今年2月,阿里巴巴“強化學習”和“刷臉支付”兩大突破性技術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胡曉明帶領之下的阿里雲,連續8個季度保持100%增速,他掌舵的阿里雲被視為中國雲計算的代名詞,在福布斯中國500強企業中,三分之一在使用阿里雲,成了亞馬遜、微軟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

連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都曾在內部溝通會議中表示:“阿里雲將是亞馬遜AWS最大的競爭對手”!

頂尖人才,紛紛加入阿里

而阿里技術的不斷突破,也吸引了頂尖科學家的紛紛加盟,這一現象甚至引起了美國科技圈對人才流失的擔憂!

Facebook的第一個中國員工趙海平毅然加入阿里,在辭職信中,他這樣說:阿里的架構非常龐大,是我用武之地……

我想在那裡繼續我期盼成為最偉大的計算機科學家的夢想之路!

近日,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更是重磅加盟阿里人工智能團隊,他表示:阿里在所有國內科技公司中佈局最廣、發展最好;阿里富有活力重視創新,提供的各類服務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果斷辭職加入阿里!

截止目前,阿里已經擁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而素以工程師文化著稱的谷歌,研發人員也不過才2萬名。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技術突破,人才壯大,這一次,中國在突破巨頭技術壟斷、走向全球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